图书介绍

探索·创新 当代经济新学科新方法新流派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探索·创新 当代经济新学科新方法新流派 第2卷
  • 张仲礼,林甫生,朱根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745185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6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885页
  • 主题词:经济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探索·创新 当代经济新学科新方法新流派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发展经济学1

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的由来和研究对象与方法3

第一节 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论3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3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7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层次7

第五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8

第二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10

第一节 “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概念10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2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13

第三章 经济发展战略理论17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演变17

第二节 初级外向战略和有关理论19

第三节 进口替代战略和有关理论21

第四节 面向出口战略和有关理论24

第四章 人力资本、人口、就业与农业发展问题27

第一节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27

第二节 人口问题30

第三节 就业问题31

第四节 农业发展问题34

第五章 国外发展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37

第一节 新古典学派的发展理论37

第二节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38

第三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40

第四节 二元经济发展论42

第五节 均衡增长论与不均衡增长论44

第六节 激进学派的发展理论47

第二篇 城市经济学49

第一章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51

第一节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1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2

第三节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54

第二章 城市化和城市竞争力及其评价57

第一节 城市的诞生57

第二节 城市的成长与城市化58

第三节 城市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68

第三章 城市的结构、布局和生态平衡73

第一节 城市的结构和布局73

第二节 城市建设的综合平衡与生态平衡75

第四章 城市的规划、住房、交通和发展79

第一节 城市的规划79

第二节 城市的住宅与交通81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87

第五章 都市圈结构、体制的变革与创新91

第一节 中国都市圈经济结构体制的变革与创新92

第二节 世界都市圈结构的变革与创新98

第六章 城市经济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其思潮流派103

第一节 城市经济研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3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的诞生105

第三节 城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及其代表106

第四节 城市经济学各派的主要政策113

第五节 城市经济学流派中最常见的两大模型120

第六节 城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评价及对我国的影响123

第三篇 区域经济学125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127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2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2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发展135

第一节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演变与发展135

第二节 国外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思潮、流派140

第三章 区域空间结构经济157

第一节 区域经济的空间集聚与扩散157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形式160

第三节 区域经济模型168

第四章 区域合作与创新经济172

第一节 地域合作与创新经济173

第二节 区域合作与创新经济178

第五章 区域经济政策183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183

第二节 东亚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190

第四篇 交通经济学199

第一章 交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201

第一节 交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01

第二节 交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18

第二章 交通经济学理论的渊源与发展222

第一节 交通经济研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22

第二节 交通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及其理论225

第三章 交通运输的供求和政策238

第一节 交通运输的需求及其模型238

第二节 交通供应模型243

第三节 交通经济政策及其模型247

第四章 交通结构经济253

第一节 陆运经济253

第二节 水运经济257

第三节 空运经济259

第四节 信息网络经济261

第五章 城市交通经济264

第一节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经济264

第二节 城市物流经济266

第六章 城乡交通经济268

第一节 乡镇交通经济268

第二节 城乡道路经济269

第五篇 生态经济学273

第一章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275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概念275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81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286

第二章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89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289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99

第三节 相关学科和概念的梳理300

第三章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304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304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309

第三节 热力学和能值分析理论314

第四章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319

第一节 产业生态经济的发展319

第二节 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327

第五章 生态经济学的热点问题336

第一节 生态价值问题336

第二节 生态经济需求345

第六篇 科学经济学353

第一章 科学经济学的形成、研究对象与内容355

第一节 科学经济学的定义和形成355

第二节 科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56

第二章 科学研究的特点和作用360

第一节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特点360

第二节 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364

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经费367

第一节 研究与发展费用367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经费来源及其构成371

第三节 科学研究经费的分配374

第四章 科研单位的经济核算379

第一节 科研单位经济核算的意义和特点379

第二节 科研单位经济核算的重点内容381

第五章 科研成果的市场调节386

第一节 科研成果市场调节的理论基础和意义386

第二节 科研成果市场调节的形式389

第六章 科研项目的经济效果及其评价394

第一节 经济效果的概念、类别及其关系394

第二节 科研经济效果的评价397

第三节 提高科研经济效果的途径400

第七篇 教育经济学405

第一章 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407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在历史上的演变407

第二节 教育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实力增长410

第三节 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412

第二章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417

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思想渊源417

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418

第三节 教育经济学的发展422

第四节 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概况423

第三章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426

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特点426

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428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现实问题429

第四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432

第一节 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432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果439

第三节 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测算443

第五章 学习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意义446

第一节 对宏观教育决策的意义、作用447

第二节 对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作用448

第三节 对学校管理的意义、作用449

第四节 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决策的意义、作用450

第八篇 文艺经济学451

第一章 文艺经济学学科性质及其体系453

第一节 “文艺女神”与“经济巨人”的产儿453

第二节 文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象456

第三节 文艺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56

第二章 文艺生产——特殊的精神产品的生产460

第一节 文艺生产的经济基础460

第二节 文艺生产与经济基础联系的中介461

第三节 文艺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463

第四节 文艺生产劳动的性质465

第五节 文艺生产活动的特征467

第三章 进入流通领域的文艺产品470

第一节 文艺的供求矛盾与作品的“票房价值”470

第二节 “俗文学热”与文艺竞争473

第三节 “深废浅售”与相应对策477

第四章 文艺的投资与分配481

第一节 文艺投资与“精神生态平衡”481

第二节 “明星崇拜”、“马太效应”与按劳分配483

第三节 文艺奖——调节文艺生产的杠杆487

第五章 实现文艺价值的文艺消费490

第一节 文艺产品消费与物质产品消费的异同490

第二节 文艺消费的结构与层次491

第三节 以多样化的文艺生产满足多样化的文艺消费493

第四节 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美的大众495

第六章 文艺的经济管理498

第一节 文艺生产—消费过程的经济核算498

第二节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501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与文艺发展战略503

第七章 未来展望506

第一节 新技术革命向“文艺女神”的挑战506

第二节 文艺发展的大趋势510

第三节 文艺生产—消费一体化的前景513

第九篇 数量经济学515

第一章 数量经济学的一般概念和作用517

第一节 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517

第二节 数量经济学的内容与研究方法519

第三节 数量经济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23

第二章 数量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529

第一节 数量经济学的发展过程529

第二节 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534

第三章 数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538

第一节 投入产出法538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549

第三节 最优化方法573

第四节 系统动态分析法577

第四章 数量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584

第一节 建立数量经济模型的理论问题585

第二节 对数量经济方法的认识问题588

第三节 统计资料问题590

第四节 模型的规模问题591

第五节 模型的维护问题592

第十篇 质量经济学595

第一章 质量经济学的一般概念597

第一节 质量经济学是门什么样的学科?597

第二节 质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598

第三节 质量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600

第四节 质量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603

第二章 质量经济学产生的由来606

第一节 质量意识的演进606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608

第三节 质量经济学的产生613

第三章 质量经济规律616

第一节 质量的定义与职能616

第二节 质量经济规律的基本概念619

第三节 质量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622

第四章 质量经济效益628

第一节 质量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构成628

第二节 质量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631

第三节 提高质量经济效益的途径635

第五章 当今重视质量经济的发展趋势639

第一节 现代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639

第二节 世界质量管理发展的前景642

第三节 现代推进质量提高的关键645

第十一篇 比较经济学649

第一章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651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651

第二节 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654

第三节 比较经济学的学科特点657

第二章 比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660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的学术渊源660

第二节 比较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663

第三章 经济制度比较理论666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分类666

第二节 影响经济制度的各种因素671

第三节 经济制度的评价标准674

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比较研究677

第一节 美国经济政策677

第二节 法国经济政策682

第三节 英国经济政策685

第四节 德国经济政策687

第五章 比较经济学发展趋势690

第一节 西方比较经济学发展趋势690

第二节 体制变革前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模式理论的发展693

第三节 中国比较经济学的建设697

第十二篇 弹性经济学699

第一章 弹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体系701

第一节 弹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701

第二节 弹性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和意义702

第二章 弹性经济学发展的由来705

第一节 弹性理论的思想萌芽705

第二节 弹性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708

第三章 马克思的弹性理论711

第一节 马克思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与平衡价格理论711

第二节 马克思的弹性理论717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弹性理论的几点说明719

第四章 微观弹性理论721

第一节 需求弹性721

第二节 供给弹性726

第五章 宏观弹性理论730

第一节 凯恩斯的宏观弹性理论730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737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739

第四节 供给经济学和理性预期理论中的弹性分析741

第六章 弹性理论的应用746

第一节 供求弹性的应用:蛛网理论746

第二节 收入弹性的应用:恩格尔曲线748

第三节 弹性理论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749

第四节 弹性经济学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752

第十三篇 模块经济学757

第一章 模块经济学的理论基础759

第一节 模块化理论的起源759

第二节 模块经济学形成的条件763

第三节 模块经济学产生的现实背景766

第二章 模块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770

第一节 模块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70

第二节 模块经济学的主要内容774

第三节 模块经济学的评价783

第三章 模块经济学的应用案例790

第一节 分工与模块化790

第二节 分工结构与模块化结构793

第三节 经济系统的演进:主导要素的转换797

第十四篇 转型经济学801

第一章 转型经济学概述803

第一节 转型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804

第二节 转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05

第三节 转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811

第四节 转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814

第五节 转型经济学的学科特征816

第二章 转型经济学研究现状综述818

第一节 经济转型政策模式的理论概括818

第二节 具体领域转型经济学研究820

第三节 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研究现状822

第三章 转型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824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型经济理论824

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转型经济理论825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转型经济理论827

第四节 演进主义的转型经济理论829

第五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转型经济理论830

第六节 新左派的转型经济理论831

第四章 转型经济实践的国际比较833

第一节 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833

第二节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836

第三节 中国的经济转型840

第五章 经济转型的绩效评估845

第一节 经济转型绩效评估的内涵845

第二节 经济转型绩效评估的指标选取846

第三节 经济转型绩效评估的实践848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经济学850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视角中的转型经济850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852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转型经济学研究的新主题855

主要参考文献8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