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论土壤力学与实用基础工程 (上册) (增订五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世芳著 著
- 出版社: 文笙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理论土壤力学与实用基础工程 (上册) (增订五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壤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特色1
对土壤力学的认识1
土壤力学的由来1
基础的目的与重要性3
如何解决土壤工程的问题4
土壤力学的发展5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常识7
第一节 土壤的构成7
土壤的成因7
土壤的定义7
土壤的广义解释7
工程上应用的土壤7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和构造7
土壤的天然性质7
土壤的基本性质8
土壤稠度的确定13
土壤的构造与特性19
单粒构造19
蜂巢式构造19
密簇式构造19
混合构造20
二次构造21
第三节 土壤的分析法与分类法21
土壤的分析21
土壤的级配21
筛分析21
比重计分析的原理22
比重计读数校正25
土粒累积曲线的意义26
土壤的分类法26
土壤分类的目的26
土壤分类的方法26
土壤颗粒分类法26
野外土壤的识别及特性的确定33
第三章 土层内水流分析37
第一节 概论37
第二节 土壤的渗透性39
土壤的透水性39
线流与乱流39
雷诺数值39
达西定律39
渗透性系数测定法41
经验概估法41
试验室测定法41
野外测定法42
自由表面与压力水位42
工地抽水试验43
由压密(或固结)试验结果来推算45
成层土壤的渗透性系数45
成层土壤水平水流方向的渗透性系数kH45
成层土壤垂直水流方向的渗透性系数kV46
既不水平又不垂直的水流经过成层土壤的渗透性系数ka46
水流经过不均等管径的渗透现象48
普怡锡里定律48
水流经过不均等管径断面的情况49
影响渗透性系数的因素50
土壤的毛细管作用现象51
表面张力现象51
土壤内毛细管张力53
毛细管内水头上昇的时间54
各种土壤毛细管内水头hc的参考值55
有效压力与孔隙压力55
定义55
图例说明有效压力与孔隙压力的关系56
第三节 流线纲原理与渗流量的计算59
流线纲原理的假设事项59
流线纲原理的基本公式60
连续性方程式60
拉伯拉斯氏方程式61
非轮流的条件61
流线方程式62
边界条件63
渗流量与流线函数的关系66
流速能量Ф与流线函数Ψ的关系66
流线纲的原理67
等势能线67
流线纲的性质68
流线纲的绘制70
流线纲的应用72
土壩内的稳定渗流77
土壩内部自由表面的设定77
下游端无滤层时渗流线的修正法79
下游端有滤层时渗流线的修正法82
当滤层为覆面滤料排水蓆时82
当滤层为砾石端趾时83
渗流压力84
非均质非同向性土层的渗流情况86
非均质土层86
非同向性土层88
滤层的设计91
决定下游坡面滤层的厚度t的尺寸91
选择滤层颗粒的规范92
覆面滤料排水蓆的厚度t′的决定92
第四节 井中的水流分析93
自流井93
浅供水层供水的情况93
深供水层供水的情况94
通常用的水井94
普通水井94
排列在一直线上二个以上水井的情况95
水井群内降低地下水的情况99
圆形排列的水井群99
长方形排列的水井群100
第四章 压密(或固结)理论103
第一节 基本观念103
第二节 压密试验103
压密试验的目的103
压缩指数Cc104
压密系数Vv104
压密试验的条件104
压密试验所用的样品104
压密试验假设的条件104
压密试验的程序104
第三节 压密原理110
压密原理的基本方程式110
单向度线性应力一应变关系之压密方程式111
压密方程式的解法112
平均压密百分比U与时间因数的关系116
最初压缩、主要压缩、次要压缩的定义119
辐射流的压密(或固结)120
单向排水问题的计算121
第五章 弹性地盘内应力的传播131
第一节 概论131
压力分布的简单假设131
接触压力的计算131
基础底面下压力的传播131
载重面积大小封压力分布的影响132
载重面积大小封压力分布的比较132
临近基础压力之相互影响133
第二节 弹性地盘内的应力134
假设事项134
地表面受表面荷重在土层内所产生的应力134
布士尼士氏公式134
威斯特嘉氏公式137
长方形基础承受均匀载重在地层内所产生的应力138
计算图表的绘制139
Steinbrenner氏垂直压力影响图139
Newmark氏垂直压力影响图141
根据Boussinesq氏公式所绘制的垂直压力影响图141
根据Westergaard氏公式所绘制的垂直压力影响图146
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兼论抗剪强度)的探讨149
第一节 土壤的抗剪强度149
概论149
土壤抗剪强度的基本理论149
基本观念149
理论根据150
土壤的剪力试验150
直接剪力试验150
直接剪力试验仪150
直接剪力试验的分析151
〔砂土的抗剪强度〕151
〔粘土的抗剪强度〕154
饱和粘土的抗剪强度154
无压密无洩水剪力试验(UUtest)154
压密无洩水剪力试验(CUtest)155
压密洩水剪力试验(CDtest)156
部份饱和粘土的抗剪强度157
三轴式压缩试验158
三轴式压缩试验仪158
三轴式压缩试验的原理158
三轴式压缩试验抗剪强度的力学分析159
无侧束压缩试验162
无侧束压缩试验的原理162
无侧束压缩试验抗剪强度的力学分析162
剪翼板试验164
剪翼板试验仪164
剪翼板试验的原理164
第二节 地基承载力的综合讨论165
概论165
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法165
弹性理论分析法165
侧压理论分析法167
Pauker氏分析法167
Rankine氏分析法169
塑性理论分析法171
连续基脚(条形基脚)171
基础底面为完全光滑者171
基础底面为粗糙者171
有超载时底面(宽度=B)为粗糙之基础172
单独基脚(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脚178
极限承载力公式(塑性理论)的应用与研讨179
选用承载力公式的方法179
承载力系数的改正与特殊情况的计算181
承载力系数的一般改正法则181
作用力倾斜时基脚之安定分析182
基脚建筑于斜坡上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185
地下水位封承载力的影响186
容许承载力的选用186
地基承载力的试验估计法187
Housel氏分析法187
标准贯入试验法188
加州载重比试验法198
平钣载重试验法200
经验安全承载力估计法202
第七章 基础沉落分析205
第一节 概论205
沉落发生的原因205
沉落的种类205
依沉落状况来分205
依沉落发生时间来分206
依作用情形来分207
第二节 分析及计算沉落量的方法207
立即沉落的计算207
理论分析法207
讨论事项208
压密沉落的计算209
理论分析法209
适用于竖向压力土层的一般计算式209
适用于一般土壤的一般式211
讨论211
第三节 刚构架基旋沉落计算的方法212
概论212
分析的方法212
符号法则212
理论根据212
第四节 避免及防止过度沉落的方法235
第八章 土壤夯实、土壤含水量与密度的关系239
第一节 概论239
第二节 土壤夯实的基本理论239
基本理论239
夯实试验241
实验室内夯实方式241
工地的夯实方式243
第三节 夯实对土壤工程的影响247
土壤含水量与密度的基本关系247
土壤含水量、密度与抗剪强度的关系248
夯实封土壤渗透性的影响248
夯实对土壤压密性与膨胀性的影响248
夯实封土壤结构的影响249
填土工程应注意事项249
第九章 填土工程251
第一节 概论251
第二节 设计上应考虑的问题251
填土坡面的坡度251
填土材料的选择252
第三节 施工254
填土的施工计划254
填土地盘的处理255
填土的夯实256
铁道填土的夯实规范256
填土施工上一般应注意事项258
填土坡面的施工与防护259
第四节 路基填土(以铁道路基来说明)260
路基填土材料的选择260
与构造物接触部分的填土262
第五节 天然因素对填土的影响265
填土封降雨时的考虑265
填土对地震的考虑268
一般事项268
软弱地盘上的填土268
接于构造物上的填土269
高岭上269
倾斜地盘上的填土270
填纯砂270
第十章 侧向压力的理论271
第一节 土压力的基本观念271
由土壤的侧向应变(或位移)来解释土压力的种类271
静止土压力271
主动土压力275
被动土压力275
挡土墙变形与土压力分布形态的关系275
挡土墙的摩擦力及其与土壤间的粘着力275
第二节 土压力的理论分析法276
朗金氏计算法276
当地表面为水平顶面的情况时276
当地表面为倾斜的情况时283
库伦氏楔形理论分析法285
库伦氏主动土压力的推求285
库伦氏被动土压力的推求287
第三节 土压力的图解分析法289
概论289
假设事项289
符号法则290
无粘性土壤土压力之图解法290
无粘性土壤主动土压力之图解法290
无粘性土壤被动土压力之图解法303
粘性土壤土压力之图解法311
粘性土壤主动土压力之图解法311
粘性土壤被动土压力之图解法315
第四节 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的侧向压力318
受超载荷重而发生的侧向压力318
均布超载荷重时318
条形超载荷重时318
线形超载荷重时319
受点超载荷重时319
受不规则形状超载荷重时319
其他原因而产生的侧向压力322
由渗流压力所产生者322
由于地震力所产生者323
其他323
第十一章 坡度稳定325
第一节 概论325
第二节 土壤性质与坡面安定的关系326
第三节 临界高度的分析326
砂土的临界高度326
乾燥砂土的斜坡326
饱和砂土的斜坡327
渗流与斜坡平行时的状况327
渗流为水平时的状况327
粘土的临界高度329
垂直岸坡的临界高度329
倾斜坡面的临界高度332
第四节 坡度稳定的计算335
平滑破坏面分析法335
在原斜坡上填土后的安定分析335
库门氏平滑破坏面分析法336
圆弧破坏面分析法337
基趾坍塌分析法337
瑞典法(分割法)338
微薄片法345
摩擦圆法347
底面破坏分析法351
第五节 特殊问题的计算352
第六节 土壤的稳定法355
土壤稳定的重要性355
土壤稳定的方法355
现场补救法355
压实稳定土壤法355
水泥土壤之处理法357
水泥土壤的性质357
水泥土壤的施工358
沥青的处理法359
化学处理法359
树脂处理法360
油类处理法361
其他处理法361
第十二章 地基调查与土壤试验363
第一节 地基调查363
地基调查一鑽探的目的363
调查与规划364
收集能利用的资料364
初步勘查364
初步设计365
详细探测365
调查的范围与深度365
鑽孔位置的决定366
鑽孔深度的决定366
第二节 鑽探的方法367
鑽孔的方法367
浅处土样的採集一试验坑(或试验孔)367
螺丝鑽鑽探法368
冲水鑽探法368
取样的方法370
取土器鑽探法370
试验坑内用手工採取法372
试样的处理与搬运372
试验的方法372
原地试验法372
地球物理法374
室内试验法376
第三节 调查报告377
鑽探孔的记录377
土壤的调查报告377
第十三章 浅基础379
第一节 概论379
浅基础的种类379
单独基脚379
扩展基脚379
设计浅基础所假设的土壤承载力379
基本钢筋混凝土380
工作应力设计法380
极限强度设计法381
第二节 单独基脚之设计382
工作应力设计法382
极限强度设计法392
承载钣与垫座396
承载钣之设计396
垫座之设计400
长方形单独基脚403
第三节 偏心及不对称单独基脚之设计407
偏心荷重单独基脚之设计407
不对称单独基脚之设计415
第四节 扩展基脚之设计419
扩展基脚的种类419
连合基脚的设计420
长方形连合基脚的设计421
梯形连合基脚的设计425
悬臂基脚的设计429
筏式基础的设计433
传统设计法435
弹性设计法438
差分计算法445
第十四章 挡土(包括挡水)构造物451
第一节 概论451
挡土构造物之主要目的451
挡土构造物的种类451
挡土墙451
版椿451
围堰451
设计挡土墙所需的资料452
基本资料452
地层下土质资料452
超载荷重452
第二节 挡土墙452
挡土墙适用的场合452
挡土墙的种类453
挡土墙主要部分的名称454
各种挡土墙的大小(长度、广度、宽度)尺寸一(初步设计的参考)455
设计挡土墙所需资料的分析456
土压力的估计456
稳定分析456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461
挡土墙囘填料的分类461
各种囘填料的土压系数462
应用半经验法推求安全倾斜度466
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476
扶壁式挡土墙的设计484
笼框式挡土墙的设计493
挡土墙施工时应注意事项494
第三节 版樁495
版樁适用的场合495
版樁的种类495
设计版樁所需的资料一(设计的步骤)498
作用于版樁的侧压力498
土压力、水压力及渗流压力的计算498
作用于版樁的土压力498
作用于版樁的不平衡水压力和渗流压力499
悬臂式版樁的设计500
假设事项500
砂土层中悬臂式版樁的设计(c=0)500
粘土层中悬臂式版樁的设计(φ=0)507
锚着版樁的设计510
自由端点法510
固定端点法520
灭低作用于版樁侧压力的几种方法524
锚着版樁锚着结构物放置的位置525
第四节 围堰525
围堰适用的场合525
围堰的种类526
撑架围堰的设计527
作用于撑架围堰的土压力527
由于超载荷重而作用于撑架围堰的侧压力530
撑架围堰主要单元的设计531
撑架围堰的稳定分析532
构体围堰的设计539
构体围堰填充材料的选用539
构体围堰的稳定分析(TVA分析法)539
构体围堰的尺度543
第十五章 深基础547
第一节 概论547
深基础适用的场合547
深基础的种类547
樁基547
鑽式沉箱547
沉箱548
第二节 樁和樁基础548
基樁的种类548
依其用途来分548
依其材料来分549
其他分类法551
木樁551
适合于造樁的木材551
木樁的保护措施552
木樁的续接552
木樁的尺度与樁帽的保护552
预铸混凝土樁552
预铸混凝土樁的设计554
预铸混凝土樁的续接554
就地灌筑混凝土樁554
混合樁554
混合樁的种类554
混合樁的接头554
钢樁555
基樁承载力的分析556
动力公式557
静力公式564
基樁承载力由其本身结构强度来决定564
基樁承载力由四周土壤的强度来决定565
载重试验574
载重试验的方式574
载重试验的程序575
估计容许承载力的法则576
载重试验的应用一讨论事项578
基樁的反向表皮摩擦力580
基樁的间隔及集体作用582
基樁的间隔584
樁群的集体作用584
樁群下层土壤应力的计算585
端点承樁群下层土壤垂直压力的估计法585
摩擦樁群下层土壤垂直压力的估计法585
樁群的沈落分析586
摩擦樁群集体作用的承载力589
斜樁的设计590
樁基础的设计593
第三节 鑽式沉箱(大口径樁)595
鑽式沉箱适用的场合595
鑽式沉箱的种类597
鑽式沉箱承载力的探讨597
粘土层中鑽式沉箱承载力的计算597
砂土层中鑽式沉箱承载力的计算598
埋入坚石中鑽式沉箱的承载力598
作用于鑽式沉箱的水平力599
鑽式沉箱顶端假设为自由点时599
鑽式沉箱顶端假设为固定点时599
鑽式沉箱考虑承受弯曲力矩的应力分析600
鑽式沉箱的设计600
第四节 沉箱605
沉箱适用的场合605
沉箱的种类606
开口沉箱606
气压沉箱607
盒形沉箱或浮动沉箱609
沉箱的尺度和形状610
沉箱底面锐缘的刃口设计610
沉箱施工中不可或失的一项工作——人工岛的建造611
沉箱的设计611
设计时如何估计载重量611
沉箱的表面摩擦力612
沉箱的底面承载力612
混凝土封底的设计612
盒形沉箱浮动的稳定分析614
第十六章 地下结构物617
第一节 概论617
第二节 隧道617
开挖隧道的主要方法617
小矿坑开挖法617
潛盾法617
开挖后再囘填法618
隧道主要部分的名称618
隧道施工中的支承方法618
顶拱石栓法619
开挖隧道所用的机械620
美国制大约翰隧道开挖机620
瑞典制巨型支架鑿岩机625
潛盾施工法626
潛盾法与传统开挖法的比较628
潛盾法的优劣点628
作用于隧道压力的计算628
理论分析法628
经验估计法632
隧道工程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及其补救的方法634
第三节 水道导管634
作用于导管的压力分析634
埋管与四周土壤的关系636
地下埋管的施工一推进工法的介绍637
推进工法的特点637
施工步骤638
第十七章 支撑和托底工程641
第一节 概论641
第二节 支撑的方法641
一般的支撑641
斜支撑641
悬支撑642
垂直支撑643
变更下部基础时所作临时性的支撑643
第三节 托底的方法644
托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644
托底的形式645
托底的应用一移动建筑物648
第十八章 基础的排水与防水651
降低水位及排水的方法651
排水坑法651
点井法652
深井抽水法652
其他降低水位或排水的方法653
开挖地层的稳定分析655
基础排水与防水设施656
基础的排水设施656
选择滤料的标准657
採用防水层及止水设施657
冻结鼓起及其预防的措施659
冰结晶层形成的条件659
土壤冰结晶作用的说明659
实用工程上现场情况的说明660
预防冻结鼓起的有效措施660
第十九章 软弱地盘及其相关的工程661
第一节 概论661
软弱地盘的定义661
一般松软地层的生成概况661
软弱土壤的特性662
第二节 软弱地盘的调查662
软弱地层勘查的目的662
软弱地层调查前的准备工作662
收集有关资料662
实地踏勘663
软弱地盘的正式调查663
概略勘查663
精细勘查664
第三节 压密理论应用于软弱地层664
压密理论应用于计算软弱地层的沉落量664
计算压密所需时间的理论公式665
第四节 软弱地盘上基础工程的设计675
软弱地层处理施工法675
震实砂樁的设计676
浮式基础的设计679
浮式基础的型式679
浮式基础设计法则概要681
第二十章 基础施工685
第一节 现场的准备工作685
临时施工道路685
基地排水685
现场行政指挥系统的设立686
第二节 开挖的方法686
挖土作业686
挖石作业686
开挖后的坡度稳定问题686
粘土层开挖后的稳定问题687
砂土层(或含砂粘土层)开挖后的稳定问题687
岩石层开挖后的稳定问题688
第三节 开挖时的支承与补强689
在松砂与砾石层、软粘土与粉土层开挖面的支承措施689
在硬粘土层、夯实或有粘性的乾砂层、弱岩石层开挖面的支承措施690
正方形或长方形直井状(shafts)开挖的补强措施690
大规模开挖的支承措施691
第四节 开挖支承与补强的结构设692
材料的选用692
作用于开挖面侧向压力的计算693
例题说明694
第二十一章 有限元素法应用于土壤力学699
有限元素法的理论699
虚功原理699
有限元素劲性法702
利用有限元素法求解土壤力学或岩石力学的问题705
土层内最初应力705
如何处理土壤不能承受张力的方法705
土壤非线性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一双曲线近似法708
求解填土或开挖构造物之程序712
利用有限元素法求解的例子713
土壤坡度分析的问题713
土壤承载力与沉落量的问题714
土壩的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统计资料)715
土壤一结构物相互作用的问题716
有坡度的岩石裂缝问题720
分析深鑽孔的安定问题721
分析隧道722
解弹性基础梁的问题723
有限元素法解平面应力、应变程式的示范724
参考书目739
各种土壤单位重量(Pcf)744
单位换算745
钢筋的参考资料747
标准钢版樁断面尺度749
北回铁路第五号隧道顶拱及左侧侧壁龟裂勘查报告751
解析静不定结构物(包括刚构架)的电脑程式766
著作者简历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