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多方位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汉语多方位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08818.jpg)
- 周刚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659717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汉语-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多方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句法语义编3
第一章 形式动词3
引言3
第一节 DV的次类别及其特征3
1.1 DV的次类别3
1.2 DV的语义特征4
1.3 DV的句法特征4
第二节 DV跟动宾(V)搭配的语义选择性8
2.1 DV跟双音节动词搭配8
2.2 跟DV搭配的动宾(V)8
2.3 DV跟V搭配受DV语义特征的制约10
第三节 DV所构成的句式12
3.1 DVa和DVb都可以构成的句式12
3.2 只有DVb可以构成的句式15
3.3 小结20
第四节 DV的作用21
4.1 造句方面的作用22
4.2 语用表达方面的作用23
第二章 形式动词的配价26
引言26
第一节 形式动词的语义配价27
1.1 DVa的语义配价27
1.2 DVb的语义配价27
第二节 形式动词的句法配价28
2.1 DVa的句法配价28
2.2 DVb的句法配价29
第三节 形式动词的语用配价32
3.1 DVa的语用配价32
3.2 DVb的语用配价33
第四节 结语35
第三章 小议带后缀“化”的词37
第一节 带后缀“化”的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37
1.1 带后缀“化”的词的分类37
1.2 带后缀“化”的词的语义特征38
1.3 带后缀“化”的词的语法特征39
1.4 语义特征制约句法功能39
第二节 带后缀“化”的词的兼类问题40
2.1 部分带后缀“化”的词兼属动词和名词40
2.2 部分带后缀“化”的词兼有形容词性质42
第四章 “化”尾动词及其配价45
第一节 “化”尾动词的次类别及其特点、性质45
1.1 “化”尾动词的次类别45
1.2 “化”尾动词的句法和语义特点46
1.3 “化”尾动词的性质47
第二节 “化”尾动词的配价48
2.1 “化”尾动词的语义价48
2.2 “化”尾动词的句法价49
2.3 “化”尾动词的语用价52
2.4 动词的语义价、句法价和语用价之间的关系54
第三节 余论55
第五章 “V了”和“VR”57
引言57
第一节 “V了”和“VR”的语义功能58
1.1 “V了”的语义功能58
1.2 “VR”的语义功能60
第二节 “了”和“R”对V的选择63
2.1 “了”对V的选择63
2.2 R对V的选择64
第三节 “V了”和“VR”的句法特征68
3.1 前加否定状语68
3.2 前加时间状语69
3.3 后带时量宾语70
3.4 中间插入“得”和“不”72
第四节 “V了”和“VR”在语用上的区别73
4.1 对动作或变化的完成的强调程度不同73
4.2 表述的清晰度不同73
第六章 说“再”75
引言75
第一节 “再”和“还”的区别76
1.1 “再”和“还”的纠葛76
1.2 意义上的区别78
1.3 用法上的区别78
第二节 “再”和“又”的区别80
2.1 “再”和“又”的纠葛80
2.2 意义上的区别81
2.3 用法上的区别81
第三节 “再”用于假设句和用于让步假设句的区别83
3.1 假设句和让步假设句里的“再”83
3.2 意义上的区别84
3.3 用法上的区别84
第四节 “再”和否定词合用86
4.1 否定词在前86
4.2 否定词在后87
第五节 余论88
第七章 表示限定的“光”、“仅”、“只”90
引言90
第一节 语义功能90
1.1 语义特征91
1.2 语义指向92
第二节 句法分布94
2.1 “光”、“仅”、“只”都可以出现94
2.2 “光”、“只”可以出现,“仅”不能出现94
2.3 “仅”、“只”可以出现,“光”不能出现97
2.4 “只”可以出现,“光”、“仅”不能出现97
2.5 “仅”可以出现,“光”、“只”不能出现98
第三节 语用选择99
3.1 语体选择99
3.2 句类选择100
3.3 主客观因素选择100
3.4 心理因素选择101
第八章 汉语语篇中的关联连词103
引言103
第一节 关联连词在语篇中接应的形式104
1.1 关联连词单用接应语篇104
1.2 先行连词与后续连词搭配成对接应句子109
1.3 先行连词接应语篇112
第二节 关联连词在语篇中接应的条件117
2.1 关联连词本身的条件117
2.2 关联连词所处的语境条件118
第三节 关联连词的语篇功能119
3.1 导入新的语篇话题120
3.2 承接延续语篇话题121
3.3 激活旧的语篇话题122
3.4 引出设问作过渡话语123
第四节 余论124
第九章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129
引言129
第一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演进129
1.1 语义指向分析的来源129
1.2 语义指向分析的理论基础131
第二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类型132
2.1 语义指向分析的定义132
2.2 静态语义指向分析132
2.3 动态语义指向分析134
第三节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135
3.1 作为进一步分析句子语义结构的有效手段135
3.2 帮助分化句子的歧义结构136
3.3 简要解释某些结构成分的句法语义功能137
3.4 结合语用,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139
第四节 语义指向的形式标志140
4.1 语义指向的形式标志的作用140
4.2 句子中的标志词141
4.3 句子的语序141
4.4 句子格式141
4.5 句子的变换形式142
社会文化编147
第十章 从信息论看航空通信口语的特点147
第一节 什么是航空通信口语147
第二节 航空通信口语的高效性147
2.1 语音上的高效性148
2.2 词汇上的高效性148
2.3 句法上的高效性149
第三节 航空通信口语的精确性152
3.1 语音上的精确性152
3.2 词汇上的精确性153
3.3 句法上的精确性153
3.4 问答格式上的精确性154
第四节 结语155
第十一章 论现代汉语军事术语157
引言157
第一节 军语的术语特征158
1.1 单义性158
1.2 专业性158
1.3 准确性159
1.4 国际性160
第二节 军语的造词法160
2.1 造词的材料160
2.2 多种造词法160
第三节 军语同其他术语及共同语的关系162
3.1 跟其他术语相联系162
3.2 跟全民共同语汇相联系163
第四节 军语的三个层次164
4.1 专业层164
4.2 次专业层165
4.3 普通层165
第五节 军语的规范化165
第十二章 军事用语研究略探167
引言167
第一节 军事用语研究的性质168
1.1 实用性168
1.2 社会性170
第二节 军事用语的研究对象171
2.1 军事术语的拟制、整理和规范化问题171
2.2 军用文书制作的语言使用问题172
2.3 军事部门各种口语的问题173
2.4 兵器命名的问题173
2.5 军人日常话语军事化问题174
第三节 军事用语的研究方法与角度175
3.1 军事用语的研究方法175
3.2 军事用语研究的角度176
第十三章 军语生活化与文化心态179
第一节 军语生活化的主要范围179
1.1 恋爱、婚姻、家庭179
1.2 性生活180
1.3 其他生理现象180
1.4 政治思想教育180
第二节 军语生活化的表达作用181
2.1 委婉181
2.2 诙谐182
2.3 生动182
第三节 军语生活化所反映的文化心态182
3.1 重视恋爱、婚姻、家庭问题183
3.2 关注“性”,戏谑“性”183
3.3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84
第四节 结语184
第十四章 从应酬用语看中日交际文化的差异——以祝勉语为例186
第一节 应酬用语的特点186
1.1 礼仪性186
1.2 习惯性187
1.3 民族性188
第二节 中日祝勉语的差异188
2.1 汉语祝勉语189
2.2 日语祝勉语190
2.3 中日语言文化冲突的反映190
第三节 中日语言交际文化的差异191
3.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191
3.2 汉语祝勉语反映的中国文化192
3.3 日语祝勉语反映的日本文化193
3.4 应重视跨文化语言交际193
第十五章 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195
引言195
第一节 日源外来词的分类195
1.1 意义类型196
1.2 形式类型196
第二节 日源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嬗变199
2.1 词义的变异199
2.2 词性和词义的改变203
2.3 词用的变异204
第三节 新的一波日源外来词流行的原因206
3.1 客观需要上的原因206
3.2 主观心理上的原因207
3.3 言语交际上的原因208
第四节 余论209
4.1 日源外来词的界定209
4.2 语料的选择210
对外汉语编213
第十六章 表示时空意义的“离”和“从”——兼与日语“から”、“まで”对比213
引言213
第一节 “离”和“从”的用法214
1.1 “离”的用法214
1.2 “从”的用法218
1.3 “离”和“从”的用法比较表222
第二节 汉语介词“离”、“从”与日语助词“から”、“まで”的对比223
2.1 汉语介词“离”、“从”与日语助词“から”、“まで”的对应关系223
2.2 中日之间对于时空相隔的认知分析224
第三节 有关汉语介词“离”和“从”的教学建议227
第十七章 国外第二外语汉语教育之探讨——以日本的大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中心229
引言229
第一节 教学大纲的位置230
第二节 二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制定231
2.1 日本汉语教学使用教学大纲现状231
2.2 二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232
2.3 二外汉语教学对象的分析233
2.4 教学目标及其标准235
2.5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和语法大纲238
第三节 二外汉语教材的编写240
3.1 目前所用教材的情况分析240
3.2 二外汉语教材容量和比例的探讨242
3.3 教材的结构形式244
附件一 问卷调查表248
附件二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一年级阶段)250
附件三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二年级阶段)254
附件四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一年级阶段)260
附件五 试拟二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二年级阶段)263
附件六 对二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的修订269
后记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