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东北史 第6卷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东北史 第6卷 修订版
  • 刘信君,霍燎原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780626321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7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991页
  • 主题词:东北地区-地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东北史 第6卷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东北1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东北1

五四运动前夜的东北形势1

五四运动的开展5

工人运动的发展11

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16

第二节 朝鲜族人民的反日斗争21

五四运动前后掀起的反日风潮21

民众武装的抗日斗争28

东北与北京等地人民谴责日军入侵延边33

第二章 奉系军阀势力的扩张38

第一节 称霸东北,助直反皖38

兼并黑、吉两省38

奉军初次入关45

助直反皖47

奉系势力扩大54

收回中东路护路权,设立东省特别区58

第二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63

直奉矛盾加深63

奉张挑战与直吴应战67

奉军战败与东北“联省自治”70

第三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74

整军备战,三角结盟74

争取收回旅大和教育权的斗争81

第二次直奉战争85

奉军南下沪宁91

“五卅”运动在东北94

第三章 奉系军阀统治的危荡98

第一节 郭松龄事件98

郭松龄与张学良98

反奉的酝酿100

郭松龄倒戈与张学良谋和104

奉城危机与日奉勾结107

郭松龄功败垂成110

第二节 奉军重占京津,张作霖妄称元首115

奉票贬值与王永江辞官115

联吴讨冯,占京津攻南口119

筹划援吴助孙,组设安国军总部123

奉军抗击北伐失败,张作霖爬上元首高位126

第三节 日奉“满蒙交涉”与民众反日怒潮131

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折131

所谓“满蒙悬案”与“满蒙交涉”134

拒日临江设领运动与国民反日大示威138

日奉《满蒙新五路密约》145

第四节 张作霖在内外交困中丧生148

东边道大刀会的兴亡148

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153

关东军炸死张作霖156

第四章 张学良主政时期的东北161

第一节 东北易帜161

张学良开始主政161

消灭直鲁联军164

护路斗争与“一一·九”案166

归服国民政府168

枪杀杨常172

第二节 中东路事件176

张学良谋求收回中东路管理权176

搜查苏联驻哈领馆与强行接管中东路179

和战之争183

扎满战役与伯力协定186

第三节 沦亡前夜的东北189

日本加紧准备侵占东北189

东北军主力入关193

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195

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198

第五章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202

第一节 农业的开发202

种植业的扩大202

林业资源的采伐206

渔牧业的兴盛208

军阀头目对农业资源的霸占212

第二节 工矿业的勃兴215

矿山的新开发215

民用工业的发展222

军事工业的建立229

第三节 交通通信业的兴盛233

铁路新线路的修筑233

汽车运输业的兴起235

航运业的振兴239

邮电通信业的发展242

第四节 商贸金融业的发展变化245

商业的兴旺245

内外贸易的活跃247

银行的增设251

货币的毛荒254

税收的扩大257

第五节 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展259

日本经济势力对工矿交通的侵占259

日本经济势力对农林资源的掠夺263

日本经济势力对商贸金融的控制265

俄苏经济势力的存留268

英美法德等国经济势力的侵入271

第六章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教育275

第一节 资产阶级教育的兴起275

私塾的现状和改造275

初等教育的发展278

中等教育的发展280

高等教育的发展283

军事院校的设立286

第二节 帝国主义对东北教育的侵略288

俄国在东北设立的学校288

日本在东北设立的学校291

其他国家在东北设立的学校294

第三节 社会文化教育的初创295

通俗教育机构及其活动295

贫儿学校与平民教育298

报业的兴起301

图书、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306

第四节 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310

边疆史学研究的开展310

新文学的崛起313

戏曲艺术的提高316

体育事业的兴盛320

建筑艺术与美术事业的发展323

科学技术的创新331

第五节 宗教的传播与民俗的革新336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336

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339

民俗的革新342

第七章 九一八事变,日本殖民政权的建立350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350

制造柳条湖事件350

侵占沈阳及南满铁路沿线354

占领长春、吉林357

攻取齐齐哈尔359

攻占锦州与哈尔滨361

侵吞热河362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与依赖国联363

九一八事变前的养痈遗患363

九一八事变后的开门揖盗365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367

“国联”的绥靖政策与李顿调查团369

第三节 东北及全国抗日斗争的兴起373

嫩江桥抗战373

中共关于东北时局的主张375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76

东北义勇军的奋起抗战378

第四节 伪满傀儡政权的出笼384

“独立运动”与地方“自治”384

“建国会议”与“建国运动”388

溥仪就任伪满执政394

伪满政权机构396

第五节 日本对伪满政权的操纵399

从卖国密约到《日满议定书》399

“四头政治”的统一403

关东军直接控制伪皇帝405

推行“总务厅中心主义”407

第八章 日本对东北的法西斯统治与镇压411

第一节 日伪统治机构的调整与加强411

伪满政权机构的变更411

伪满协和会的改组与反动活动414

日伪军警的调整与增加418

日伪宪特的设立与扩充424

第二节 对东北人民的血腥讨伐与镇压428

对东北各地的连续讨伐428

军事讨伐与政治镇压并举433

全境的政治镇压与“西南特别肃正”442

第三节 推行反动法令,强化镇压措施449

实行各项反动法令449

实施“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453

推行保甲连坐与街村制460

设立矫正辅导院463

第四节 对东北各民族的统治与摧残465

确立日本民族的统治地位465

对东北各民族的离间与利用467

对少数民族的压榨、摧残与灭绝470

第九章 日本对东北的经济统制与掠夺477

第一节 设立统制机构,实行统制政策477

夺取东北各种权益,操纵东北经济命脉477

确立经济统制的决策机构482

实施经济统制的法令政策483

第二节 建立与扩充特殊会社486

特殊会社的建立486

特殊会社的扩充488

特殊会社的作用491

第三节 实施全面掠夺的“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495

“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出笼495

“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内容及修订498

“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及实质501

第四节 “满铁”、“满业”对交通、重工业的垄断504

“满铁”的经营及对交通业的垄断504

“满业”的成立507

“满业”对东北重工业的垄断510

第五节 对农业资源的掠夺514

大肆掠夺土地514

不断强化对农产品的统制517

强制推行“粮谷出荷”政策519

对林牧业资源的掠夺524

第六节 对东北人民的残酷奴役和疯狂搜刮528

战时增税,强制储蓄528

鸦片毒害政策533

劳动统制和《劳务新体制确立要纲》538

劳工的伤亡542

第十章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和对苏作战准备546

第一节 武装移民的侵入546

武装移民计划的制订546

武装移民的侵入549

第二节 大规模移民计划的实施552

“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552

分村分乡移民555

“满洲开拓青少年义勇军”556

第三节 日伪推行“北边振兴计划”559

“北边振兴计划”的提出559

“北边振兴计划”的内容与实施560

第四节 加紧准备进攻苏联565

张鼓峰战争与诺门罕战争565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569

731部队和100部队的罪恶活动573

第十一章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文化专制与奴化教育581

第一节 建立殖民主义文化专制体系581

文化专制的中枢机构581

实施“官制文化”583

围剿反日文艺团体和爱国文艺战士585

成立“满映”,推行“国策”电影587

第二节 推行“新学制”,实施奴化愚民教育589

对中国民族教育的摧残589

奴化教育方针的演变591

“新学制”的实施593

奴化愚民的社会教育595

第三节 对宗教的利用与限制599

溥仪访日迎神599

“建国神庙”的设立601

对佛、道、回、基督诸教的控制与利用604

尊孔祭孔与利用“教化团体”606

第十二章 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611

第一节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611

东北各地抗日游击队的创建611

东北人民革命军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615

第二节 东北各阶层人民的反日斗争620

东北工人的反日斗争620

依兰土龙山农民抗日起义626

文化教育界的反日斗争629

第三节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与抗日救亡运动634

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与游击战争新高涨634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638

流亡关内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645

第四节 八路军在冀热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652

八路军挺进热河与热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652

冀热边军民坚持与扩大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657

第十三章 日本法西斯统治的穷途末路664

第一节 苏联出兵东北66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64

苏军进入东北,抗联配合作战665

关东军的垂死挣扎667

第二节 日本投降,伪满政权覆灭670

溥仪向通化地区溃逃670

日本投降诏书公布前后的几场闹剧674

溥仪退位,伪满政权覆灭677

第十四章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680

第一节 战后国际形势与美苏对华政策680

世界新格局680

美、苏对华政策682

第二节 战后国内形势与国共控制东北的战略策略685

国内基本形势685

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689

国民党控制东北的部署690

共产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确定696

第三节 国共两党争夺东北702

中共军队先机挺进东北702

国民党外交接收东北受挫707

国共两军争夺山海关、锦州地区710

第四节 国共停战谈判与四平争夺战714

一月停战令的签订714

三月停战谈判720

四平争夺战724

六月停战协定的签订735

第十五章 中共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741

第一节 东北根据地的初创741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方针的确定741

各级民主政府的初建745

剿灭大股土匪749

减租减息与分配日伪土地753

第二节 东北根据地的巩固755

东北局工作方针的根本性转变755

深入开展土地改革758

剿灭土匪与锄奸斗争762

政权建设的巩固767

发展生产与统一财经769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774

第三节 民族工作的开展778

民族平等政策的制定778

少数民族政策的执行780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784

第十六章 国民党统治在占领区的确立786

第一节 国民党在占领区的政治设施786

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的成立786

各级行政机构的建立788

警保机构的设置790

司法机构的建置792

推行战时文化教育793

第二节 对敌伪资产的统一接收799

东北敌伪资产统一接收委员会的成立799

对敌伪资产的接收802

接收中的营私舞弊806

第三节 国统区经济的短暂恢复809

光复前后东北的经济损失809

工业“复兴”五年计划的制订813

经济的短暂恢复814

第十七章 东北敌我实力的消长818

第一节 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818

敌我总体战略方针与部署818

新开岭战役821

七道江会议823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的胜利827

第二节 东北野战军的战略反攻831

战略反攻的形势与任务831

夏季攻势833

秋季攻势836

冬季攻势840

第三节 国统区经济崩溃与政治危机844

白色恐怖的法西斯统治844

经济崩溃的出现849

政治危机的爆发853

第四节 解放军整体实力的增强857

新式整军运动857

大练兵运动861

军事工业生产的扩大863

主力部队的扩编和改编865

第十八章 辽沈战役与东北解放869

第一节 国共双方关于东北战场的战略决策869

全国形势与东北战场决战时机的成熟869

蒋介石、卫立煌关于撤守东北的分歧871

毛泽东关于辽沈决战方针的确立875

第二节 攻占锦州879

锦州外围争夺战879

塔山阻击战883

彰武、新立屯运动防御战885

攻克锦州888

第三节 围困与解放长春892

“长围久困”方针的确立892

国民党军固守待援896

长春人民的灾难899

国民党军起义投诚903

第四节 辽西大战906

国共两军作战部署906

黑山、大虎山阻击战910

围歼国民党西进兵团914

第五节 东北全境解放918

夺取沈阳918

奔袭营口922

国民党军撤离葫芦岛925

第六节 人民群众对东北解放战争的巨大贡献929

参军参战929

支援前线933

拥军优属937

第十九章 东北解放区的和平建设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942

第一节 工作重心的转移942

东北解放后的形势942

东北工作重心的转移944

第二节 新收复区各项工作的开展947

城市的恢复与改造947

新解放区土改的顺利进行952

第三节 政权、经济、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954

政权建设的加强954

经济的全面建设957

文教卫生事业的大发展959

第四节 全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963

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作战963

全面支援关内新区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968

附录970

后记9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