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文坛百年回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文坛百年回望
  • 毛信德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5296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702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世界-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文坛百年回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20世纪世界文学,人类将永远记住你1

第一编 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学13

第一章 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学的延续性13

第一节 历史的延续性13

Ⅰ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13

Ⅱ 1900—1918:20世纪第一个激荡的年代14

Ⅲ 两个世纪之交的历史延续15

第二节 文学的延续性16

Ⅰ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重大文学思潮的回顾16

Ⅱ 1900—1918:20世纪文学的“三足鼎立”初见端倪18

Ⅲ 两个世纪之交的文学延续18

第三节 20世纪文学与19世纪文学的基本关系19

Ⅰ 关系之一:20世纪文学是对19世纪文学的继承和发展19

Ⅱ 关系之二:20世纪文学是对19世纪文学的深化和丰富19

Ⅲ 关系之三:20世纪文学是对19世纪文学的裂变和再创造20

第二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延伸21

第一节 英国现实主义:伯纳·萧、吉卜林、高尔斯华绥21

乔治·伯纳·萧23

Ⅰ 生平与创作23

Ⅱ 《芭芭拉少校》26

约瑟夫·罗德雅德·吉卜林27

Ⅰ 生平与创作27

Ⅱ 《基姆》30

约翰·高尔斯华绥31

Ⅰ 生平与创作31

Ⅱ 《福赛特世家》33

第二节 法国现实主义:法朗士、罗曼·罗兰36

阿纳托尔·法朗士37

Ⅰ 生平与创作37

Ⅱ 《克兰比尔》39

罗曼·罗兰41

Ⅰ 生平与创作41

Ⅱ 《约翰·克利斯朵夫》45

第三节 德国现实主义:亨利希·曼、托马斯·曼49

亨利希·曼50

Ⅰ 生平与创作50

Ⅱ 《臣仆》52

托马斯·曼53

Ⅰ 生平与创作53

Ⅱ 《布登勃洛克一家》56

第四节 北欧现实主义:拉格勒芙58

塞尔玛·拉格勒芙59

Ⅰ 生平与创作59

Ⅱ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61

第五节 中欧、东南欧现实主义:莱蒙特63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65

Ⅰ 生平与创作65

Ⅱ 《农民》67

第六节 美国现实主义:杰克·伦敦68

杰克·伦敦70

Ⅰ 生平与创作70

Ⅱ 《马丁·伊登》74

第七节 日本现实主义:夏目漱石77

夏目漱石80

Ⅰ 生平与创作80

Ⅱ 《我是猫》83

第八节 印度现实主义:泰戈尔84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86

Ⅰ 生平与创作86

Ⅱ 《吉檀迦利》90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94

第一节 后期象征主义:瓦莱里、梅特林克、叶芝94

保尔·瓦莱里96

Ⅰ 生平与创作96

Ⅱ 《海滨墓园》98

莫里斯·梅特林克100

Ⅰ 生平与创作100

Ⅱ 《青鸟》102

威廉·勃特勒·叶芝103

Ⅰ 生平与创作103

Ⅱ 叶芝的诗作106

第二节 未来主义:阿波里奈尔、马雅可夫斯基110

吉约姆·阿波里奈尔112

Ⅰ 生平与创作112

Ⅱ 《醇酒集》113

符拉基米尔·符拉基米洛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15

Ⅰ 生平与创作115

Ⅱ 《穿裤子的云》121

第三节 意象主义:庞德123

艾兹拉·庞德128

Ⅰ 生平与创作128

Ⅱ 《诗章》131

第四节 表现主义:斯特林堡、卡夫卡133

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35

Ⅰ 生平与创作135

Ⅱ 《鬼魂奏鸣曲》137

弗兰茨·卡夫卡139

Ⅰ 生平与创作139

Ⅱ 《变形记》141

第五节 英国现代主义:康拉德143

约瑟夫·康拉德145

Ⅰ 生平与创作145

Ⅱ 《吉姆爷》147

第四章 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149

第一节 俄国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149

马克西姆·高尔基150

Ⅰ 生平与创作150

Ⅱ 《母亲》154

第二节 北欧、西欧无产阶级文学:尼克索、巴比塞156

马丁·安德逊·尼克索157

Ⅰ 生平与创作157

Ⅱ 三部曲:《征服者贝莱》、《蒂特——人的女儿》、《红色的莫尔顿》157

亨利·巴比塞159

Ⅰ 生平与创作159

Ⅱ 《火线》161

第二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165

第五章 历史的演变性和文学的演变性165

第一节 历史的演变性165

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165

Ⅱ 1919—1945:20世纪第二个激荡的年代166

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演变167

第二节 文学的演变性167

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发展与演变167

Ⅱ 1919—1945:20世纪文学的“三足鼎立”最终形成170

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演变170

第六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再发展172

第一节 英国现实主义:毛姆、劳伦斯172

威廉·萨默思特·毛姆174

Ⅰ 生平与创作174

Ⅱ 《月亮与六便士》176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79

Ⅰ 生平与创作179

Ⅱ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82

第二节 法国现实主义:马丁·杜·加尔、莫里亚克、纪德185

罗杰·马丁·杜·加尔187

Ⅰ 生平与创作187

Ⅱ 《谛波父子》188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90

Ⅰ 生平与创作190

Ⅱ 《蝰蛇结》193

安德烈·纪德195

Ⅰ 生平与创作195

Ⅱ 《伪币制造者》197

第三节 德国及德语国家现实主义:海塞、布莱希特、雷马克199

赫尔曼·海塞202

Ⅰ 生平与创作202

Ⅱ 《草原狼》204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206

Ⅰ 生平与创作206

Ⅱ 《四川好人》209

埃里希·马利亚·雷马克212

Ⅰ 生平与创作212

Ⅱ 《西线无战事》214

第四节 北欧现实主义:拉格克维斯特、拉克斯内斯216

帕尔·拉格克维斯特218

Ⅰ 生平与创作218

Ⅱ 《侏儒》、《强盗》220

哈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222

Ⅰ 生平与创作222

Ⅱ 《冰岛之钟》224

第五节 中欧、东南欧现实主义:皮蓝德娄226

路易吉·皮蓝德娄229

Ⅰ 生平与创作229

Ⅱ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231

第六节 美国现实主义:德莱塞、刘易斯、海明威、斯坦贝克233

西奥多·德莱塞236

Ⅰ 生平与创作236

Ⅱ 《美国的悲剧》240

辛克莱·刘易斯244

Ⅰ 生平与创作244

Ⅱ 《大街》247

欧内斯特·海明威250

Ⅰ 生平与创作250

Ⅱ 《永别了,武器》254

约翰·斯坦贝克257

Ⅰ 生平与创作257

Ⅱ 《愤怒的葡萄》260

第七节 日本现实主义:志贺直哉263

志贺直哉266

Ⅰ 生平与创作266

Ⅱ 《暗夜行路》267

第八节 印度现实主义:普列姆昌德270

普列姆昌德271

Ⅰ 生平与创作271

Ⅱ 《戈丹》274

第九节 拉丁美洲现实主义:米斯特拉尔276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278

Ⅰ 生平与创作278

Ⅱ 《孤寂》、《柔情》、《有刺的树》280

第七章 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283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勃勒东283

安德烈·勃勒东285

Ⅰ 生平与创作285

Ⅱ 勃勒东的诗作287

第二节 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290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290

Ⅰ 生平与创作290

Ⅱ 《荒原》293

第三节 表现主义:奥尼尔295

尤金·奥尼尔295

Ⅰ 生平与创作295

Ⅱ 《毛猿》298

第四节 意识流:普鲁斯特、乔依斯、吴尔夫、福克纳300

马赛尔·普鲁斯特302

Ⅰ 生平与创作302

Ⅱ 《追忆似水年华》304

詹姆斯·乔依斯308

Ⅰ 生平与创作308

Ⅱ 《尤利西斯》310

弗吉尼亚·吴尔夫313

Ⅰ 生平与创作313

Ⅱ 《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316

威廉·福克纳319

Ⅰ 生平与创作319

Ⅱ 《喧嚣与疯狂》325

第五节 存在主义:萨特、加缪329

让-保罗·萨特331

Ⅰ 生平与创作331

Ⅱ 《死无葬身之地》335

阿尔贝·加缪337

Ⅰ 生平与创作337

Ⅱ 《鼠疫》339

第六节 奥秘主义:蒙塔莱、夸西莫多341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342

Ⅰ 生平与创作342

Ⅱ 《乌贼骨》、《境遇》344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347

Ⅰ 生平与创作347

Ⅱ 《转瞬即是夜晚》、《日复一日》348

第八章 无产阶级文学的高潮351

第一节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阿·托尔斯泰、法捷耶夫、肖洛霍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351

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356

Ⅰ 生平与创作356

Ⅱ 《苦难的历程》358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法捷耶夫360

Ⅰ 生平与创作360

Ⅱ 《青年近卫军》363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365

Ⅰ 生平与创作365

Ⅱ 《静静的顿河》368

尼古拉·阿历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371

Ⅰ 生平与创作371

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72

第二节 欧洲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文学:阿拉贡、西格斯374

路易·阿拉贡376

Ⅰ 生平与创作376

Ⅱ 《共产党人》378

安娜·西格斯380

Ⅰ 生平与创作380

Ⅱ 《死者青春常在》382

第三节 美国无产阶级文学:马尔兹384

艾伯特·马尔兹386

Ⅰ 生平与创作386

Ⅱ 《潜流》388

第四节 亚洲无产阶级文学:小林多喜二392

小林多喜二394

Ⅰ 生平与创作394

Ⅱ 《党生活者》396

第三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末的文学401

第九章 历史的对抗性和文学的对抗性401

第一节 历史的对抗性401

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末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401

Ⅱ 1945—1970:20世纪“冷战”的年代403

Ⅲ 二次大战后至60年代末的历史演变403

第二节 文学的对抗性404

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文学的发展与演变404

Ⅱ 1945—1970:20世纪文学的“三足鼎立”继续保持,对立中又相互趋同405

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文学对抗和趋同本质407

第十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更新和再提高409

第一节 英国现实主义:格林、戈尔丁409

格雷厄姆·格林411

Ⅰ 生平与创作411

Ⅱ 《问题的核心》413

威廉·戈尔丁415

Ⅰ 生平与创作415

Ⅱ 《蝇王》417

第二节 联邦德国现实主义——“废墟文学”:伯尔419

海因里希·伯尔422

Ⅰ 生平与创作422

Ⅱ 《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425

第三节 北欧现实主义:马丁松427

哈里·埃德蒙·马丁松429

Ⅰ 生平与创作429

Ⅱ 《荨麻花开》、《道路》431

第四节 中欧、南欧现实主义:安德里奇432

伊沃·安德里奇437

Ⅰ 生平与创作437

Ⅱ 《波斯尼亚三部曲》439

第五节 美国现实主义:贝娄、辛格441

索尔·贝娄443

Ⅰ 生平与创作443

Ⅱ 《洪堡的礼物》448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450

Ⅰ 生平与创作450

Ⅱ 《卢布林的魔术师》453

第六节 日本现实主义:川端康成454

川端康成456

Ⅰ 生平与创作456

Ⅱ 《雪国》459

第七节 大洋洲现实主义:怀特462

帕特里克·怀特463

Ⅰ 生平与创作463

Ⅱ 《风暴眼》466

第八节 北非现实主义:马哈福兹467

纳吉布·马哈福兹470

Ⅰ 生平与创作470

Ⅱ 《两宫之间》三部曲473

第九节 黑非洲现实主义:索因卡476

沃雷·索因卡478

Ⅰ 生平与创作478

Ⅱ 《疯子与专家》482

第十节 拉丁美洲现实主义:聂鲁达、阿斯图里亚斯484

巴勃罗·聂鲁达486

Ⅰ 生平与创作486

Ⅱ 《诗歌总集》489

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491

Ⅰ 生平与创作491

Ⅱ 《总统先生》494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的深入: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第一节 荒诞派戏剧:贝克特、尤内斯库496

塞缪尔·贝克特498

Ⅰ 生平与创作498

Ⅱ 《等待戈多》501

欧仁·尤内斯库503

Ⅰ 生平与创作503

Ⅱ 《秃头歌女》505

第二节 法国新小说:西蒙507

克洛德·西蒙509

Ⅰ 生平与创作509

Ⅱ 《佛兰德公路》512

第三节 黑色幽默:海勒、冯尼格特514

约瑟夫·海勒515

Ⅰ 生平与创作515

Ⅱ 《第二十二条军规》517

库特·冯尼格特520

Ⅰ 生平与创作520

Ⅱ 《第五号屠场》524

第四节 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略萨526

加夫利尔·加西亚·马尔克斯527

Ⅰ 生平与创作527

Ⅱ 《百年孤独》530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533

Ⅰ 生平与创作533

Ⅱ 《绿房子》534

第十二章 无产阶级和左翼文学的开拓与分化537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开拓——从“解冻”走向“写真实”:爱伦堡、特瓦尔多夫斯基、西蒙诺夫537

伊里亚·格里戈里耶维奇·爱伦堡541

Ⅰ 生平与创作541

Ⅱ 《解冻》543

亚历山大·特里丰诺维奇·特瓦尔多夫斯基544

Ⅰ 生平与创作544

Ⅱ 《山外青山天外天》546

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维奇·西蒙诺夫549

Ⅰ 生平与创作549

Ⅱ 《生者与死者》三部曲551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分化: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津553

鲍利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554

Ⅰ 生平与创作554

Ⅱ 《日瓦戈医生》557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津559

Ⅰ 生平与创作559

Ⅱ 《癌症房》562

第三节 东欧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塞费尔特564

雅罗斯拉夫·塞费尔特569

Ⅰ 生平与创作569

Ⅱ 塞费尔特的诗作571

第四编 70年代以后的文学577

第十三章 历史的趋同性和文学的趋同性577

第一节 历史的趋同性577

Ⅰ 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577

Ⅱ 1970年以后:从冷战进入冷战后的年代579

第二节 文学的趋同性580

Ⅰ 70年代以后的文学发展与演变580

Ⅱ 1970年以后:“三足鼎立”现象逐渐消失,文学出现趋同倾向581

Ⅲ 70年代后世界文学趋同的本质582

第十四章 欧洲文学583

第一节 西欧文学:希尼、格拉斯583

西默斯·希尼588

Ⅰ 生平与创作588

Ⅱ 希尼的诗作590

君特·格拉斯594

Ⅰ 生平与创作594

Ⅱ 《铁皮鼓》597

第二节 中欧、东南欧文学:昆德拉600

米兰·昆德拉604

Ⅰ 生平与创作604

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607

第三节 苏联文学:邦达列夫、艾特马托夫610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613

Ⅰ 生平与创作613

Ⅱ 《岸》615

钦吉兹·艾特马托夫618

Ⅰ 生平与创作618

Ⅱ 《一日长于百年》620

第十五章 亚非文学623

第一节 日本文学:大江健三郎623

大江健三郎626

Ⅰ 生平与创作626

Ⅱ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629

第二节 黑非洲和南非洲文学:戈迪默631

内丁·戈迪默633

Ⅰ 生平与创作633

Ⅱ 《我儿子的故事》636

第十六章 美洲文学638

第一节 美国文学:厄普代克、奥茨、莫里森638

约翰·厄普代克641

Ⅰ 生平与创作641

Ⅱ “兔子”四部曲643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646

Ⅰ 生平与创作646

Ⅱ 《奇境》648

托妮·莫里森649

Ⅰ 生平与创作649

Ⅱ 《爱娃》653

第二节 拉丁美洲文学:沃尔科特655

德里克·沃尔科特656

Ⅰ 生平与创作656

Ⅱ 沃尔科特的诗作659

附录 1901—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一览表663

跋6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