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金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金融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204508.jpg)
- 李天德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961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国际金融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金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1
1.1.1 西方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2
1.1.2 我国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5
1.2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6
1.2.1 西方学者对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的界定6
1.2.2 我国学者对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的界定8
1.2.3 本书对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的界定9
1.3 国际金融学的体系构成及研究方法11
1.3.1 国际金融学的体系构成11
1.3.2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方法13
1.4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内容14
1.4.1 国际金融问题14
1.4.2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信贷机构17
1.4.3 国际金融一体化与国际金融创新的问题18
1.5 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动趋势及我国的对策19
1.5.1 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动趋势19
1.5.2 国际金融领域变动趋势的原因25
1.5.3 我国的金融对策27
第2章 世界货币体系30
2.1 世界货币31
2.1.1 世界货币的概念与职能31
2.1.2 世界货币的形成32
2.1.3 世界货币的发展33
2.2 世界货币体系35
2.2.1 世界货币体系的含义35
2.2.2 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容35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36
2.3.1 金本位制的内涵36
2.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38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崩溃41
2.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41
2.4.2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危机42
2.4.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全面崩溃46
2.5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发展49
2.5.1 “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49
2.5.2 牙买加货币体系运行的新特点50
2.5.3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作用57
第3章 国际收支62
3.1 国际收支概述63
3.1.1 国际收支的产生与演变63
3.1.2 国际收支的概念64
3.2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主要内容67
3.2.1 国际收支平衡表67
3.2.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70
3.3 国际收支的调节74
3.3.1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与不平衡的原因74
3.3.2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75
3.3.3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77
3.4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79
3.4.1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简史79
3.4.2 弹性分析法81
3.4.3 吸收分析法83
3.4.4 货币分析法85
3.4.5 新剑桥学派的国际收支理论88
3.5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及其主要内容88
3.5.1 我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简史88
3.5.2 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89
第4章 外汇与汇率97
4.1 外汇、汇率及其标价法98
4.1.1 外汇的含义98
4.1.2 汇率的含义99
4.1.3 汇率的种类99
4.1.4 汇率的标价方法103
4.2 汇率理论104
4.2.1 汇率的决定及其调整104
4.2.2 汇率的波动及其影响107
4.2.3 西方的主要汇率理论110
4.3 外汇管制与国际储备112
4.3.1 外汇管制的目的和方法112
4.3.2 外汇管制的内容和措施114
4.3.3 国际储备的构成116
4.3.4 国际储备多元化的趋势118
4.3.5 国际储备需求量的确定118
4.3.6 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120
4.4 人民币汇率121
4.4.1 人民币对外汇价121
4.4.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122
4.4.3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趋势123
第5章 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126
5.1 外汇市场127
5.1.1 外汇市场的含义127
5.1.2 外汇市场的种类128
5.1.3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130
5.1.4 外汇市场的主要功能132
5.2 即期外汇业务133
5.2.1 即期外汇交易的含义133
5.2.2 即期外汇交易的交易程序134
5.2.3 国际银行同业清算系统138
5.3 远期外汇交易139
5.3.1 远期外汇交易的含义139
5.3.2 远期外汇交易的交易程序142
5.3.3 远期汇率的升水与贴水144
第6章 套汇、套利与外汇投机业务148
6.1 套汇、掉期业务148
6.1.1 套汇交易148
6.1.2 掉期交易151
6.2 套利与利息平价定理154
6.2.1 套利154
6.2.2 利息平价定理157
6.3 外汇投机业务161
6.3.1 外汇投机的含义161
6.3.2 外汇投机的种类161
第7章 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业务165
7.1 金融期货业务165
7.1.1 金融期货概述165
7.1.2 外汇期货交易171
7.1.3 利率期货交易179
7.1.4 股指期货交易184
7.1.5 黄金期货交易190
7.2 金融期权业务193
7.2.1 金融期权概述193
7.2.2 外汇期权交易196
7.2.3 利率期权交易198
7.2.4 股票期权与股票指数期权交易199
第8章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203
8.1 即期汇率下的外币折算与报价204
8.1.1 外币/本币折算为本币/外币的方法204
8.1.2 外币和本币买入价与卖出价的折算方法205
8.1.3 未挂牌外币/本币与本币/未挂牌外币的套算206
8.1.4 本币/甲种外币与本币/乙种外币折算为甲种外币/乙种外币与乙种外币/甲种外币207
8.1.5 利用即期汇率表确定报价的套算方法211
8.2 运用汇率买入价与卖出价时应注意的问题212
8.2.1 本币折算外币时,应用买入价213
8.2.2 外币折算本币时,应用卖出价213
8.2.3 以一种外币折算另一种外币时,应按国际外汇市场牌价折算214
8.3 远期汇率的折算与进出口报价215
8.3.1 本币/外币的远期汇率折算为外币/本币的远期汇率215
8.3.2 汇率表中的远期贴水(点)数可作为延期收款的报价标准216
8.3.3 汇率表中的贴水(点)数可作为延期收款的报价标准217
8.3.4 在一软一硬两种货币的进口报价中,远期汇率是确定接受软货币(贴水货币)加价幅度的根据218
第9章 外汇风险管理223
9.1 外汇风险的概念与类型223
9.1.1 外汇风险的含义224
9.1.2 引起外汇风险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24
9.1.3 外汇风险的类型225
9.2 防范外汇风险的一般方法229
9.2.1 利用货币选择、优化货币组合防范外汇风险230
9.2.2 采取保值避险技术防范风险232
9.2.3 采用调整价格的方法进行风险防范233
9.2.4 提前或延期结汇235
9.2.5 汇率与借贷投资业务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237
9.2.6 利用对销贸易方式防范外汇风险238
9.2.7 利用合约套期保值规避风险239
9.3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241
9.3.1 远期外汇合同法242
9.3.2 BSI法242
9.3.3 LSI法243
第10章 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250
10.1 国际结算的支付工具250
10.1.1 票据的含义、特性及基本当事人252
10.1.2 汇票254
10.1.3 本票260
10.2 国际结算方式261
10.2.1 汇款262
10.2.2 托收264
10.2.3 信用证267
10.3 国际结算中的单据274
10.3.1 单据的含义274
10.3.2 提单274
10.3.3 保险单276
10.3.4 发票277
10.3.5 其他单据278
第11章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业务281
11.1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类型282
11.1.1 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283
11.1.2 独家银行贷款与银团贷款285
11.1.3 定期贷款、循环信贷和可展期信贷289
11.1.4 固定利率贷款与浮动利率贷款290
11.1.5 保障程度不同的贷款291
11.2 中长期贷款协议的贷款条件291
11.2.1 利息及费用负担291
11.2.2 利息期与贷款期限295
11.2.3 贷款的偿还296
11.2.4 提前偿还298
11.2.5 贷款的担保299
11.3 中长期贷款协议的法律条件301
11.3.1 陈述与保证条款301
11.3.2 约定事项302
11.3.3 违约及交叉违约条款304
11.4 贷款货币的选择305
11.5 贷款利息与费率的折算307
11.5.1 单利与复利307
11.5.2 一次贷款,每年平均偿还本息308
11.5.3 费率的折算308
第12章 对外贸易信贷业务311
12.1 对外贸易短期信贷312
12.1.1 银行对外贸易短期信贷的主要形式312
12.1.2 承购应收账款业务318
12.2 我国对外贸易信贷323
12.2.1 我国对外贸易信贷关系的主体323
12.2.2 我国对外贸易信贷的条件323
12.2.3 我国对外贸易信贷存在的问题324
12.3 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325
12.3.1 出口信贷的含义及特点325
12.3.2 卖方信贷与买方信贷326
12.3.3 福费廷329
12.3.4 混合信贷332
12.4 买方信贷业务333
12.4.1 买方信贷的贷款原则333
12.4.2 买方信贷的贷款条件336
12.4.3 买方信贷的用款手续337
第13章 国际租赁339
13.1 国际租赁市场339
13.1.1 国际租赁的概念340
13.1.2 国际租赁产生的历史背景340
13.1.3 国际租赁市场的构成341
13.1.4 主要发达国家租赁市场的特点343
13.2 国际租赁的方式344
13.2.1 融资租赁344
13.2.2 经营租赁345
13.2.3 维修租赁346
13.2.4 转租赁346
13.2.5 杠杆租赁347
13.2.6 售后回租租赁347
13.2.7 综合租赁348
13.2.8 租赁形式的创新348
13.2.9 融资租赁业发展创新的趋势350
13.3 国际租赁的程序与合同351
13.3.1 国际租赁的基本程序351
13.3.2 国际租赁合同的具体内容352
13.4 国际租赁的作用357
13.4.1 国际租赁对承租人的作用357
13.4.2 国际租赁对出租人的作用358
13.5 中国的国际租赁业359
13.5.1 中国国际租赁业的概况359
13.5.2 国际租赁交易中应注意的问题363
第14章 国际资本流动366
14.1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366
14.1.1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366
14.1.2 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368
14.1.3 国际资本顺利流动的条件370
14.2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370
14.2.1 长期资本流动370
14.2.2 短期资本流动374
14.3 决定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376
14.3.1 宏观分析377
14.3.2 微观分析379
14.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及影响381
14.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381
14.4.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93
第15章 国际投资398
15.1 国际投资概述399
15.1.1 国际投资的概念及特征399
15.1.2 国际投资的分类400
15.1.3 国际投资的发展概况401
15.2 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404
15.2.1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特点406
15.2.2 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战略410
15.3 各国对外资的利用413
15.3.1 发达国家对外资的利用413
15.3.2 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利用415
15.3.3 苏联、东欧国家对外资的利用419
15.4 西方国际投资理论421
15.4.1 西方主要国际投资理论概述421
15.4.2 对西方国际投资理论的评价426
15.5 我国海外投资的发展及其管理427
15.5.1 我国海外投资的发展概况及特点427
15.5.2 当前我国海外投资的特点430
15.5.3 当前我国海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管理的政策建议432
第16章 证券投资437
16.1 证券投资概述438
16.1.1 证券和证券投资438
16.1.2 证券投资和证券投机440
16.1.3 证券投资的实现机制——证券市场441
16.2 证券投资的决定因素445
16.2.1 证券收益率445
16.2.2 证券投资风险447
16.2.3 证券流动性450
16.3 西方证券投资理论450
16.3.1 资产选择理论与分散定律451
16.3.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452
16.3.3 套利定价理论(APT)455
16.4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456
16.4.1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和发展456
16.4.2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原因和必要条件460
16.4.3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影响462
第17章 国际信贷机构464
17.1 国际信贷机构概述465
17.1.1 国际信贷机构的概念与种类465
17.1.2 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的性质与作用466
17.2 跨国银行467
17.2.1 跨国银行的定义、产生及发展467
17.2.2 跨国银行的主要业务472
17.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74
17.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及其宗旨474
17.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475
17.3.3 机构设置476
17.3.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特点与种类477
17.3.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480
17.4 世界银行集团481
17.4.1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概况481
17.4.2 组织机构482
17.4.3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贷款业务483
17.4.4 国际开发协会484
17.4.5 国际金融公司485
17.5 我国与国际信贷机构的合作486
17.5.1 中国与国际信贷机构486
17.5.2 我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487
17.5.3 我国与世界银行集团的合作488
17.5.4 我国与其他国际信贷机构的合作489
第18章 国际金融市场491
18.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491
18.1.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491
18.1.2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92
18.1.3 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494
18.1.4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特点495
18.2 欧洲货币市场501
18.2.1 欧洲货币市场概述501
18.2.2 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活动及特点503
18.2.3 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及发展趋势505
18.3 亚洲货币市场507
18.3.1 亚洲货币市场概述507
18.3.2 亚洲货币市场的作用509
18.3.3 亚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趋势510
18.4 世界主要金融中心512
18.4.1 西欧区513
18.4.2 美国513
18.4.3 亚洲区514
18.4.4 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515
18.4.5 中东地区515
第19章 国际金融一体化518
19.1 国际金融一体化概述518
19.1.1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概念519
19.1.2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起源520
19.1.3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521
19.2 货币一体化理论522
19.2.1 罗伯特·蒙代尔的理论523
19.2.2 罗纳德·麦金农的理论524
19.2.3 彼得·凯南的理论524
19.2.4 詹姆斯·伊格拉姆的理论525
19.2.5 其他有关的理论525
19.3 欧洲货币一体化526
19.3.1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史进程526
19.3.2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527
19.3.3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新发展528
19.3.4 欧元启动的重大意义530
19.4 其他区域性货币一体化533
19.4.1 苏联、东欧国家的货币一体化533
19.4.2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一体化534
19.5 亚洲货币一体化539
19.5.1 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是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必然要求539
19.5.2 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540
19.5.3 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进展542
参考文献545
后记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