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护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护理学
  • 周少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55827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5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165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护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1

一、中医护理的起源(远古时期)1

二、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夏—春秋时期)2

三、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确立(战国—三国时期)2

四、中医护理的发展(魏晋—五代时期)3

五、中医护理的充实(宋金元时期)3

六、中医护理的成熟(明清时期)4

七、中医护理学科的独立和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4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5

一、整体观念5

二、辨证施护6

三、独特的护理技术和方法7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习方法7

一、学好中医护理理论8

二、注重护理操作实践8

第2章 中医护理基本理论9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9

一、阴阳学说9

二、五行学说12

第二节 藏象15

一、五脏16

二、六腑21

三、奇恒之腑23

四、气血津液25

第三节 经络29

一、经络的概念、组成及生理功能29

二、十二经脉31

三、奇经八脉33

第四节 病因34

一、六淫34

二、疫疠37

三、七情37

四、饮食、劳逸38

五、痰饮、瘀血39

第五节 诊法41

一、望诊41

二、闻诊44

三、问诊45

四、切诊48

第六节 辨证50

一、八纲辨证50

二、脏腑辨证52

第七节 护理原则56

一、预防为主56

二、施护求本57

三、扶正祛邪59

四、病护异同59

五、三因制宜60

第3章 中医护理基本方法62

第一节 生活护理62

一、生活护理的基本原则62

二、生活护理的基本方法63

第二节 情志护理64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65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65

第三节 用药护理66

一、中药基本知识66

二、方剂基本知识70

三、用药护理79

第四节 饮食护理74

一、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74

二、饮食护理的基本方法77

第4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79

第一节 针灸法79

一、腧穴79

二、刺灸方法93

第二节 推拿法100

一、推拿前准备100

二、常用推拿手法100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04

第三节 其他护理技术104

一、拔罐法104

二、刮痧法105

三、刺络法106

四、熏洗法107

五、药熨法108

六、贴药法108

七、敷药法109

八、吹药法110

第5章 常见病证中医护理111

第一节 感冒111

一、风寒感冒111

二、风热感冒112

第二节 咳嗽112

一、风寒束肺112

二、风热犯肺113

三、痰湿蕴肺113

四、痰热壅肺113

五、肺阴亏虚114

第三节 胃痛114

一、寒邪客胃114

二、饮食停滞115

三、肝气犯胃115

四、瘀血停滞115

五、脾胃虚寒116

第四节 泄泻116

一、寒湿泄泻116

二、湿热泄泻117

三、食滞泄泻117

四、肝气乘脾117

五、脾胃虚弱118

六、肾阳虚衰118

第五节 胸痹118

一、心血瘀阻119

二、痰浊痹阻119

三、阴寒凝滞119

四、气虚血瘀120

第六节 中风120

一、中经络120

二、中脏腑120

三、后遗症121

第七节 黄疸122

一、阳黄122

二、急黄122

三、阴黄122

第八节 疮疡123

一、痈123

二、疖124

第九节 月经不调125

一、气虚125

二、阴虚血热(虚热)126

三、阳盛血热(实热)126

四、肝郁血热126

五、血虚127

六、血寒127

七、气滞127

八、痰湿128

九、肾虚128

十、肝郁128

第十节 痛经129

—、气滞血瘀129

二、寒湿凝滞129

三、湿热蕴结130

四、气血虚弱130

五、肝肾亏损131

第十一节 麻疹131

一、疹前期131

二、出疹期132

三、疹收期132

四、麻疹逆证132

第十二节 积滞133

一、乳食内伤133

二、脾虚夹积133

附录135

附录一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135

附录二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148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1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