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教育经典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教育经典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191154.jpg)
- 龚德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9225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00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10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教育经典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孔子1
墨翟23
荀况37
老聃51
庄周57
《礼记》69
《管子》84
韩非99
《吕氏春秋》108
李斯117
陆贾121
贾谊128
《淮南子》136
董仲舒144
《盐铁论》157
扬雄166
桓谭177
王充183
王符213
郑玄219
嵇康228
傅玄235
葛洪240
范缜246
刘昼252
颜之推261
孔颖达267
韩愈271
柳宗元297
李翱317
皮日休326
张载332
程颢、程颐348
李觏369
王安石379
朱熹394
张栻417
陆九渊439
吕祖谦461
陈亮469
叶适478
元好问482
许衡485
吴澄494
程端礼499
陈献章513
王守仁518
王延相539
张居正549
李贽555
顾宪成564
刘宗周571
黄宗羲580
陆世仪590
顾炎武599
王夫之607
李颙619
颜元631
李塨642
全祖望649
戴震660
章学诚672
阮元696
王筠701
龚自珍707
魏源715
冯桂芬727
洪秀全735
洪仁玕747
容闳760
李端棻773
张之洞778
郑观应805
盛宣怀814
张百熙831
孙诒让841
张謇848
严复869
康有为888
严修902
孙中山909
蔡元培931
章太炎978
梁启超1005
汤化龙1026
陈嘉庚1039
秋瑾1058
范源廉1064
张伯苓1079
徐特立1099
王国维1121
黄炎培1142
陈独秀1182
鲁迅1217
邹容1240
蒋梦麟1254
许崇清1280
林砺儒1314
李大钊1354
晏阳初1387
陶行知1414
胡适1459
陈鹤琴1494
梁漱溟1537
陈启天1576
舒新城1601
孟宪承1619
恽代英1641
杨贤江1661
李维汉1704
成仿吾1716
余家菊1725
江隆基1760
程今吾1773
毛泽东1781
周恩来1863
刘少奇1944
邓小平1975
孔子1
(一)教育作用6
(二)教育对象和目的7
(三)教学内容8
(四)教学原则10
(五)伦理道德教育13
(六)教师修养19
(七)教育的非宗教性及方法论20
墨翟23
亲士第一(节选)27
修身第二(节选)27
所染第三(节选)28
尚贤上第八(节选)28
尚贤下第十(节选)29
兼爱下第十六(节选)29
非命上第三十五(节选)30
非命中第三十六(节选)31
非儒下第三十九(节选)31
小取第四十五(节选)32
耕柱第四十六(节选)32
贵义第四十七(节选)33
公孟第四十八(节选)34
鲁问第四十九(节选)35
荀况37
劝学41
修身42
致士44
解蔽45
性恶48
老聃51
《老子道经》(节选)53
《老子德经》(节选)54
庄周57
逍遥游第一(节选)58
养生主第三(节选)58
大宗师第六(节选)59
胠箧第十(节选)59
天地第十二(节选)60
天道第十三(节选)61
缮性第十六(节选)63
达生第十九(节选)63
山木第二十(节选)64
田子方第二十一(节选)64
知北游第二十二(节选)65
庚桑楚第二十三(节选)66
渔父第三十一(节选)66
《礼记》69
《大学》70
《中庸》71
《学记》75
《乐记》77
《管子》84
权修第三(节选)85
乘马第五(节选)86
七法第六(节选)86
五辅第十87
宙合第十一(节选)89
法禁第十四(节选)90
法法第十六(节选)90
兵法第十七(节选)92
小匡第二十(节选)92
君臣上第三十(节选)93
侈靡第三十五(节选)94
正第四十三95
正世第四十七(节选)95
弟子职第五十九96
版法解第六十六(节选)97
韩非99
五蠹101
显学105
《吕氏春秋》108
劝学109
尊师109
诬徒110
用众111
大乐111
侈乐112
适音113
古乐113
音律114
音初115
制乐116
李斯117
谏逐客书118
禁私学议118
论修法明术119
陆贾121
道基122
无为123
慎微124
怀虑125
本行126
思务126
贾谊128
傅职129
保傅130
官人131
劝学132
大政下132
胎教(节选)134
《淮南子》136
道应训(节选)137
修务训(节选)138
泰族训(节选141
董仲舒144
对贤良策(节选)146
玉杯(节选)150
立元神151
仁义法151
必仁且智(节选)152
身之养重于义153
深察名号(节选)153
为人者天(节选)155
天道施156
《盐铁论》157
毁学158
相刺159
殊路160
疾贪161
授时162
能言163
申韩163
大论164
扬雄166
学行167
吾子168
修身169
问神171
问明(节选)172
寡见(节选)173
五百(节选)174
先知(节选)174
君子(节选)175
《解嘲》(节选)176
桓谭177
求辅178
启寤180
正经180
道赋181
陈时政疏181
请屏谶记疏(节选)182
王充183
命义(节选)185
率性186
本性188
问孔(节选)190
非韩(节选)194
程材195
量知198
谢短199
效力(节选)201
别通203
超奇(节选)205
实知(节选)206
定贤(节选)208
书解(节选)210
王符213
赞学214
务本215
慎微216
德法217
郑玄219
周礼注(节选)220
礼记注(节选)221
论语注(节选)226
嵇康228
难自然好学论229
琴赋(节选)229
养生论(节选)230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231
释私论(节选)231
明胆论(节选)231
家诫232
声无哀乐论(节选)233
傅玄235
请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疏236
陈时务疏236
正心篇(节选237
通志篇(节选)238
礼乐篇(节选)238
贵教篇238
戒言篇(节选)239
葛洪240
勖学(节选)241
崇教(节选)241
自叙(节选)243
肘后方序244
微旨(节选)245
范缜246
驳因果报应247
以国子博士让裴子野表247
与王仆射书247
神灭论248
答曹思文难神灭论250
刘昼252
崇学第五253
专学第六253
辩乐第七254
赏罚第十五255
知人第十八255
荐贤第十九256
遇不遇第二十四257
适才第二十七257
文武第二十八258
九流第五十五259
颜之推261
教子(节选)262
序致262
止足(节选)263
治家(节选)263
勉学(节选)263
涉务265
观我生赋(节选)266
古意二首(之一)266
孔颖达267
尚书正义序268
毛诗正义序269
礼记正义序269
韩愈271
师说273
进学解273
驽骥274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275
潮州请置乡校牒275
通解276
择言解276
短灯檠歌277
符读书城南277
示儿277
赠别元十八协律278
原道278
原性279
杂说马280
原毁280
伯夷颂(节录)281
五箴五首(并序)282
子产不毁乡校颂282
进士策问(选录)283
省试颜子不二过论284
答张籍书284
重答张籍书285
答窦秀才书286
答侯继书(节录)286
上兵部李侍郎书(节录)286
答尉迟生书287
答李翊书287
答陈生书288
重答李翊书288
送陈密序289
答刘正夫书289
送陈秀才彤序290
送王秀才序290
赠张童子序291
送孟秀才序291
送区册序292
题欧阳生哀辞后292
柳子厚墓志铭(节录)292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293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294
举荐张籍状294
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295
论语笔解(节选295
柳宗元297
天爵论299
四维论299
六逆论300
说车赠杨诲之300
种树郭橐驼传301
忧箴302
师友箴(并序)302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302
送豆庐膺秀才南游序303
送崔子符罢举诗序303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304
送易师杨君序304
与杨京兆凭书(节选)304
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305
与友人论为文书306
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306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307
与李睦州论服气书(节选)307
与杨诲之书(节选)308
与杨诲之第二书(节选)308
抽崔黯秀才论为文书311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311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312
复杜温夫书313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314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315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315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316
非国语序316
李翱317
复性书上318
复性书中319
复性书下321
从道论322
学可进322
国马说323
答朱载言书323
寄从弟正辞书325
行己箴325
皮日休326
原化327
请孟子为学科书327
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328
移成均博士书328
襄阳孔子庙学记329
独行329
题安昌侯传330
鄙孝议上篇330
鄙孝议下篇330
张载332
正蒙(节选)333
经学理窟(节选)337
程颢、程颐348
河南程氏遗书(节选)350
河南程氏外书(节选)362
河南程氏文集366
李觏369
教道第一370
教道第二370
教道第三371
教道第四371
教道第五372
教道第六373
教道第七373
教道第八374
教道第九374
安民策第一375
安民第第二376
安民策第三377
袁州学记378
王安石379
上皇帝万言书(节选)381
杨孟385
性情386
原性387
性说388
礼乐论388
材论390
取材391
虔州学记392
朱熹394
大学章句序398
白鹿洞书院揭示399
中庸章句序399
童蒙须知400
衣服冠履第一401
语言步趋第二401
洒扫涓洁第三401
读书写文字第四401
杂细事宜第五402
学校贡举私议402
沧州精舍谕学者407
又谕学者407
信州铅山县学记407
易学启蒙序408
小学题辞409
题小学409
读书之要409
答刘子澄410
答王季和411
答王子合411
答柯国材412
答吕子约412
总论为学之方(节选)413
张栻417
静江府学记418
袁州学记418
邵州复旧学记419
郴州学记420
桂阳军学记421
钦州学记421
雷州学记(一)422
雷学学记(二)422
江陵府松滋县学记423
宜州学记424
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424
道州重建濂溪周先生祠堂记425
永州州学周先生祠堂记426
濂溪周先生祠堂记韶州426
南康军新立濂溪祠记427
三先生祠记428
浏阳归鸿阁龟山杨谏议画像记428
建宁府学游胡二公祠堂记429
存斋记430
弗措斋记430
扩斋记431
敬斋记431
拙斋记432
隐斋记432
困斋记433
敬简堂记434
仰止堂记434
论语说序435
孟子讲义序435
孟子说序436
重答朱元晦436
洙泗言仁序437
答朱元晦437
勿斋说438
陆九渊439
与邵叔谊440
与刘深父440
与舒西美441
与吴仲时441
与邵中孚442
与李宰442
与赵咏道443
与黄循中443
与陶赞仲444
与傅克明445
贵溪重修县学记445
武陵县学记445
学说446
论语说446
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447
策问448
好学近乎知449
学问求放心449
则以学文449
取二三策而已矣450
语录上450
语录下453
吕祖谦461
乾道六年轮对札子462
太学策问462
馆职策463
与朱侍讲元晦463
与陈君举465
与学者及诸弟465
白鹿洞书院记466
学规467
陈亮469
问答下470
勉强行道大有功474
赠武川陈童子序475
与应仲实476
叶适478
士学上479
士学下480
元好问482
东平府新学记(节选)483
癸巳岁寄中书耶律公书484
许衡485
语录上(节选)486
小学大义489
大学要略(节选)490
小大学或问492
农桑、学校492
与子师可493
吴澄494
尊德性道问学斋记495
评郑夹漈通志答刘教谕495
儒林义塾记496
答人问性理(节选)497
女教之书序497
学则序498
程端礼499
读书分年日程序500
读书分年日程500
集庆路江东书院讲义510
陈献章513
道学传序514
程乡县社学记514
龙冈书院记515
新迁电白县儒学记(节选)516
诫子弟516
示学者帖517
王守仁518
传习录(上)(节选)520
传习录(下)(节选)523
答顾东桥书(节录)526
答罗整庵少宰书530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532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533
教约534
万松书院记535
重修山阴县学记536
谨斋说537
教条示龙场诸生537
王延相539
送王维贤督学陕西序540
与薛君采二首之二540
与彭宪长论学书(节选)541
答薛君采论性书(节选)541
石龙书院学辩542
慎言·问成性篇(节选)543
慎言·潜心篇(节选)544
慎言·小宗篇(节选)545
慎言·见闻篇(节选)546
雅述·上篇(节选)546
雅述·下篇(节选)547
张居正549
辛未会试录序550
宜都县重修儒学记551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551
李贽555
又与焦弱侯556
答邓石阳557
答耿中丞557
何心隐论558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559
圣教小引560
童心说560
赞刘谐561
读书乐并引(节选)562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562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563
顾宪成564
小心斋札记(节选)565
东林会约(按语)568
虎林书院记568
刘宗周571
原学上572
原学中572
原学下573
读书说574
习说575
答赵君法575
答叶润山民部576
答王金如三578
黄宗羲580
明儒学案发凡581
东林学案序582
学校582
取士上584
取士下585
科举587
续师说587
广师说588
留别海昌同学序589
陆世仪590
学校议591
侯记原乙未学规序592
苏学景贤录序592
送陆生熙先入学序593
格致类(节选)594
制科议595
顾炎武599
生员论上600
生员论中600
生员论下601
与友人论学书602
答友人论学书603
与施愚山书603
与潘次耕札604
初刻日知录自序604
三场604
拟题(节选)605
王夫之607
知性论609
太甲二609
说命中二611
读四书大全说(节选)612
书院617
李颙619
悔过自新说(节选)620
学髓(节选)622
两庠汇语(节选)624
传心录(节选)626
匡时要务(节选)627
关中书院会约628
学程629
颜元631
总论诸儒讲学633
学辨一(节选)633
性理评(节选)634
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635
漳南书院记636
答何千里637
论开书院讲学(癸酉)638
四书正误(节选)638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节选)639
学校(节选)640
李塨642
答冯枢天书(节选)643
答长举问(节选)643
与枢天论读书644
论学(节选)(卷一)645
论学(节选)(卷二)645
取士(节选)646
全祖望649
城南书院记650
杜洲六先生书院记(节选)650
槎湖书院记651
同谷三先生书院记651
甬上证人书院记652
横溪南山书院记653
答张石痴徵士问四大书院帖子653
端溪讲堂策问654
端溪讲堂条约655
陆桴亭先生传657
戴震660
与是仲明论学书661
与姚孝廉姬传书662
与某书662
原善(节选)(卷上)663
原善(节选)(卷中)664
原善(节选)(卷下)664
理(节选)665
性(节选)668
才(节选)670
章学诚672
原学上673
原学中673
原学下674
博约上675
博约中675
博约下676
师说677
清漳书院留别条训678
论课蒙学文法690
阮元696
试浙江优行生员策问697
里堂学算记序697
学海堂策问698
畴人传序699
利玛窦传论700
汤若望传论700
王筠701
教童子法702
龚自珍707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708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709
明良论二709
明良论三710
抱小711
述思古子议711
病梅馆记712
陈硕甫所著书序712
与人笺(七)713
拟厘正五事书(节选)714
与江子屏笺714
魏源715
海国图志叙(节选)716
海国图志·筹海篇(节选)716
默觚(节选)717
论语孟子类编序724
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726
冯桂芬727
采西学议728
改科举议729
广取士议731
制洋器议(节选)731
上海设立同文馆议(节选)733
洪秀全735
原道救世歌736
原道醒世训739
原道觉世训(节选)740
汇编天命诏旨书诏741
天条书741
天朝田亩制度(节选)745
天王诏旨(节选)745
洪仁玕747
资政新编(节选)748
己未九年会试题749
钦定军次实录(节选)750
钦定英杰归真(节选)751
戒浮文巧言谕752
钦定士阶条例(节选)753
容闳760
予之教育计划761
经理留学事务所(派送第一批留学生)763
留学事务所之终局765
大学时代770
李端棻773
请推广学校折774
总理衙门议复左侍郎推广学校折776
奏各省学堂请特派绅士督办折777
张之洞778
劝学篇(节选)780
妥议科举新章折787
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790
筹议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折798
创立存古学堂折801
郑观应805
西学806
学校807
女教809
考试上810
考试下812
盛宣怀814
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815
条陈自强大计折(节选)816
请设学堂片817
筹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片818
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818
南洋公学附设译书院片822
新设各学堂学生请免岁科两试片822
呈进南洋公学新译各书并拟推广翻辑折(节选)823
请专设东文学堂片824
南洋公学推广翻辑政书折824
南洋公学历年办理情形折826
资送学生出洋游学片827
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828
陈明南洋公学士习端正片829
张百熙831
敬陈大计疏(节选)832
奏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833
进呈学堂章程折837
致瞿鸿?论办学书838
奏请添派重臣会商学务折839
奏派学生赴东西洋各国留学折839
孙治让841
东瀛观学记叙842
温州办学记843
学务平议(节选)844
张謇848
变法平议(节选)849
通州师范学校议852
师范学校年假演说(节选)855
师范学校开校演说856
请设工科大学公呈857
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858
代内子作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募捐启858
致师范黄广介、顾公毅函859
答教育总会问学部考试奖励名目议860
论严格教育旨趣书860
筹设盲哑师范传习所之意旨861
北京商业学校演说861
为统一国文读音致汪伯唐函863
尊孔会第一次演说864
科学社年会送别演说864
元旦日对南通各校学生演说865
论新教育致黄任之函867
严复869
原强(节选)871
救亡决论(节选)876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881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886
康有为888
长兴学记序890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891
请开学校折893
大同书《去家界为天民》(节选)895
公车上书(节选)900
严修902
奏请设经济专科折903
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904
教女歌908
孙中山909
上李鸿章书(节选)911
令教育部通告各省优初级师范开学文912
在广东女子师范第二校的演说912
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913
在北京湖广会馆学界欢迎的演说914
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节选)914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915
不知亦能行(节选)919
地方自治实行法(节选)920
在广东省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921
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925
蔡元培931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934
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93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939
以美育代宗教说940
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943
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945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947
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948
回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体学生欢迎会上演说951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952
在平民夜校开学日之演说955
教育独立议956
美育实施的方法958
美育961
以美育代宗教964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965
论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之理由969
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971
我在教育界的经验972
章太炎978
谢本师979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选)979
革命之道德(节选)982
留学的目的和方法987
常识与教育992
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