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试用教材 《文学概论》例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试用教材 《文学概论》例释](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2144503.jpg)
- 十三校《文学概论》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试用教材 《文学概论》例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参考篇目1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进步的文学理论发展简况》&童庆炳1
二、《语文教师要学一点文学理论》&孔罗荪2
三、《学好文学理论》&李联明2
四、《谈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刘心武4
五、《与语文教师谈文学的自学与资料工作》&俞元桂5
六、《文学教师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李燕杰10
研究动态10
一、关于马恩文艺理论的体系问题10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11
三、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问题13
第一章 文学和社会生活15
第一节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15
作品例解15
一、写实型作品15
1、《哥德巴赫猜想》(节选)&徐迟15
2、《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上任记〉的生活帐》(节选)&蒋子龙17
3、《燕赵悲歌》(简介)&蒋子龙18
〔提示〕19
二、写景型作品19
1、《桔颂》&屈原19
2、《江雪》&柳宗元20
3、《致云雀》&渥兹华斯20
4、《帆》&莱蒙托夫20
〔提示〕20
三、抒情型作品20
1、《现代化和我们自己》(节选)&张学梦20
2、《青春的秘密》&玛雅可夫斯基21
〔提示〕21
四、幻想型作品21
1、《普罗米修斯》(节选)&希腊神话21
2、《羿射日除害》&中国神话22
3、《席方平》&蒲松龄23
4、《变形记》(简介)&卡夫卡25
〔提示〕26
第二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产物26
作品例解26
一、作家的能动作用26
1、《创世记》(节选)26
2、《失乐园》(片断)&弥尔顿27
〔提示〕28
二、歌颂与暴露28
1、《摩纳哥囚徒》&莫泊桑28
2、《太贵了》&列夫·托尔斯泰30
〔提示〕32
三、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33
1、《小二黑结婚》(片断)&赵树理33
2、《外套》(片断)&果戈理35
〔提示〕36
四、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37
1、《天云山传奇》电影剧本(简介)37
2、关于电影《天云山传奇》的讨论37
〔提示〕38
参考篇目38
研究动态38
一、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点综述38
二、关于文学和生活问题的探讨40
三、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讨论40
四、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文学对生活的”再现”与“表现”41
第二章 文学的特征42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42
作品例解42
一、文学和科学的区别42
1、《阿Q正传》(节选)&鲁迅42
2、鲁迅谈《阿Q正传》的创作45
3、马克思关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论述45
4、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论述46
〔提示〕46
二、文学和科学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46
1、《榕树》和秦牧《榕树的美髯》(片断)&蔡其矫46
2、《明良论》和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龚自珍47
3、《长江大桥》和茅以升《赵州桥》&郭沫若50
〔提示〕51
三、文学形象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52
1、《复活》(简介)&托尔斯泰52
2、科尼的故事52
3、托尔斯泰《复活》中关于玛丝洛娃肖象的艺术构思的变化52
〔提示〕54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典型性54
作品例解54
一、人物的典型性54
1、《红旗谱》中的朱老巩&梁斌54
2、《人生》中的高加林&路遥56
3、《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巴尔扎克57
〔提示〕58
二、情感的典型性59
1、《梅岭三章》&陈毅59
2、《秋歌》&郭小川59
3、《就义诗》&夏明翰60
〔提示〕60
三、事件的典型性60
1、《石壕吏》&杜甫60
2、《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60
3、《哥德巴赫猜想》(片断)&徐迟62
〔提示〕62
四、典型化的过程63
1、《木木》(简介)&屠格涅夫63
2、《红色娘子军》(简介)&梁信64
〔提示〕67
参考篇目67
研究动态68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争论68
二、文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和论争69
三、关于复杂性格问题的探讨70
四、艺术思维?形象思维70
第三章 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71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71
作品例解71
一、文学内容受制于一定经济基础71
1、《俄瑞斯忒斯》(简介)&埃斯库罗斯71
2、《鲁滨逊飘流记》(简介)&丹尼尔·笛福73
3、《十日谈·第二天故事第四》&薄伽丘73
〔提示〕75
二、经济基础是决定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76
1、神话传说 《女娲造人》76
〔提示〕76
2、《转运汉巧运洞庭红》(节选)&凌蒙初76
〔提示〕77
3、《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欧·亨利77
〔提示〕79
三、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作用79
1、《女神》(节选)&郭沫若79
2、《悲痛的怀念》(节选)&周扬80
3、《〈女神〉的威力》(节选)&辛安亭81
4、《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海涅81
〔提示〕82
第二节 文学的人民性82
作品例解82
一、一组描写劳动人民艰苦生活,呼唤自由民主的作品82
〔提示〕83
二、一组表现同情劳动人民的作品84
〔提示〕85
三、一组揭露社会矛盾,遣责剥削者的作品85
〔提示〕86
四、一组表现爱国主义精神、赞美祖国锦绣河山的作品86
〔提示〕87
五、一组艺术感染力强,为人民历久传诵的作品88
〔提示〕88
第三节 文学的阶级性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党性原则88
作品例解88
一、一组阶级倾向明显,思想情愫迥异的作品88
〔提示〕92
二、一组阶级意识、倾向比较复杂的作品92
〔提示〕93
三、一组体现无产阶级文学党性原则的作品93
〔提示〕98
第四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99
作品例解99
一、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99
1、《欧也妮·葛朗台》(片断)&巴尔扎克99
2、《红楼梦》(节录)&曹雪芹99
〔提示〕100
二、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100
1、《水浒传》社会作用的资料100
2、《〈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贺敬之101
〔提示〕101
三、文学作品的美感作用103
1、《绝句》&杜甫103
2、《猎人笔记·七月森林奇景》&屠格涅夫103
3、《红楼梦》(节录)&曹雪芹104
〔提示〕105
参考篇目105
研究动态105
一、对张笑天《离离原上草》和《索性招惹它一回》的批评105
二、社会主义文艺产品是不是商品107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108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108
作品例解108
一、题材与主题108
1、《会真记》&元稹108
2、《西厢记》(简介)&王实甫110
〔提示〕111
二、情节111
1、《三国演义》(简介)&罗贯中111
2、《空城计》112
〔提示〕113
三、情感113
1、《安娜·卡列尼娜》(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13
2、《安娜同儿子见面》114
〔提示〕117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117
作品例解117
一、结构117
1、《林冲棒打洪教头》&施耐庵117
2、《论“水浒”的结构》&茅盾118
3、《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119
4、《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节录)&魏巍119
〔提示〕119
二、语言119
1、《花城》&秦牧119
2、秦牧谈文学的语言艺术122
〔提示〕122
三、表现手法122
1、《陈奂生上城》&高晓声122
〔提示〕128
2、《剪辑错了的故事》(节选)&茹志鹃128
〔提示〕130
第三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1
作品例解131
一、《无题》&鲁迅131
〔提示〕131
二、《〈普通劳动者〉删改前后的对照稿》(节选)&王愿坚131
〔提示〕135
参考篇目135
研究动态136
一、关于内容决定形式的讨论136
二、《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辨析》(节选)&赵文增136
第五章 文学的分类和体裁137
作品例解137
一、抒情诗与叙事诗比析137
1、《过华清宫绝句》&杜牧137
2、《马嵬》(选一首)&李商隐138
3、《长恨歌》&白居易138
〔提示〕138
二、小说、叙事诗与戏曲的比析139
1、《长恨传》&陈鸿139
2、《长恨歌》&白居易140
3、《长生殿》(片断)&洪昇140
〔提示〕142
三、散文与短篇小说比析142
1、《花城》&秦牧142
2、《花市》&贾大山142
〔提示〕146
四、中篇小说与电影文学剧本比析146
1、《阿Q正传》(第二章)&鲁迅146
〔提示〕148
2、《阿Q正传》(电影文学剧本第二章)&陈白尘改编148
〔提示〕150
五、长篇小说与说唱文学比析151
1、《水浒传·武松打虎》&施耐庵151
2、《扬州评话·武松打虎》&王少堂口述152
〔提示〕157
参考篇目157
研究动态157
一、《关于“朦胧诗”来稿综述》&余磊157
二、《诗歌的信息系统概论》&鲁萌158
三、关于“问题小说”的讨论159
四、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讨论159
五、《悲剧问题讨论简介》&谭宗159
六、《近年来关于电影艺术本性问题的讨论综述》&郭青、王忠全160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161
第一节 文学史上主要的创作方法161
作品例解161
一、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161
1、《红楼梦》(片断)&曹雪芹161
〔提示〕164
2、《小酒店》(片断)&左拉164
〔提示〕170
二、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171
1、《创造工程之第七日》与雪莱 《西风颂》&郭沫若171
〔提示〕172
2、《歌曲》与陈梦家 《葬歌》&吉比乌斯172
〔提示〕173
三、古典主义173
1、《熙德》(简介)&高乃依173
2、《熙德》(片断)173
3、《诗的艺术》(片断)&布瓦洛174
〔提示〕174
四、现代派174
1、象征派诗歌174
〔提示〕175
2、意识流小说175
〔提示〕176
3、荒诞派戏剧176
〔提示〕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177
作品例解177
一、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177
1、《母亲》(简介)&高尔基177
2、《母亲被捕》177
〔提示〕181
二、“两结合”181
1、《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181
2、《李自成》(第一卷简介)&姚雪垠181
〔提示〕183
第三节 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183
作品例解183
一、《人间喜剧》&巴尔扎克183
1、内容简介183
2、《巴尔扎克的世界观问题》(摘要)&李健吾184
3、《试论现实主义的胜利》(摘要)&李联明185
二、《红楼梦》&曹雪芹186
1、内容简介186
2、论曹雪芹的世界观和〈红楼梦〉的创作方法之间的关系》(摘要)&张松泉187
〔提示〕188
参考篇目188
研究动态188
一、近年来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探讨188
二、关于浪漫主义问题189
三、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讨论190
四、《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述》(摘要)&袁可嘉191
第七章 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民族特点192
第一节 文学的风格192
作品例解192
一、同是以煤为题材的三首诗192
1、《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192
2、《煤》&朱自清193
3、《煤的对话——AV.R.》&艾青193
〔提示〕193
二、同是战争题材的两篇小说193
1、《百合花》&茹志鹃193
2、《黎明的河边》(节选)&峻青198
〔提示〕206
三、记叙同一次游历的两篇散文207
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207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210
〔提示〕213
第二节 文学的流派214
作品例解214
一、唐代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的诗各二首214
1、《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214
2、《从军行》&王昌龄214
3、《山居秋暝》&王维214
4、《过故人庄》&孟浩然214
〔提示〕214
二、宋代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的词各两首214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14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214
3、《雨霖铃》&柳永214
4、《声声慢》&李清照215
〔提示〕215
第三节 文学的民族特点215
作品例解215
一、从两部戏剧看文学作品在内容上的民族特点215
1、《茶花女》(简介)&小仲马215
2、中国戏曲 《玉堂春》(简介)215
〔提示〕215
二、从两部小说的景物和社会生活的描写中看文学作品形式上的民族特点216
1、《风波》(片断)&鲁迅216
2、《阿霞》(片断)&屠格涅夫216
〔提示〕217
参考篇目217
研究动态218
一、《关于“荷花淀派”的讨论》&白海珍218
二、《“荷花淀派”不能成立》&蒋成瑀218
三、《当代文学流派诠疑》&艾斐219
四、《新时期文学正在形成各种流派吗?》(摘要)&李庆西220
第八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220
作品例解220
一、一组关于文学起源的材料220
〔提示〕225
二、文学的发展(略,见第三章)226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推陈出新226
1、《十五贯》&昆曲226
〔提示〕228
2、《内奸》(节选)&方之228
〔提示〕237
3、《春之声》&王蒙237
〔提示〕242
四、文学发展中各民族文学的交流242
1、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242
〔提示〕245
2、《敲呀!敲呀!鼓啊!》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惠特曼 郭沫若245
〔提示〕246
3、《十年颂歌》与《好!》&贺敬之 玛雅可夫斯基246
〔提示〕246
参考篇目247
研究动态247
一、关于文学起源问题249
二、艺术创新问题的理论探讨250
三、关于“乡土文学”250
第九章 文学欣赏251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和作用251
作品例解251
一、文学欣赏的想象活动251
1、《海燕》&高尔基251
2、叶圣陶谈文学欣赏的想象活动252
二、文学欣赏的再创造活动254
1、《前赤壁赋》&苏轼254
2、《佳作不厌百回读——重读〈前赤壁赋〉》&臧克家254
〔提示〕256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和特点256
作品例解256
一、对于同一鉴赏对象的差异性256
1、《红楼梦》(片断)&曹雪芹256
2、孟浩然《春晓》的不同见解257
〔提示〕258
二、文学欣赏随着心境、情绪不同而不同259
1、《四看红叶》&杨纤如259
2、《岳阳楼记》&范仲淹260
〔提示〕260
三、文学欣赏的共同性260
1、《热爱生命》(片断)&杰克·伦敦260
2、《伊里奇喜爱什么文学作品》(片断)&克鲁普斯卡娅262
〔提示〕262
第三节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问题262
作品例解262
一、《沈园》与《钗头凤》&陆游262
二、《第二次握手》(片断)&张扬262
三、《从对陆游的〈沈园〉共鸣谈起——谈谈文学上的共鸣》&程?263
四、《毛泽东之歌》(节选)&何其芳遗作266
〔提示〕267
参考篇目267
研究动态268
一、《从发生认识论的结构与建构看文艺欣赏》&孙振华268
二、《艺术魅力的动态考察》&林兴宅268
第十章 文学批评269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269
作品例解269
一、《城市姑娘》(简介)&玛·哈克奈斯269
二、《致玛·哈克奈斯》&恩格斯270
三、不能轻率地批评恩格斯271
〔提示〕272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272
作品例解272
一、《青春之歌》(简介)&杨沫272
二、《略谈对林道静的描写中的缺点——评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郭开273
三、《怎样评价〈青春之歌〉?》&茅盾277
〔提示〕282
第三节 正确开展文学批评282
作品例解282
一、《内当家》(简介)&王润滋282
二、关于小说《内当家》的争鸣283
〔提示〕284
参考篇目285
研究动态285
一、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讨论&群言285
二、关于《为文艺批评一辩》的讨论285
附录286
《既往与展望——略论三十五年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洁民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