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豫镇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豫镇志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2046241.jpg)
-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人民政府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1967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96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773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如东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豫镇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11
第一篇 建置区划52
第一章 建置52
第一节 位置52
第二节 境域52
第三节 沿革52
第二章 区划53
第一节 区划演变53
第二节 区、乡镇场建置演变55
第三节 村(居、社区)建置演变59
第二篇 自然环境87
第一章 地质地貌87
第一节 成陆87
第二节 地貌88
第三节 地质89
第四节 土壤89
第五节 植被89
第二章 气候 物候90
第一节 气候 特点90
第二节 物候特征103
第三章 自然灾害108
第一节 灾害种类108
第二节 重大灾害109
第四章 自然资源113
第一节 土地资源113
第二节 土地结构114
第三节 生物资源116
第四节 滩涂资源130
第五节 沙港资源131
第五章 水资源132
第一节 地表水132
第二节 地下水133
第三篇 人口135
第一章 人口变迁135
第一节 人口来源135
第二节 人口变化135
第三节 人口规模137
第二章 人口密度与分布141
第一节 人口密度141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1
第三章 人口结构143
第一节 人口构成143
第二节 民族构成145
第三节 年龄构成14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46
第五节 婚姻构成148
第四章 人口控制148
第一节 计划生育148
第二节 晚婚指导150
第三节 人口规划151
第四节 人口素质152
第五节 身体素质153
第六节 期望寿命153
第七节 生命指数154
第五章 长寿乡镇154
第一节 宜居环境155
第二节 饮食习惯155
第三节 家庭和谐156
第四节 生活习惯156
第六章 姓氏溯源157
第一节 姓氏变化157
第二节 姓氏由来158
第三节 姓氏堂号162
第四篇 镇村建设174
第一章 机构1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4
第二节 规划编制175
第二章 市政建设176
第一节 旧城改造176
第二节 镇区道路177
第三节 镇区桥梁178
第四节 居民小区179
第五节 新区建设180
第六节 创建新型小城镇181
第三章 乡村建设182
第一节 农居沿革及变化182
第二节 农村集居点建设182
第五篇 农业18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86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186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187
第二章 农业区划190
第一节 老圩区190
第二节 老垦区191
第三节 新垦区191
第三章 农业天气192
第一节 寒潮霜冻192
第二节 梅雨192
第三节 台风192
第四节 冰雹193
第五节 干热风193
第六节 干旱和水涝193
第七节 天气谚语和歌谣193
第八节 二十四节气195
第九节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198
第四章 改良土壤199
第一节 土壤类型199
第二节 改良方法199
第五章 耕作制度200
第一节 演变过程200
第二节 立体种植200
第六章 作物栽培201
第一节 播种201
第二节 培管202
第三节 收获203
第七章 植物保护204
第一节 棉花病虫害及防治204
第二节 三麦病虫害及防治205
第三节 蚕豆病虫害及防治205
第四节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205
第五节 农田杂草防治206
第八章 作物品种206
第一节 麦类206
第二节 水稻206
第三节 棉花208
第四节 蚕豆208
第五节 油菜208
第九章 农作机具208
第一节 传统农机具209
第二节 革新农机具212
第十章 管理机构215
第一节 农村经济服务站215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站215
第三节 畜牧兽医站216
第四节 水利服务站216
第五节 农业机械服务站217
第六篇 林牧副业220
第一章 林业220
第一节 植树造林220
第二节 林木种植222
第三节 花木盆景223
第二章 果树 果园224
第一节 果树栽培224
第二节 示范果园225
第三节 梨树栽培技术226
第三章 蚕桑 蔬菜228
第一节 蚕桑生产228
第二节 蔬菜生产229
第四章 畜禽业236
第一节 家畜237
第二节 家禽242
第三节 蜜蜂244
第四节 珍稀动物245
第七篇 渔业247
第一章 海洋渔业247
第一节 渔港247
第二节 海洋捕捞248
第三节 捕捞工具249
第四节 捕捞渔船253
第二章 滩涂养殖256
第一节 海水养殖256
第二节 淡水养殖258
第三章 内河渔业262
第一节 宅、泯沟养殖262
第二节 池塘养殖262
第八篇 盐业与垦牧264
第一章 大豫盐垦公司2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264
第二节 经营概况265
第三节 工程建设266
第二章 如东盐场276
第一节 围堤建场276
第二节 机构演变280
第三节 制盐品种281
第四节 原盐产量282
第五节 质量标准283
第六节 产值利税284
第三章 盐务管理285
第一节 设备管理286
第二节 产量管理286
第三节 质量管理287
第四节 运销管理287
第五节 税务管理287
第六节 缉务管理288
第九篇 水利291
第一章 河道291
第一节 一级河291
第二节 二级河292
第二章 桥梁 车口294
第一节 公路桥294
第二节 机耕桥295
第三节 人行桥297
第四节 车口泵站309
第三章 水闸(涵闸)312
第一节 挡潮排涝闸312
第二节 节制闸316
第四章 围垦318
第一节 老垦区318
第二节 新垦区319
第五章 海堤321
第一节 老海堤322
第二节 新海堤322
第十篇 交通运输326
第一章 公路326
第一节 主要干线326
第二节 公路运输333
第二章 航道339
第一节 一级河航道340
第二节 二级河航道340
第三节 水路运输340
第三章 桥梁 渡口341
第一节 桥梁341
第二节 渡口342
第四章 交通工具343
第一节 陆路344
第二节 水路349
第五章 装卸运输353
第一节 兵房港埠353
第二节 运输船队353
第三节 运输站353
第四节 燃料供应355
第六章 交通管理3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6
第二节交通规划357
第十一篇 工业361
第一章 改造与改革361
第一节 手工业改造361
第二节 体制改革362
第二章 创新与管理364
第一节 技术创新364
第二节 工业管理367
第三章 门类与选介369
第一节 手工业369
第二节 轻工业373
第三节 海产品加工业375
第四节 纺织服装工业376
第五节 化工工业381
第六节 机械制造工业385
第七节 水带、照明制造工业387
第八节 建材工业390
第九节 校办工业393
第十二篇 建筑398
第一章 民居演变398
第一节 旧时民居398
第二节 民居演变过程398
第二章 管理机构4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1
第二节 乡镇场建管站402
第三章 建筑队伍与工程402
第一节 企业选介402
第二节 个体建筑队伍408
第三节 重点工程选介408
第四章 建筑文化410
第一节 建筑语言410
第二节 建筑歌谣413
第三节 建筑礼仪423
第四节 沙地灶花(画)425
第五节 建筑术语427
第十三篇 邮电432
第一章 网络、设备432
第一节 网络建设432
第二节 邮政设备432
第二章 运输 投递 封发433
第一节 邮件运输433
第二节 城乡投递433
第三节分拣封发433
第三章 邮票邮资434
第一节 邮票434
第二节 邮资434
第四章 邮政机构438
第一节 兵房邮政中心支局439
第二节 邮政支局(所)439
第五章 电信441
第一节 电报441
第二节 电话441
第三节 移动通讯441
第十四篇 商贸服务444
第一章 私营个体商业444
第一节 个体商业的形成444
第二节 个体商业户概况445
第二章 集体商业446
第一节 集体商业的形成446
第二节 集体商业概况448
第三章 供销合作449
第一节 体制变化449
第二节 商业购销450
第三节 超市选介455
第四章 粮食购销457
第一节 统购统销457
第二节 计划统销459
第三节 议价销售461
第四节 农村粮食461
第五节 粮食价格462
第六节 粮管所 粮站467
第七节 油料兑供468
第五章 服务行业469
第一节 餐饮469
第二节 旅社472
第三节 洗浴472
第四节 理发473
第五节 照相474
第六章 集市贸易475
第一节 集市贸易的形成475
第二节 农贸市场选介475
第七章 度量衡变革476
第一节 度具变革与换算477
第二节 量衡具变革与换算478
第八章 物价变化480
第一节 主副食品价格480
第二节 农副产品价格482
第十五篇 金融保险486
第一章 金融机构486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如东县兵房支行487
第二节 中国银行如东兵房支行487
第三节 如东县农村商业银行丁店支行487
第四节 如东县农村商业银行兵房支行487
第五节 如东县农村商业银行南坎支行488
第六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如东支行兵房银行488
第二章 货币489
第一节 货币起源489
第二节 老式货币489
第三节 新式货币493
第四节 纪念货币495
第五节 反假人民币495
第三章 金融业务496
第一节 存款与储蓄496
第二节 贷款种类498
第三节 公债 期票 金融债券 国库券501
第四章 保险502
第一节 保险机构503
第二节 险种503
第十六篇 财政 税务508
第一章 财政508
第一节 财政体制508
第二节 财政机构511
第三节 财政收支513
第四节 财政管理513
第五节 财政监督515
第二章 税务516
第一节 民国时期苛捐杂税516
第二节 赋税516
第十七篇 党派社团52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52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526
第一节 创建党组织526
第二节 中共党员代表大会529
第三节 历届区乡镇委员会负责人更迭529
第四节 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540
第五节 党员干部教育545
第六节 纪律检查552
第七节 统战工作554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557
第三章 社会团体560
第一节 职工团体560
第二节 青年团体564
第三节 妇女团体565
第四节 农民团体567
第五节 商业团体567
第六节 儿童团体568
第四章 部分处级以上干部选介569
第十八篇 政权 政务578
第一章 权力机关578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57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职能578
第三节 县以上人大代表579
第四节 乡镇人大586
第二章 基层机关596
第一节 区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更迭596
第二节 村(居、社区)委员会608
第十九篇 政法613
第一章 综合治理613
第一节 组织建制614
第二节 矛盾纠纷排查618
第三节 平安建设618
第二章 公安619
第一节 治安机构619
第二节 平息暴动621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621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622
第五节 禁毒、禁赌、禁嫖622
第六节 取缔非法宗教活动623
第七节 群防群治623
第八节 “严打”斗争624
第九节 户政管理625
第十节 交通安全管理626
第十一节 火灾消防626
第三章 司法行政627
第一节 司法机构627
第二节 法治宣传628
第三节 人民调解631
第四节 安置帮教632
第五节 社区矫正632
第六节 法律服务633
第四章 法庭634
第二十篇 民政637
第一章 民主建设637
第一节 民主选举637
第二节 村民自治638
第三节 社区建设641
第二章 优抚642
第一节 支援前线642
第二节 拥军优属642
第三节 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643
第四节 城镇义务兵优待644
第五节 烈士褒扬644
第六节 抚恤645
第三章 救济647
第一节 灾害救济647
第二节 社会救济647
第三节 敬老院648
第四章 婚姻 殡葬651
第一节 婚姻登记651
第二节 殡葬改革653
第五章 地名 移民656
第一节 地名管理656
第二节 移民安置657
第二十一篇 武装659
第一章 驻军659
第一节 日伪驻军659
第二节 国民党驻军661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驻军664
第二章 民兵665
第一节 战争时期民兵666
第二节 联防队666
第三节 支前668
第三章 人民武装670
第一节 组织建制670
第二节 战备工作672
第三节 军事训练674
第四节 武器装备管理675
第五节 海防民兵哨所676
第四章 兵役制度676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度676
第二节 人民政府兵役制度677
第五章 战事678
第一节重大战斗678
第二节 重要战例682
第六章 军事人才690
第一节 将军690
第二节 英模691
第三节 师团职干部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