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神达意 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的尝试性建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神达意 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的尝试性建构
  • 付瑛瑛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14197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古籍-中国-英语-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神达意 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的尝试性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概述1

1.2 研究目的2

1.3 研究方法4

1.4 研究意义9

1.4.1 理论意义9

1.4.2 实践意义13

1.4.3 方法论意义15

1.5 本书结构19

第二章 建构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的准备22

2.1 概述22

2.2 相关术语界定22

2.2.1 思想22

2.2.2 理论25

2.2.3 理论体系28

2.3 建构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3

2.3.1 “典籍英译”范围及概念的界定33

2.3.2 中国典籍英译发展及现状概述37

2.3.3 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要性41

2.3.4 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建构的可行性49

2.4 建构理论体系应有的思维方式:融合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56

2.4.1 思维是什么?56

2.4.2 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59

2.4.3 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特点及其表现63

2.4.4 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69

2.4.5 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在典籍英译中的应用72

2.5 国内学者对建构翻译理论体系的看法77

2.6 中国典籍英译理论体系建构的设想82

2.7 本章小结86

第三章 “传神达意”的内涵探究88

3.1 概述88

3.2 “传神达意”的客观因素90

3.2.1 “达意”的客观因素90

3.2.2 “传神”的客观因素93

3.3 “传神达意”的主观因素113

3.3.1 守其神,专其一的老庄思想114

3.3.2 崇尚简约自然119

3.3.3 翻译与研究并重122

3.3.4 迁想妙得与临见妙裁129

3.3.5 真枪实刀的苦译精神与饱满的翻译热情131

3.4 “传神达意”的内涵及其要点135

3.4.1 “达意”的内涵及其要点135

3.4.2 “传神”的内涵及其要点155

3.4.3 “传神达意”的整体性165

3.5 本章小结168

第四章 “传神达意”与“中观理论”、“原则—参数”的契合170

4.1 概述170

4.2 默顿“中观理论”的内涵和特点及其与“传神达意”的契合点172

4.2.1 “中观理论”的内涵及特点172

4.2.2 “中观理论”与“传神达意”的契合点178

4.3 乔姆斯基的“原则—参数”模式和“最简方案”及其与“传神达意”的契合点181

4.3.1 “原则—参数”和“最简方案”的内涵及特点181

4.3.2 “原则—参数”模式、“最简方案”与“传神达意”的契合点185

4.4 “传神达意”与其它译论的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189

4.5 本章小结197

第五章 “传神达意”在中国典籍英译实践中的应用199

5.1 概述199

5.2 译文的可比性原则及本文译文比读方法说明200

5.3 “传神达意”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应用206

5.3.1 《诗经》207

5.3.2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230

5.3.3 《陶渊明集》241

5.4 “传神达意”在中国古典散文翻译中的应用255

5.4.1 《庄子》256

5.4.2 “石钟山记”272

5.5 “传神达意”在中国古典戏剧翻译中的应用285

5.5.1 《牡丹亭》286

5.5.2 《思凡》300

5.6 “传神达意”在中国古典小说翻译中的应用311

5.7 本章小结314

第六章 结论316

6.1 小结316

6.2 研究的贡献319

6.3 研究的局限321

6.4 可拓展的研究空间322

附录一:汪榕培教授简介326

附录二:汪榕培教授访谈录328

附录三:汪榕培教授译著作一览表(1982—2017)335

参考文献342

后记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