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流行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流行病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999870.jpg)
- 冯向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8210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198页
- 主题词:流行病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流行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1
二、流行病学发展简史2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4
一、观察性研究4
二、实验性研究5
三、理论性研究5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6
一、群体的观点6
二、比较的观点6
三、概率论的观点6
四、多病因论的观点6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6
一、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6
二、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7
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7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7
第五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7
一、描述疾病或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7
二、探讨病因8
三、卫生决策和评价8
四、了解疾病自然史8
五、疾病诊断、治疗与控制措施及策略的效果评价9
第六节 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9
一、更加全面地认识疾病和健康问题9
二、进一步增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9
三、不断提高临床科研水平9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11
第一节 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11
一、疾病指标11
二、死亡指标13
第二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14
一、散发14
二、暴发14
三、流行15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15
一、人群分布15
二、时间分布18
三、地区分布20
四、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21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23
第一节 概述23
一、概念23
二、分类与特点23
第二节 现况研究25
一、概述25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和实施26
三、偏倚及其控制30
第四章 病例对照研究32
第一节 概述32
一、概念32
二、基本原理33
三、特点33
四、目的及用途33
五、研究类型33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34
一、实施步骤34
二、设计要点35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8
一、资料的整理38
二、资料的统计描述与均衡性检验38
三、资料的分析38
第四节 偏倚及其控制43
一、选择偏倚43
二、信息偏倚43
三、混杂偏倚44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44
一、优点44
二、局限性45
第五章 队列研究46
第一节 概述46
一、概念46
二、基本原理46
三、特点47
四、目的及用途47
五、研究类型48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49
一、实施步骤49
二、设计要点50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52
一、资料的整理52
二、资料的分析52
第四节 偏倚及其控制55
一、选择偏倚55
二、信息偏倚55
三、混杂偏倚56
第五节 优点与局限性56
一、优点56
二、局限性56
三、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况研究的比较56
第六章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58
第一节 概述58
一、概念58
二、基本特征以及与队列研究的异同58
三、主要类型59
四、类试验59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60
一、随机化原则60
二、对照原则60
三、盲法原则60
四、重复原则61
第三节 设计与实施61
一、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61
二、确定实验现场61
三、确定研究对象62
四、确定干预措施62
五、确定结局指标62
六、确定样本量63
七、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64
八、确定对照方式64
九、应用盲法65
十、资料的收集66
第四节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66
一、偏倚的预防与控制66
二、意向性分析与符合方案分析67
三、实验结果的评价68
第五节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缺点69
一、优点69
二、缺点69
第六节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69
一、伦理学问题69
二、可行性问题70
第七章 病因及其推断71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71
一、病因的定义71
二、病因模型72
三、充分病因和必需病因74
四、因果联系的方式76
第二节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方法与步骤77
一、病因假设的建立77
二、病因假设的验证78
三、流行病学病因推断79
第三节 病因推断80
一、统计学联系与因果联系80
二、病因推断的一般步骤81
三、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81
第八章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评价84
第一节 概述84
一、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概念84
二、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与联系84
三、筛检的分类85
四、筛检的应用原则与条件86
第二节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86
一、确定金标准86
二、确定研究对象87
三、估计样本含量87
四、实施及资料整理分析88
五、质量控制88
第三节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89
一、真实性89
二、可靠性93
三、收益94
第四节 筛检效果的评价95
一、生物学效果评价95
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96
第九章 疾病预后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97
第一节 疾病预后研究97
一、疾病预后的概念97
二、描述疾病预后的常用指标及应用注意事项97
三、疾病预后因素98
四、疾病自然史与临床病程99
五、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100
六、疾病预后研究的生存分析方法102
第二节 临床疗效评价103
一、临床疗效评价常用的设计方案103
二、临床疗效评价的设计要点104
三、资料分析105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107
第一节 概述107
一、基本概念107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发展107
三、我国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发展与现状108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09
一、传染过程109
二、流行过程109
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114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114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115
二、传染病的经常性预防措施115
第四节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117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17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18
三、针对易感者的措施119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措施119
第十一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121
第一节 概况121
一、概念121
二、流行概况121
第二节 流行特征122
一、流行趋势122
二、地区分布123
三、人群分布124
第三节 危险因素125
一、个体因素125
二、环境因素127
三、危险因素的聚集交互作用128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128
一、预防策略128
二、预防措施130
三、社区综合防治131
第十二章 医院感染133
第一节 概述133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133
二、医院感染的历史沿革133
三、医院感染的判定标准134
四、医院感染的分类134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135
一、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135
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136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137
一、医院感染的因素137
二、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138
第十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140
第一节 概述140
一、概念140
二、分类与分级141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143
一、意义143
二、暴发调查143
三、灾害和事故调查方法145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146
一、工作原则146
二、实施步骤147
第十四章 临床医学科研设计与数据分析152
第一节 临床研究的基本要素和原则152
一、基本要素152
二、基本原则155
三、生物医学伦理原则157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选题与立题158
一、选题的基本原则及方法158
二、课题的类型及来源159
三、研究设计报告书的基本内容与撰写方法160
第三节 临床研究数据整理与分析163
一、数据的类型163
二、数据资料的管理163
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164
四、资料分析时常见的错误165
实训1 疾病的测量指标和疾病分布167
实训2 暴发调查170
实训3 病因分析171
实训4 临床疗效评价174
实训5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评价176
参考文献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