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时期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时期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
  • 孙翔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0696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居住区-城市规划-研究-广州市-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时期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2

1.2 概念的界定5

1.2.1 研究时间的界定5

1.2.2 研究空间的界定6

1.2.3 居住和居住规划建设8

1.3 研究文献综述9

1.3.1 近代广州城市建设史的研究9

1.3.2 近代国内居住史的研究11

1.3.3 近代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的研究13

1.3.4 结论15

1.4 研究目标和方法15

1.4.1 研究目标15

1.4.2 研究方法16

1.4.3 研究框架17

第二章 民国以前广州居住空间的历史演变19

2.1 唐宋时期广州居住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20

2.1.1 唐—南汉:封闭式“坊市制”20

2.1.2 宋:开放式“厢坊制”25

2.2 明清时期广州居住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27

2.2.1 明:商、住混合27

2.2.2 清:三面拓展29

2.2.3 清未广州居住的现实状况38

2.3 居住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42

2.3.1 居住空间演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迁42

2.3.2 社会等级结构决定了居住空间的分布43

2.3.3 商业活动成为决定居住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44

本章小结45

第三章 民国时期广州的居住规划思想47

3.1 城市改良运动48

3.1.1 西方国家的城市改良运动48

3.1.2 广州的城市改良运动53

3.1.3 对广州城市改良运动的评价60

3.2 都市分区制62

3.2.1 西方国家的都市分区制62

3.2.2 广州的都市分区制65

3.2.3 对广州都市分区制的评价73

3.3 田园城市建设74

3.3.1 西方国家的田园城市建设74

3.3.2 广州的田园城市建设79

3.3.3 对广州田园城市建设的评价97

本章小结102

第四章 民国时期广州的居住保障政策104

4.1 广州居住保障政策产生的背景104

4.1.1 居住现实状况104

4.1.2 学者的谏言105

4.1.3 西方国家居住保障政策的示范107

4.2 住宅供给制度115

4.2.1 政府公营住宅制度115

4.2.2 鼓励私营住宅制度123

4.2.3 对广州住宅供给制度的评价126

4.3 房屋管理制度128

4.3.1 房屋物业管理制度128

4.3.2 房屋租赁管理制度130

4.4 土地管理制度133

4.4.1 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133

4.4.2 广州的土地管理制度135

4.4.3 对广州土地管理制度的评价139

本章小结142

第五章 民国时期广州的居住建筑制度144

5.1 住宅报建制度144

5.1.1 产生背景144

5.1.2 主要内容145

5.1.3 对广州住宅报建制度的评价147

5.2 住宅建筑规范148

5.2.1 产生背景148

5.2.2 主要内容150

5.2.3 对广州住宅建筑规范的评价153

5.3 执业资格制度154

5.3.1 产生背景154

5.3.2 主要内容155

5.3.3 对广州执业资格制度的评价158

本章小结160

第六章 民国时期广州居住规划建设的形态学例析——以东山地区为例162

6.1 明清时期广州东山地区的开辟163

6.1.1 宗教建筑163

6.1.2 慈善设施167

6.1.3 道路街巷167

6.1.4 居民村落169

6.2 东山地区居住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169

6.2.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10年代,主要动力:教会开垦170

6.2.2 1914—1921年,主要动力:华侨经营172

6.2.3 1921—1937年,主要动力:官僚聚居174

6.3 城市规划对东山地区居住发展的影响175

6.3.1 大沙头火车站的规划建设175

6.3.2 大沙头地区整体组团式规划179

6.3.3 东山地区道路网的规划建设184

6.4 东山居住片区的形态学分析191

6.4.1 Cozen学派城市形态理论的分析方法191

6.4.2 新河浦启明大马路居住规划单元194

6.4.3 竹丝岗居住规划单元201

6.4.4 农林上路居住规划单元204

6.4.5 东皋大道居住规划单元208

本章小结213

基本结论215

参考文献226

后记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