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素芬,丁全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875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老子-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生态语境研究的问题视域2
(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2
(二)生态运动的方兴未艾3
(三)生态理论的日益深化8
(四)后现代哲学的推波助澜23
(五)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27
二、老子哲学生态语境转换的可能性47
(一)老子哲学的生态学特质47
(二)生态哲学发展对异质文化的渴求50
第一章 道法自然55
一、道与德:老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56
(一)老子之道56
(二)老子之德62
(三)老子之道和德的关系66
二、老子之道的生态意蕴68
(一)道的本源性:生态价值的本体依据68
(二)道的自然性:生态世界的存在方式74
(三)道的虚无性:生态价值的非功利性80
(四)道的整体性:生态世界的多样统一87
(五)道的无私性:生态价值的平等性质100
(六)道的回复性:生态世界的存在之道104
(七)道的实践性:生态智慧的深远功效114
第二章 生态之道121
一、道法自然与生态理念121
(一)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121
(二)顺物自然是人之本分123
二、知足知止与生态消费125
(一)老子主张知足知止125
(二)老子主张慈善俭啬129
三、冲气为和与生态和谐138
(一)老子的“和”“合”思想138
(二)“小国寡民”与和谐世界141
四、自然无为与生态农法150
(一)自然无为是生态农法的哲学基础151
(二)自然法则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153
五、贵柔守雌与生态女权156
(一)老子崇尚阴柔主张守雌157
(二)贵柔守雌与生态女权观159
第三章 天人之论169
一、天人合一概述169
(一)天人合一的含义169
(二)“天人之学”概述171
二、老子之天及天人关系177
(一)“天”与“人”的含义177
(二)“天”与“人”的关系182
三、老子天人关系思想的生态意蕴186
(一)“天人合一”与生态平等理念187
(二)“天人合一”与生态价值之争191
(三)“天人合一”与生态审美情怀195
四、老子天人关系思想的生态学局限206
(一)理论上的晦涩高深与实践上的凌空蹈虚207
(二)理论上的消极无为与实践上的无所作为208
(三)政治伦理意蕴的浓厚与生态科学意义的缺失209
第四章 道性思维212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及特点212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212
(二)道性思维的特点213
二、感知的有限与无限222
(一)感知的有限222
(二)感知的无限227
(三)感知的有限与无限的生态学意蕴228
三、道的不可言和不得不言229
(一)道不可言230
(二)道不得不言236
(三)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的生态学意蕴238
四、道的不可知与可知241
(一)道的不可知241
(二)道的可知244
(三)道的不可知与可知的生态学意蕴251
五、老子道性思维与西方近代思维的比较259
(一)老子注重综合整体,近代西方注重量化分析259
(二)老子主张主客相融,近代西方强调主客二分259
(三)老子主张万物平等,近代西方主张人类中心259
(四)老子注重感性体悟,近代西方崇尚理性思考260
(五)老子注重心性修养,近代西方崇尚心智提高260
(六)老子思想充满审美,近代西方文明注重求知260
第五章 道技之辨261
一、老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63
(一)老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263
(二)老子的科技思想及其影响263
二、老子的知识观:世俗之知和体道之知275
(一)世俗之知276
(二)体道之知277
(三)老子知识观的生态学意蕴279
三、老子的技术观:工具之技与通道之技282
(一)工具之技282
(二)通道之技285
(三)老子技术观的生态学意蕴287
四、老子科技观的整体评价300
(一)积极作用300
(二)消极影响303
第六章 无为而治——社会之道305
一、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305
(一)反对有为多为,主张自然无为306
(二)反对慧智机巧,主张无智无知318
(三)反对私心?狭,主张无私平衡322
(四)反对贪念欲望,主张知足知止325
(五)反对雄强好胜,主张雌柔不争329
(六)反对轻举妄动,主张致虚守静337
(七)反对战事战争,主张哀兵善战339
(八)反对逞强争霸,主张谦卑为下344
(九)反对喧嚣浮华,主张返璞归真346
二、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生态意蕴349
(一)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政治模式350
(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思维方式351
(三)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生态治理方式354
(四)老子自然无为与后现代主义相契合357
第七章 无为为益——人生之道363
一、身体方面364
(一)生死观念364
(二)养生之道375
二、精神方面380
(一)体道标准381
(二)体道方法389
(三)体道状态397
参考文献407
后记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