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
  • 李可,叶继元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6211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法学-研究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概述1

1.1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的界定1

1.1.1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含义1

1.1.2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发展2

1.2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内容2

1.2.1 法学研究的前提规范3

1.2.2 法学研究的内容规范3

1.2.3 法学研究的形式规范4

1.2.4 法学作品的引文规范5

1.2.5 法学作品的发表规范5

1.3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的目的6

1.3.1 规范法学知识生产秩序,形成法学家群体6

1.3.2 传播、积累法学知识,创新法学理论,提高法学家的理论素养7

1.3.3 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术资源,识别真假法学知识增量8

1.3.4 与国外法学对话,努力汇入世界法学之林8

1.4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的作用9

1.4.1 规范、促进和繁荣法学研究9

1.4.2 帮助人们识别真假法学知识增量10

1.4.3 制止盲目攀比“学术GDP”现象10

1.4.4 树立法学家群体的正面形象11

附录13

附录1-1 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注释规则13

附录1-2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19

附录1-3 出版管理条例21

附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32

附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42

第2章 法学学科基本研究规范46

2.1 法学学科基本概念46

2.1.1 法学学科的含义46

2.1.2 法学学科的外延46

2.2 法学学科基本命题与定律46

2.2.1 学科基本命题46

2.2.2 学科基本定律48

2.3 法学学科基本与核心内容49

2.3.1 学科性质49

2.3.2 学科体系49

2.3.3 学科边界49

2.4 法学学科基本建制50

2.4.1 古代法学50

2.4.2 近代法学50

2.4.3 现代法学52

2.4.4 西方法学54

2.5 法学学科基本价值与研究操守55

2.5.1 法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55

2.5.2 法学研究者的精神55

2.5.3 法学研究者的操守56

2.5.4 学术积累56

2.5.5 学术创新56

附录58

附录2-1 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58

第3章 法学学科研究程序规范61

3.1 选题的基本要求61

3.1.1 选题的四项基本要求61

3.1.2 主要问题62

3.1.3 原因分析63

3.1.4 基本对策63

3.2 文献调研与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63

3.3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求64

3.3.1 项目申请书的撰写64

3.3.2 项目开题66

3.3.3 项目实施67

3.3.4 项目验收67

附录68

附录3-1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68

第4章 法学学科写作规范70

4.1 标题的一般要求70

4.1.1 一般作品标题的要求70

4.1.2 法学作品标题的特殊要求71

4.2 摘要的撰写标准71

4.2.1 撰写摘要的标准72

4.2.2 法学作品摘要的撰写标准73

4.3 关键词的选用73

4.3.1 一般作品关键词的选用73

4.3.2 法学作品关键词的选用74

4.4 责任者署名的要求74

4.4.1 责任者署名的原则74

4.4.2 责任者署名中出现的问题75

4.5 鸣谢的注意要点76

4.5.1 鸣谢撰写的要求76

4.5.2 鸣谢撰写中出现的问题77

4.6 文献综述的写法要点79

4.6.1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79

4.6.2 文献综述的基本技术80

4.7 学术观点表达的要求81

4.7.1 表达学术观点的方式81

4.7.2 表达学术观点的原则82

4.8 论证的基本要求83

4.8.1 论证的含义83

4.8.2 论证的要求83

4.9 结语的写法要点84

4.9.1 结语的含义和作用84

4.9.2 书写结语的注意事项85

4.10 章节的安排、格式要求85

4.10.1 章节的安排要求85

4.10.2 章节的格式要求86

4.11 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87

4.11.1 文字表达的修改87

4.11.2 法学作品文字表达的要求88

附录90

附录4-1 文摘编写规则(GB/T 6447—1986)90

第5章 法学学科引文规范93

5.1 引文、引用、参考文献、注释概念异同93

5.1.1 引文93

5.1.2 引用93

5.1.3 参考文献94

5.1.4 注释94

5.2 引文使用规则95

5.2.1 引文使用的历史95

5.2.2 引文使用的规则96

5.3 引文书目的著录、格式要求97

5.3.1 引文书目的著录原则97

5.3.2 引文书目著录、格式要求98

5.4 引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与排序99

附录101

附录5-1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101

附录5-2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略119

第6章 法学学科学术交流与学术批评规范120

6.1 期刊投稿注意事项120

6.1.1 期刊编辑关注的事项120

6.1.2 期刊投稿的注意事项122

6.2 出版社投稿注意事项123

6.2.1 出版社投稿的优点123

6.2.2 出版社投稿的注意事项124

6.3 网络发表注意事项125

6.3.1 网络发表的优点125

6.3.2 网络发表的注意事项125

6.4 学术交流与合作注意事项126

6.4.1 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作用126

6.4.2 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注意事项127

6.5 学术批评的原则与方式128

6.5.1 学术批评的本质129

6.5.2 学术批评的原则130

6.5.3 学术批评的方式133

6.5.4 总结135

附录138

附录6-1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138

附录6-2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执行《在线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通知139

附录6-3 在线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140

附录6-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141

第7章 法学学科研究方法论146

7.1 方法与方法论之关系146

7.1.1 方法的含义、特征、性质、功能、种类及选择146

7.1.2 方法论的含义、特征、性质、功能、种类及选择150

7.1.3 方法与方法论的关系152

7.2 法学方法论的含义与作用154

7.2.1 法学方法论的含义、特征、性质、意义、种类及选择154

7.2.2 法学方法论的功能与作用157

7.3 法学研究一般方法的使用要求158

7.3.1 法学研究一般方法的含义、特征、性质、功能、种类158

7.3.2 法学研究一般方法的使用要求162

7.4 法学研究专门方法的使用要求163

7.4.1 法学研究专门方法的含义、特征、性质、功能、种类163

7.4.2 法学研究专门方法的使用要求165

第8章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与知识创新167

8.1 规范与创新的关系167

8.1.1 法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含义、特征、性质、功能167

8.1.2 法学学科知识创新的含义、特征、性质、功能170

8.1.3 法学学科研究规范与知识创新之间的关系172

8.2 创新的基本要求173

8.2.1 法学学科知识创新的主体要求173

8.2.2 法学学科知识创新的环境要求174

8.2.3 法学学科知识创新的本体要求175

8.3 学科经典案例分析176

8.3.1 借用语言学的方法实现法学研究的重大突破176

8.3.2 深刻洞察市场本质实现经济法学研究的重大突破176

8.3.3 精准把握人的本质实现法理学研究的重大突破177

8.3.4 严格遵守假说的程序规则实现犯罪学研究的重大突破178

8.3.5 引入功能主义的方法实现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更新179

8.3.6 引入实质考察的方法实现刑法学研究范式的更新179

8.4 学术质量与创新评价180

8.4.1 学术质量的含义、特征、性质及衡量标准180

8.4.2 法学学科学术质量的含义、特征、性质及衡量标准182

8.4.3 创新评价的含义、特征和性质183

8.4.4 法学学科创新评价的含义、特征和性质185

8.4.5 法学学科学术质量与创新评价的关系186

附录188

附录8-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188

附录8-2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191

附录8-3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92

附录8-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196

索引201

参考文献208

后记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