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体传播中隐私侵权问题及救济路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媒体传播中隐私侵权问题及救济路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1976392.jpg)
- 路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4993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传播媒介-隐私权-侵权行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媒体传播中隐私侵权问题及救济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依据1
二、选题意义5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8
第一章 隐私与隐私权20
第一节 隐私——一个发展中的概念20
一、隐私的思想萌芽20
二、隐私权的含义与保障范围29
三、媒介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的关系38
第二节 隐私权在法学上的证明:基于比较法的考察40
一、英国法上的隐私权保护40
二、德国法上的隐私权保护41
三、美国法上的隐私权发展43
第二章 新媒体传播与隐私失守51
第一节 新媒体界说51
一、“媒介补偿”理论视域下的新媒体52
二、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53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隐私问题56
一、新媒体与基本权利56
二、隐私失守的全景扫描60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隐私权权益的演进63
一、人格权权益内容得到更新与发展66
二、财产权特征较之传统范畴更为充分69
三、新媒体传播中隐私侵权的新特点70
第四节 新媒体传播中隐私权权益的价值体认72
一、隐私权的价值之辨72
二、新媒体对隐私权价值的限定75
第三章 不当收集个人隐私信息81
第一节 强制性收集个人信息82
一、通过注册网络服务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的隐私风险82
二、公权力机关收集个人信息的隐忧84
第二节 暗中收集信息87
第三节 欺骗性收集信息91
第四节 过度收集信息99
第五节 不当收集信息的立法原则103
第四章 对于隐私信息的不当处理109
第一节 擅自宣扬、公布他人隐私109
第二节 不当泄露他人个人信息117
一、掌握或拥有个人数据信息的机构不当泄露个人信息118
二、不雅电子信息的泄露与传播126
第三节 隐私匿名权之侵害133
第四节 对他人信息与数据的不当交易140
一、个人信息的交换140
二、个人信息的买卖141
第五节 不当处理隐私信息的侵权责任分析145
一、主观要件146
二、客观要件147
第五章 对空间隐私的侵犯153
第一节 记录、跟踪、监视他人的网络活动153
第二节 窥探、篡改他人电子邮件159
一、雇主对雇员通信内容的监看与窥探160
二、入侵他人邮箱篡改邮件165
第三节 滥发垃圾邮件、短信(spam)167
一、新媒体环境下垃圾邮件、短信的泛滥167
二、对垃圾邮件、短信在法律上的认定169
三、垃圾邮件、短信对空间隐私权的侵害171
四、确立空间隐私权的法律地位是有效治理的前提172
第四节 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以盗取资料173
一、关于“非法”178
二、关于“侵入”179
三、关于电子数据的财产属性180
第五节 从“地方空间”到“流动空间”——隐私空间的代际演变182
一、Web 1.0时代:争议焦点为计算机网络是否属于隐私空间186
二、Web 2.0时代:对网络“空间”属性的明确体认187
三、Web 3.0时代:新媒体创设出新属性的“空间”189
第六章 作为侵权救济基础的信息自决权193
第一节 信息自决权的提出与发展193
一、“自决”——一个法理价值194
二、从隐私到自决性信息196
三、公共领域与自决隐私领域200
第二节 隐私权向信息自决权的演变202
一、信息自决权的理论意涵202
二、信息自决权的三种生成路径206
三、信息自决权与新媒体207
四、信息自决权作为侵权救济基础在我国的证成209
第七章 中国语境下新媒体隐私侵权救济体系之构建211
第一节 中国大陆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现状及评析211
一、新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侵权救济的现实困境211
二、中国大陆的网络隐私权法律立法状态及其局限214
三、中国大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的评析221
第二节 重返隐私权——作为情境脉络完整性的信息自决权225
一、信息自决权的局限性225
二、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的信息自决权230
第三节 域外保护模式的辨证性吸收234
一、两种主流保护模式的评析234
二、隐私权保护模式发展的国际趋势235
三、中国新媒体环境下隐私权救济保护模式之现实选择235
第四节 代结论:构建中国语境下新媒体隐私侵权的救济体系236
一、从事实领域的变化为法律规制提出要求237
二、在民法典中确立隐私权独立人格权地位238
三、单行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体现新媒体信息主体的权利要求239
四、行业自律与自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245
结语246
参考文献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