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彭华民主编;徐愫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6538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204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社会人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人类行为2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与过程2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6
三、人类行为的特征13
四、人生成长的阶段14
第二节 人类需要22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22
二、人类需要的类型24
三、人类需要的特征27
四、人类需要的评估27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28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8
二、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31
三、人与环境互动:生物角色和社会角色33
四、人与环境互动: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36
五、人与环境互动: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36
第四节 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40
一、对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意义40
二、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意义41
三、对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意义43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心理理论视角48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48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48
二、阿德勒与荣格的后期精神分析理论52
第二节 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55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55
二、杜瓦尔等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58
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60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60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62
第四节 道德发展理论63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63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65
第五节 学习理论68
一、华生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68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70
第六节 人本主义理论72
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72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73
第七节 符号互动理论74
一、米德的符号互动论74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75
三、戈夫曼的拟剧论77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社会理论视角83
第一节 社会互动理论83
一、社会交换论84
二、社会网络理论86
第二节 社会化理论88
一、社会角色理论89
二、越轨行为理论91
三、生命历程理论94
第三节 系统理论97
一、一般系统理论97
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99
三、生态系统理论101
第四章 社会结构环境107
第一节 个人成长中的家庭107
一、家庭的含义与类型107
二、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09
三、家庭生命周期111
第二节 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113
一、群体与组织的含义与类型113
二、群体与组织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17
三、群体的角色结构118
第三节 个人成长中的学校119
一、学校的含义和类型119
二、学校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20
三、特殊教育121
第四节 个人成长中的社区122
一、社区的含义与类型122
二、社区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24
三、重建社区资源运动125
第五节 个人成长的工作单位126
一、工作单位的含义与类型127
二、工作单位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27
三、职业发展与社会流动128
第六节 个人生活中的制度130
一、制度的含义与类型130
二、制度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31
三、提供社会福利的制度132
第七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135
一、社区儿童保护网络135
二、失业中的福利需要137
第五章 社会文化环境142
第一节 文化导论142
一、文化的含义与特征142
二、文化的元素145
三、文化的结构与功能146
第二节 社会价值观150
一、社会价值观的含义150
二、社会价值观的类型151
三、社会价值观的功能155
第三节 文化变迁156
一、文化变迁的含义156
二、文化变迁的类型157
三、文化变迁的功能158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159
一、代沟159
二、中国佛教文化与慈善服务161
三、重建生命意义164
四、社会工作服务的文化嵌入165
第六章 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171
第一节 怀孕与分娩171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171
二、胎儿的出生过程173
第二节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75
一、遗传175
二、母亲的身体状况180
三、母亲的情绪状况186
四、环境污染188
第三节 胎儿与社会189
一、准父母角色的扮演189
二、家庭秩序的调整190
三、保护母婴的社会政策191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192
一、医疗技术发展与人类道德192
二、出生性别比194
三、流产195
第七章 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198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198
一、婴儿脑的发展198
二、婴儿的无条件反射200
三、婴儿动作发展201
第二节 婴儿心理的发展204
一、婴儿认知的发展204
二、婴儿情绪的发展210
第三节 婴儿与社会213
一、婴儿与家庭213
二、婴儿与同伴218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219
一、婴儿照顾与家庭服务219
二、产后抑郁症与精神健康221
三、弃婴与收养222
第八章 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227
第一节 幼儿生理发展227
一、幼儿生理的发展227
二、幼儿健康229
第二节 幼儿动作与语言发展231
一、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特点231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能力培养232
第三节 幼儿心理与行为的发展234
一、幼儿心理的发展234
二、幼儿游戏237
三、幼儿劳动244
第四节 幼儿与社会245
一、幼儿与家庭245
二、幼儿与同伴248
三、幼儿与社区250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250
一、独生子女教育250
二、幼儿心理自闭252
三、幼儿照顾与社会服务发展253
第九章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258
第一节 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258
一、儿童的生理发展258
二、儿童的心理发展260
三、儿童的心理社会发展265
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268
一、儿童与家庭268
二、儿童与同伴270
三、儿童与学校273
四、儿童与社区274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276
一、学龄儿童的成就压力276
二、儿童对父母离婚的适应277
三、儿童虐待279
四、儿童的情绪问题280
第十章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286
第一节 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发展286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展287
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90
第二节 青少年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296
一、青少年与同龄群体296
二、青少年与家庭298
三、青少年与学校301
四、青少年与社区303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305
一、青少年网瘾305
二、青少年未婚怀孕308
三、青少年越轨与犯罪311
第十一章 青年行为与社会环境318
第一节 青年的生理与心理发展318
一、青年的生理发展318
二、青年的心理发展319
三、常见的生理与心理问题321
第二节 青年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323
一、性别角色的完善与社会环境323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社会环境326
三、自主性的发展与社会环境328
第三节 青年对生活方式的选择330
一、学业330
二、恋爱与家庭332
三、就业与事业发展336
第四节 社会工作重要议题338
一、亲密关系的危机与处理338
二、家庭暴力341
三、离婚与单亲家庭348
第十二章 中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356
第一节 中年人的生理与心理356
一、生理改变及发展356
二、智力的持续发展359
三、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与性格稳定359
第二节 中年人的家庭361
一、亲子关系362
二、照顾父母363
三、夫妻关系364
第三节 中年人的职业368
一、职业生涯的发展368
二、职业与收入370
三、女性与就业371
第四节 中年人的社会参与374
一、持续学习与参与374
二、持续学习376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379
一、失业和寻找工作379
二、人生疲倦感与中年危机381
三、贫穷家庭与社会救助384
第十三章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389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389
一、老年人的生理变化389
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393
三、老年学的社会心理理论395
第二节 老年人面对的变化399
一、工作和退休399
二、丧偶与独居401
三、同伴关系403
四、终身学习404
第三节 老年和社会支持405
一、老年人和失能问题405
二、老年与社会支持409
第四节 老人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413
一、老人自杀413
二、虐待老人及老年歧视问题415
三、体弱老人照顾与服务417
四、老年人的权益与保护420
后记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