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鲁洁德育论著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鲁洁德育论著精要
  • 鲁洁,夏剑,侯彩颖选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7262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鲁洁-德育-教育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鲁洁德育论著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德育本质论3

超越:德育之本质3

道德教育:在超越中提升4

物质主义:时代的顽症6

传统教育发展模式的转换8

中国:走超越西方之路9

孔子的道德教育观10

我国古代教育家关于教育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论述12

关于“知”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13

关于“行”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15

关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立志”17

关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内省”18

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响的过程20

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活动中接受影响的过程21

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22

德育过程是学生内部道德环境形成的过程23

从德育影响到德育效果的内在运行机制23

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德育现代化25

第二部分:德育功能论29

不同的德育社会功能观29

不同的德育个体功能观31

德育功能观的转变32

德育之政治功能36

德育之文化维系功能37

德育之文化变异性功能39

德育之经济功能40

德育在不同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功能42

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的价值取向44

德育之认知发展功能46

德育之自然性功能47

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48

个体享用性功能存在的根据50

享用性功能对于个体道德发展的教育价值52

第三部分:教育人学的批判与建构57

“无人的教育”批判57

“无人的教育”之思想根源58

社会观的转型与教育中人的立场60

教育的基点:现实的人62

人性的两重性与人的发展64

失掉了一半的人性 失掉了一半的教育66

主观世界改造作为一种实践68

主观世界改造作为教育实践的根据69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71

知识与知识人的问题72

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之反思74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75

病态适应的教育及其反思77

教育:使人成为超越性的存在78

社会历史中的人之转型79

哲学观念中的人之转型81

当代教育的主题:培养走进世界历史中的人83

第四部分:道德教育的时代境遇及其选择87

关于道德危机87

道德危机与唯经济主义88

道德危机与唯科学主义89

道德危机与极端个人主义91

道德危机与现代化价值断裂92

当代教育的变异93

当代道德教育的边缘化95

当代道德教育的外在化96

当代道德教育的知识化97

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应加强自觉选择98

应自觉选择以培育独立人格为核心的道德教育100

共在型独立人格及其培育101

学校道德教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应与超越102

提高全球化中民族的文化自觉性104

引导全球化中的个体消费主义文化反思105

网络社会中的世界性普遍交往107

网络社会使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存在108

网络社会中教育的世界化110

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发展机遇与威胁111

网络社会中的符号异化及其消除112

网络教学的积极效应113

网络教学中学习行为的变革114

网络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变革116

网络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变革117

培养有理想的人118

第五部分:人学视野下的道德教育123

道德教育的追寻:从“成神”到“成人”123

人的本质规定与成人的要义125

生活论视域中的道德与成人之道126

对功利主义教育的诘问127

意义世界及其建构129

回归本真的教育131

自我超越:人之生存本性132

自我超越是对生活意义的超越133

人之自我超越的人性基础134

教育:引导人之自我超越135

凝练良心的道德教育136

人是关系性的存在138

人作为整体性的存在与整体主义的道德教育传统139

人作为单子式的存在与道德教育的现代范式141

人作为共生性的存在与道德教育的当代转型143

当下我国道德教育模式的反思145

关于“人对人的理解”147

人对人的理解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149

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当代道德教育走向151

教育的两重任务与两种尺度153

当代教育的外在化154

通识教育的时代意义155

怎样理解人格陶冶157

陶冶完美人格应加强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人文教育158

第六部分: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163

生活:人之生命存在方式163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164

生活论德育中的道德学习165

关于“生活世界”168

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170

生活视域中道德存在的整体性特征171

生活视域中道德存在的实践性特征172

生活视域中道德存在的生成性特征174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道德观的变革175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课程观的变革177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学习观的变革179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回归生活18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综合化特质及其根据183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中教科书的功能转变185

我国小学德育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定位186

德育课堂:意义的世界188

附录一 后学弟子谈鲁洁教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情怀(选编)190

附录二 鲁洁学术著作目录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