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181034.jpg)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512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701页
- 主题词: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中国-1978~200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2
第一章 通向改革开放之路2
一、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3
(一)三年恢复时期经济建设成就3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
(三)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5
(四)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曲折道路和建设成就5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艰难前行的经济建设6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的基本问题7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与结构失衡8
(二)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中国特点8
(三)“一大二公”的农村集体经济和城乡分割体制9
(四)1978年前的经济形势及困境10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国内政治背景及国际形势11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1
(二)世界新技术革命加大了我国追赶先进的压力12
(三)拨乱反正最初两年的政治环境12
(四)“文化大革命”后的社会思潮13
(五)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13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伟大历史功绩14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的主要历程16
一、改革的启动和局部试验(1978~1984)17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17
(二)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探索18
(三)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20
(四)对外开放格局初定21
(五)非国有经济的恢复及发展22
二、改革目标的不懈探索(1984~1992)23
(一)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4
(二)价格“双轨制”——价格闯关26
(三)计划、物资、投资及金融体制改革协同推进28
(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破题29
(五)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扩大3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92~2002)32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2
(二)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34
(三)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35
(四)宏观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36
(五)加快市场体系建设38
(六)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确立41
(七)开放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42
(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43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至今)44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4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46
(三)进一步健全要素市场体系48
(四)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49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1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就5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5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54
(二)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55
(三)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55
(四)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56
(五)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确立56
(六)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57
(七)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初步确立58
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59
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61
(一)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释放61
(二)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力不断增强61
(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62
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62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63
第四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68
一、经验之基: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与动力69
(一)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69
(二)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创新主体和根本动力71
(三)只有坚持实践第一才能推动改革不断前行73
(四)理论创新是推进改革的思想基础74
(五)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8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障80
二、经验之本:经济体制改革的本体经验81
(一)市场取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81
(二)渐进改革是符合国情和规律的基本方式83
(三)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是改革向前推进的重要途径86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88
(五)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改革前行的内在机制90
(六)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宏观调控是改革走向成熟的标志92
三、经验之母:在曲折与探索中积累经验94
(一)在探索与曲折中提高是改革前行的必然途径94
(二)权衡利弊、控制风险才能将改革推向前进96
(三)只有把握改革开放的阶段性才能与时俱进97
(四)正确认识分歧争论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99
(五)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体制保障101
(六)改革开放是任务极其艰巨的长期历史过程103
第五章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5
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探索106
二、历史阶段:从脱离国情的赶超目标到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9
三、目标探索: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2
四、基本经济制度: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116
五、发展模式: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科学发展之路122
六、社会目标:从平均主义到追求公平正义125
七、对外开放: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开放型经济体系129
八、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1
第六章 在三十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继往开来134
一、历史新起点、发展新形势、改革新要求135
(一)经济体制改革由转轨阶段向“全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转变136
(二)经济体制改革从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转变为统筹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与进步138
(三)经济体制改革从满足生存型发展需求到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发展139
(四)从经济体制自身改革为主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体制改革与“四位一体”改革的协调配套140
二、新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体现时代特征142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连续性的有机统一142
(二)在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144
(三)着力于统筹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145
(四)更加注重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与科学性146
三、新时期全局性、战略性的改革任务147
(一)深化市场微观主体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48
(二)以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151
(三)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放到重要战略位置154
(四)健全民生优先的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157
(五)形成以自治自律为基础的社会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160
(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162
改革开放三十年图片选186
改革开放三十年若干重要领域研究探索18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评述186
我国国有资产运营改革与重组215
我国垄断行业改革评述237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325
我国对外开放评述353
市场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386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评述407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回顾与分析430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评述451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评述482
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回顾与评述50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530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评述549
我国城乡统筹的回顾与思考573
我国区域发展统筹机制的探索595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评述623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评述646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评述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