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植物学 附孢粉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植物学 附孢粉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179845.jpg)
- 北京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ISBN:K15165·2633(地质257)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植物学 附孢粉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植物学1
第一章 绪论1
古植物学的内容1
学习古植物学的目的1
古植物学发展简史2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与解剖3
细胞3
组织5
根及其功能9
茎及其功能9
叶及其功能12
植物的繁殖18
植物与环境22
第三章 低等植物和苔藓植物24
低等植物24
细菌类24
蓝绿藻类25
硅藻类26
鞭毛藻类26
绿藻类26
管藻类28
轮藻类28
苔藓植物30
苔类31
藓类31
第四章 裸蕨植物门31
第五章 节蕨植物门34
一般特征34
分类35
亨尼亚类35
假波木类36
楔叶类36
芦木类37
手状穗类42
木贼类42
节蕨植物的起源和变化44
节蕨植物各类重要化石描述44
第六章 石松植物门Lepidophyta52
一般特征52
分类52
鳞木类53
刺蕨科53
鳞木科54
疤木科58
沟木科58
封印木科59
其他鳞木类植物59
卷柏类61
石松类61
水韮类61
鳞木类各科重要化石描述62
第七章 真蕨植物门67
一般特征67
叶的形态67
孢子囊构造和孢子囊群排列方式69
分类70
初生蕨亚纲70
原始蕨目70
芽木目71
轭形蕨目71
真蕨亚纲72
古蕨目72
古蕨亚目72
观音座莲亚目72
奴杰纳蕨目75
薄囊蕨目76
膜蕨科76
桫椤科76
蕨科77
马通科77
双翼蕨科79
薇科82
海金沙科83
里白科83
苹科83
槐叶苹科85
真蕨植物各科重要化石描述85
第八章 裸子植物门99
种子蕨纲99
一般特征99
分类100
凤尾松蕨类101
髓木类101
舌羊齿类101
开东类101
重要中生代种子蕨化石描述104
可能属于真蕨或种子蕨的化石植物104
古蕨类105
楔羊齿类106
细羊齿类107
真羊齿类107
脉羊齿类108
齿羊齿类108
美羊齿类108
带羊齿类109
大羽羊齿类109
织羊齿类109
舌羊齿类111
其他形态属蕨类植物112
可能属于真蕨或种子蕨的化石描述113
苛达树纲128
银杏纲130
特征130
属于银杏纲的化石131
可能属于银杏纲的植物化石132
银杏纲重要化石描述133
苏铁纲 本内苏铁纲141
特征141
属于苏铁纲、本内苏铁纲的形态属143
苏铁类常见各形态属种的鉴定方法和重要化石描述147
松柏纲156
特征156
分类156
Lebachiaceae科(或瓦家松科W a1chiaceae)156
南洋杉科157
杉科157
柏科158
松科158
粗榧科159
罗汉松科160
紫杉科160
苏铁杉类161
松柏纲常见的枝叶“形态属”161
松柏纲化石描述163
第九章 被子植物门167
被子植物一般特征及鉴定方法167
被子植物的分类167
单子叶植物纲168
双子叶植物纲168
第十章 地层古植物学中的植物种及植物群174
第十一章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178
第十二章 泥盆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180
世界各地陆相地层发育概况180
植物界181
中国泥盆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185
第十三章 石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194
世界各地陆相地层发育概况194
植物界197
中国石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01
第十四章 二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10
世界各地陆相地层发育概况210
植物界212
中国二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18
第十五章 三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28
世界各地陆相地屋发育概况228
植物界229
中国三迭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34
第十六章 侏罗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42
世界各地陆相地屋发育概况242
植物界242
中国侏罗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44
第十七章 白垩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51
世界各地陆相地屋发育概况251
植物界252
侏罗纪-早白垩世欧亚大陆上植物地理分区253
中国白垩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56
第十八章 新生代陆相地层及植物群261
世界各地第三纪陆相地层发育概况261
植物界262
中国第三纪陆相地层及植物263
第四纪植物264
孢子花粉分析265
第十九章 绪论265
孢子花粉分析的研究对象及内容265
孢子花粉分析方法的特点265
孢子花粉分析在我国发展的现状267
第二十章 孢子花粉的形态及分类267
孢子花粉的一般形态267
母细胞中孢子花粉排列的类型267
极性268
对称性269
形状、轮廓与大小269
萌发孔269
孢子壁与花粉壁的构造270
高等植物孢子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化石代表271
高等孢子植物孢子的形态特征及化石代表271
裸子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275
被子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280
孢子花粉的分类287
第二十一章 孢子花粉的离析及资料的整理289
孢子花粉样品的野外采样289
样品的实验室处理291
孢子花粉的统计292
分析时孢子花粉的计算和原始资料的整理293
孢子花粉图式的建立296
第二十二章 孢子花粉分析的成果解释及各地史时期的孢子花粉组合特点297
孢子花粉分析法的应用及解释297
各地史时期孢子花粉组合的特征303
种属索引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