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集体土地确权政策逻辑与工作规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集体土地确权政策逻辑与工作规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1948217.jpg)
- 安子明,崔利平,王静,周敏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4075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集体土地确权政策逻辑与工作规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基本逻辑——为什么是“第二次土地改革”的基础3
一、历史逻辑:从土地改革到土地确权的历史脉络3
二、社会逻辑:社会横切面的利益链条11
三、政策逻辑:中央土地政策近十年的变化与选择19
四、理论逻辑:“产权一物权一确权”与中国的城市化阶段29
五、法律逻辑:通过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条例稳固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41
六、方法论:群众路线依然是集体土地确权工作方法的基础48
第二章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基本架构与内容53
一、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的意义及目标53
二、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原则的选择方案54
三、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的基本要求57
四、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的基本任务61
五、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的职责分工选择方案65
六、集体土地确权规则68
七、集体土地确权的技术路线68
八、集体土地确权的基本工作步骤73
九、工作成果资料清单78
十、制度保障机制80
第三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程85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的基本问题85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的实施过程89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规则99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成果的形成与使用99
第三章附录103
附录1 × ×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告103
附录2村内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105
附录3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105
附录4村内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公示106
附录5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公示106
附录6指界通知书(存根)107
附录7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表108
附录8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115
附录9指界委托书115
附录10违约缺席指界通知书(存根)116
附录11土地权属争议基本情况表118
附录12地籍图119
附录13宗地图121
附录14 × ×国土资源局关于地籍调查结果的公示122
附录15 土地登记申请书122
附录16土地登记委托书124
附录17 × ×人民政府关于土地登记审核结果的公告125
附录18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复查申请表126
附录19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复查结果表126
附录20土地登记审批表127
附录21土地登记簿131
附录22土地证书签收簿133
附录23以地籍子区为单位所有权宗地基本情况表134
附录24土地所有权人宗地基本情况表135
附录25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数量及面积汇总表136
附录26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137
附录27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登记发证情况汇总表138
附录28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争议情况汇总表139
第四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规则143
一、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内容143
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划分界限143
三、村民小组、村及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形成144
四、村民小组、村和乡农民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关系145
五、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对土地行使处分权受到的限制145
六、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145
七、土地登记内容146
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范围,覆盖林地、草地有关用地权证146
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本原则146
十、负责组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机构146
十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县、乡两级的责任分工147
十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程序147
十三、本次土地登记的收费标准147
十四、实行土地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原因,应当持证上岗的人员148
十五、申请集体土地登记148
十六、不同所有权的土地应分别申请登记的人员148
十七、申请土地权利登记中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应提交的资料149
十八、可否委托他人申请办理土地登记149
十九、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信息化149
二十、开展土地权属调查的目的149
二十一、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的组织开展程序150
二十二、指界人在土地调查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50
二十三、指界人的确认规定150
二十四、委托指界的办理151
二十五、可以单方指界的土地151
二十六、可不需重新指界认定的土地151
二十七、指界有哪些要求151
二十八、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与行政界线不一致时的处理规则152
二十九、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与林权证权属界线不相吻合的处理规则153
三十、确权原则和依据153
三十一、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私有土地契证的法律效力153
三十二、城市范围内的城中村土地的确权规则153
三十三、村委会拍卖集体土地的权利154
三十四、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公布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已经使用的农村集体土地,迄今仍由其使用的,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规则154
三十五、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公布到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前这一期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确认为国有土地的情形154
三十六、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违反规定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所有权确认规则155
三十七、国营农、林垦殖场和农业科研所等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权规则155
三十八、农村移民搬迁引起的土地所有权变更后的确权规则156
三十九、国家已经征收,但又退给农民集体实际耕种的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规则156
四十、铁路用地土地所有权的确权规则156
四十一、公路用地土地所有权的确权规则156
四十二、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用地土地所有权的确权规则157
四十三、农村地区的河道用地土地所有权的确权规则157
四十四、行业管理保护范围界线不改变土地权属界线157
四十五、农村地区军队、武警占用的集体土地,可以确认为国有的情况158
四十六、农村地区的供销合作社乡镇社、食品站所占土地所有权确认为国家所有的情况158
四十七、土地改革时期以及“四固定”时期已经划给农民使用的土地属于集体土地158
四十八、可以变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情形158
四十九、乡镇、村兴建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占用的集体土地,为其确认土地所有权159
五十、相邻农民集体之间因生产、生活便利相互调整土地,按调整后的土地现状确认土地所有权规则159
五十一、对农村集体土地已支付征地补偿费,但尚未征收报批的确权规则159
五十二、乡(镇)或村办企事业单位占用的集体土地,可以确认乡(镇)或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情况159
五十三、农村的中小学、幼儿园所占土地,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规则160
五十四、在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时,审核建设单位占用土地的具体时间161
五十五、权属调查中出现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规则161
五十六、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基本程序161
五十七、申请解决土地权属争议161
五十八、不作为土地争议受理的案件162
五十九、土地权属争议和土地侵权的区别162
六十、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162
六十一、土地登记的定义、内容162
六十二、土地登记的作用163
六十三、土地登记机关163
六十四、宗地统一代码的作用163
六十五、土地登记申请按规定不予登记发证的情况163
六十六、土地登记出现错登、漏登的处理规则164
六十七、查询人查询土地登记资料应提交的材料164
六十八、土地权利证书丢失情况下的处理规则164
六十九、检查验收的组织164
七十、县级自查的内容165
七十一、地市级验收的内容165
七十二、省级检查的内容165
七十三、国家级抽查的内容165
七十四、检查验收资料准备166
七十五、检查验收的方法与内容166
第五章 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程169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本定位169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目标170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原则171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要求173
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内容174
六、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步骤179
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保障机制182
第六章 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规则189
一、农民群众在承包经营权确权中的主体地位189
二、确权确地确股规则189
三、审核调查信息公示规则190
四、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查清规则191
五、指界确认规则191
六、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确权规则192
七、境外企业、组织和个人租赁集体土地的处理规则192
八、当年等级折算问题的处理规则192
九、土地承包合同各类情况的处理方式192
十、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规则193
十一、承包经营纠纷处理规则194
十二、以承包农户为基本单位,按照“一户一簿”原则确定、制作登记簿194
十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规则194
十四、信息应用平台建设规则195
十五、档案管理制度195
十六、部门协调机制196
十七、调解仲裁机制197
十八、土地承包方案不全或缺失问题的处理规则197
十九、农户家庭成员将户籍关系全部迁入设区的市、家庭成员全部死亡及全家迁入国外等问题的处理规则198
二十、自留地、自留园、自留山等问题的处理规则198
二十一、农户自行开垦的土地的处理原则198
二十二、责任田和口粮田问题的处理规则198
二十三、国家所有依法由村集体使用土地问题的处理规则198
二十四、所有权有争议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登记的处理规则199
二十五、村组范围内公益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户修建住房占用部分承包地问题的处理规则199
二十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概念199
二十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法律效力199
二十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200
二十九、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内容201
三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承包地范围202
三十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基础202
三十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规定203
三十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内容203
三十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操作流程204
三十五、家庭承包和其他承包方式的区别则205
三十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和转让的区分206
三十七、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记载的土地承包起止时间的确定207
三十八、承包地的调查结果的签字主体207
三十九、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订立后对承包地进行过调整的村社,确定承包地面积的规则207
四十、因自然灾害毁损的土地的确权登记规则207
四十一、已经消亡的家庭承包户的土地确权登记的规则208
四十二、农户私自占用的田间路、沟渠等耕种的土地确定为承包面积208
四十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约定之外的地块确权登记的规则208
四十四、农户流转的家庭承包地确权登记规则208
四十五、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被依法征用的确权登记规则209
四十六、农户因人口数量变化要求增减承包地209
四十七、外出务工人员的承包地的确权登记规则209
四十八、承包户全家迁入小城镇居住,但户口仍在农村的,承包地的确权登记规则210
四十九、在城镇落户的承包户如何进行确权登记210
五十、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户口的承包地如何处理210
五十一、集体供养的“五保户”承包地如何进行确权登记210
五十二、原来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处理规则210
五十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违反民主议事程序,也未采取招标、拍卖或公开协商方式发包的土地的确权登记规则211
五十四、农户在未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私自流转给他人经营的土地的确权登记规则211
五十五、流转合同约定期限超过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的确权登记规则211
五十六、当事人订立的流转合同约定的标的、期限、四至、位置不明的土地的确权登记规则211
五十七、农户之间买房带地,但合同中对所流转的土地没有作出明确约定的,进行确权登记的规则212
五十八、非法倒卖、流转的承包地给予确权登记的规则212
五十九、集体经济组织发包土地超过法律规定最高期限的,进行确权登记的规则212
六十、夫妻离婚后,原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的规则212
六十一、已经改变农业用途的承包地登记规则213
六十二、1996年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时,对独生子女奖励的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的规则213
六十三、1996年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时,非农户口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和承包期内全家迁到设区的市转为非农户口的确权登记规则214
六十四、2003年3月1日前全户户籍迁出和全户农转非已经收回的承包地处理规则214
六十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不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多份土地的,进行确权登记的规则214
六十六、未参加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的农户主张第一轮承包期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的确权规则214
六十七、未报集体经济组织备案的承包地互换合同是否有效215
六十八、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不一致的处理规则215
六十九、退耕还林土地的登记215
七十、农户开垦荒地和复耕土地的登记216
七十一、规划整理的土地登记216
七十二、合并村民小组的承包土地登记216
七十三、出嫁女和入赘男的承包地登记216
七十四、移民搬迁农民的承包地登记217
七十五、迁回原籍农户的承包地登记217
七十六、按当地习惯计算面积的土地登记217
七十七、“空挂户”问题的处理218
七十八、机动地问题的处理218
七十九、附属地及实测土地差异的处理218
八十、在确权登记时,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人的确定规则219
八十一、家庭承包户部分成员已是国家财政供养人员能否确定为承包经营权共有人219
八十二、农户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确权规则219
八十三、至今没有开展二轮承包的地方确权登记颁证的规则219
八十四、对于在确权中个别农户有调地要求的处理规则220
八十五、承包人的家庭消亡认定规则220
八十六、集体投资或国家投资新开垦的耕地如何确权220
八十七、违法违规多分的土地确权登记规则221
八十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的主要内容221
八十九、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中,承包户要求分户与合户的处理规则221
九十、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规则222
九十一、现役军人、在校大中专学生、服刑人员的确权登记规则222
九十二、家庭承包方的代表确定规则222
九十三、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代表确定规则222
九十四、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地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222
九十五、登记的时效期间223
第七章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程227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性问题227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本步骤233
三、宅基地确权规则241
四、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成果的形成与使用241
第八章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规则253
一、宅基地使用权主体253
二、超面积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历史处理规则254
三、违法宅基地和违法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254
四、已发证面积与调查核实面积不一致问题的处理规则254
五、农村一户多宅问题的处理规则255
六、关于农村集体住宅小区按整体住宅小区宗地依据审批文件确定宗地界线调查确权予村农民集体255
七、界址调查要求255
八、指界人缺席或不签字的处理规则256
九、不予登记或暂缓登记的情形256
十、存量宅基地自愿退出和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258
十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规则259
十二、扩建住宅、接受转让、购买房屋取得的宅基地的确权规则261
十三、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的处理规则261
十四、离异夫妻的原有宅基地使用权申请登记的,应以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为土地权属来源,进行登记261
十五、原户主死亡而由其继承人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应凭当地派出所出具的最新户口簿以及公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261
十六、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程序261
十七、当事人申请宅基地登记应当提交的申请材料263
十八、权属来源证明264
十九、对已处理但不符合补办用地审批手续违法超占宅基地的确权规则265
二十、拆旧建新的确权规则265
二十一、独立于主宅外的附属用房确权规则265
二十二、因继承或分家析产的确权规则266
二十三、农村村民农转非或迁居前在原籍经批准取得的宅基地,或因离退休等回原籍落户定居无住房经批准取得的宅基地确权规则266
二十四、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农村村民,在本农民集体成员之间,通过购买、兑换、接受赠与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等方式取得的宅基地确权规则266
二十五、因历史原因,农村村民一户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时规定面积标准处罚后办理了用地手续的确权规则267
二十六、“小产权房”处理规则267
二十七、生产性附属用地确权规则267
二十八、同音不同字情况的处理267
二十九、房产证与土地证上权利人不一致情况的确权规则267
三十、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予以登记发证的三种情形268
三十一、对经批准的集体土地上的多层、高层住宅确权规则268
三十二、村民拆除房屋腾出的宅基地确权规则268
本书附录271
附录1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集体土地确权的制度性依据目录271
附录2 2005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摘录276
附录3本书参照的各地集体土地确权工作规范性文件目录288
附录4本书参照的各地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工作规范性文件目录294
附录5本书参照的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规范性文件目录299
附录6本书参照的各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规范性文件目录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