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媒介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研究 从内地到边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强著(内蒙古财经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941002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作用-政治动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媒介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研究 从内地到边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播媒介与社会动员1
1.1 网络社会化传播媒介1
1.1.1 社会化媒介1
1.1.2 社会化媒介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2
1.2 社会动员3
1.2.1 关于社会动员的定义研究3
1.2.2 关于社会动员的研究综述5
1.3 网络社会动员7
1.3.1 网络社会动员与研究回顾7
1.3.2 网络媒介社会动员与传统媒介社会动员的比较10
1.3.3 媒介变迁对社会动员方式的影响11
第二章 媒介变迁对社会动员方式、效果的影响12
2.1 传统媒体社会动员12
2.1.1 传统媒体与传统社会动员的研究12
2.1.2 传统媒体社会动员特征14
2.1.3 网络社会动员的特征15
2.2 动员活动的组织方式16
2.2.1 动员活动组织过程16
2.2.2 传统媒体在动员活动中的作用17
2.3 媒体在“学雷锋月”的相关新闻报道17
2.3.1 《中国青年报》在“雷锋月”相关新闻内容分析17
2.3.2 新浪微博在“雷锋月”相关新闻内容分析20
2.3.3 媒体变迁中“学雷锋活动”社会动员效果分析23
2.4 媒体变迁中社会动员要素的变化24
2.4.1 媒体变迁中社会动员参与者的变化24
2.4.2 网络空间的社会阶层与动员25
2.4.3 地域空间在社会动员中的影响27
2.5 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社会动员新要素的形成28
2.5.1 网络社会动员中发起者的变化28
2.5.2 民众在社会动员中的变化29
第三章 网络社交媒体在个人发起社会动员中的作用31
3.1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背景32
3.1.1 相关概念32
3.1.2 相关研究背景34
3.2 相关研究现状35
3.2.1 网络社会动员的负面效果及应对方案研究35
3.2.2 网络社会动员的政府公共管理研究35
3.2.3 针对不同发动主体的研究36
3.2.4 网络社会动员不同发展时期的规律研究36
3.2.5 针对网络动员事件个案的研究37
3.3 网络动员的信息来源37
3.3.1 信息来源的分类及可信度37
3.4 个人网络动员的全媒体信息表达41
3.4.1 个人网络动员信息的呈现41
3.4.2 个人网络表达的媒介优势42
3.5 个人网络传播的环境和平台43
3.5.1 传统机构媒介主导下的传媒环境分析43
3.5.2 社交网络中个人传媒环境的变化44
3.6 个人网络动员信息扩散方式分析46
3.6.1 个人网络动员信息的传播阶段47
3.6.2 个人网络动员信息对社会组织的影响扩散48
3.7 个人网络动员信息扩散的社会心理因素49
3.7.1 网络群体行动的社会心理50
3.7.2 网络动员的群体利益与情感表达51
第四章 意见领袖对网络社会动员效果的影响53
4.1 从传统意见领袖到网络意见领袖53
4.1.1 媒介变迁中的意见领袖理论53
4.1.2 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55
4.2 意见领袖在网络社会动员中的作用58
4.2.1 意见领袖参与网络社会动员的过程分析58
4.2.2 网络意见领袖发布动员的表达特点62
4.3 网络意见领袖发动社会动员的传播模式65
4.3.1 多时段重复发布65
4.3.2 强关系网络的意见领袖协同呼应66
4.3.3 互动引导中实现动员信息传播的深入和广泛66
第五章 网络谣言与社会动员68
5.1 引言68
5.1.1 网络谣言引发社会行动的事件分析68
5.1.2 网络谣言引发社会行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70
5.1.3 网络谣言分析的材料选择与角度72
5.2 “抢盐”风潮中谣言特点分析73
5.2.1 “抢盐”事件演变回顾73
5.2.2 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的特点75
5.2.3 “抢盐”谣言的内容特点78
5.3 新媒体谣言与社会群体行为80
5.3.1 “抢盐”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80
5.3.2 新媒体环境中社会关系网络对“抢盐”谣言传播的影响84
5.3.3 网络社交媒体谣言对群体行为的影响87
5.4 新媒体谣言与社会动员91
5.4.1 抢盐谣言的“集体认同”基础91
5.4.2 传统媒体阻止谣言扩散乏力94
5.4.3 “短命”的谣言——新媒体的自净功能99
5.5 结语101
附录103
第六章 中美网络社交媒体社会动员方式比较研究104
6.1 引言105
6.1.1 中美网络社交媒体事件的案例选择105
6.1.2 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动员105
6.1.3 美国典型网络社交媒体概述106
6.2 中美网络社交媒体在突发灾害救助动员中的作用比较107
6.2.1 美国桑迪飓风(Hurricane Sandy)救援行动108
6.2.2 中国海南香蕉滞销事件114
6.2.3 中社交媒体动员救助案例的比较讨论118
6.3 中美网络社交媒体在普通民众利益争取行动中的作用比较119
6.3.1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Occupy Wall Street)119
6.3.2 中国:大连反PX项目群体行动123
6.3.3 中美案例的比较分析125
6.4 从中美社交媒体看网络动员的实现条件127
6.4.1 网络动员与传统社会动员的差异127
6.4.2 网络动员实现的基本条件127
6.5 中美网络动员的对比分析130
6.5.1 社会化媒体在中美社会动员中的作用对比130
6.5.2 在中国社会进行网络动员所面临的问题131
第七章 社交网络媒介对社会动员的组织模式影响研究134
7.1 引言134
7.1.1 民众发起网络动员中协调机制的研究意义134
7.1.2 草根网络动员中的组织形态135
7.2 网络动员中虚拟组织的形成及其作用136
7.2.1 草根网络动员中的虚拟组织案例分析136
7.2.2 网络动员中虚拟化组织的形成要素144
7.2.3 虚拟化组织的形成和动员模式149
7.2.4 网络动员中虚拟组织的组织传播152
7.3 网络动员中虚拟组织的人际关系154
7.3.1 虚拟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分类154
7.3.2 虚拟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建立155
7.4 网络媒介影响虚拟组织形成的因素158
7.4.1 虚拟组织形成的心理因素158
7.4.2 虚拟组织形成的文化和情感因素161
7.4.3 虚拟组织形成的媒介因素162
7.5 结论163
第八章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动员与族群表达165
8.1 绪论165
8.1.1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关注特点与意义165
8.1.2 微博中蒙古族特征用户话语关注倾向分析167
8.2 微博的转发机制与族群共识175
8.2.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社会关注与利益动员175
8.3 微博中少数族群文化价值的表达与交互183
8.3.1 微博评论中的不同族群文化交互183
8.3.2 微博评论拓展了少数族群的公共话语空间185
8.3.3 个案分析:牧民为航天城搬迁事件186
8.4 网络社交媒介中的族群认同189
8.4.1 族群的媒介认同空间不断扩大189
8.4.2 文化背景差异对网络族群互动的影响191
8.5 族群间公共沟通渠道的建立192
8.5.1 网络社交媒体提供了族群交流平台192
8.5.2 少数族群的网络跨文化交流193
8.5.3 重视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族群利益表达194
8.6 结语195
参考文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