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心脏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心脏病学
  • 周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3415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949页
  • 文件大小:196MB
  • 文件页数:9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心脏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论治篇3

卷一 基础理论3

第一章 概论3

第一节 中医对心与心脏的认识3

第二节 中医心脏病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7

第三节 中医心脏病学理论特点8

第四节 研究中医心脏病学的意义14

第二章 心藏象学说19

第一节 心藏象的解剖基础及含义19

第二节 心藏神23

第三节 心主血脉25

第四节 心主神志28

第五节 心主行血32

第六节 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33

卷二 病机与治法研究37

第一章 病机研究37

第一节 气滞37

第二节 血瘀43

第三节 痰浊48

第四节 寒凝55

第五节 心阳虚61

第六节 心阴虚68

第七节 心气虚73

第二章 治法研究80

第一节 活血法80

第二节 利湿法85

第三节 益气法91

第四节 温阳法94

第五节 滋阴法98

第六节 其他治法103

卷三 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109

第一章 心悸109

第一节 病因病机109

第二节 诊断要点113

第三节 类证鉴别114

第四节 辨证论治114

第五节 其他疗法117

第二章 胸痹120

第一节 病因病机121

第二节 诊断要点123

第三节 类证鉴别124

第四节 辨证论治125

第五节 其他疗法127

附:真心痛130

第三章 眩晕135

第一节 病因病机135

第二节 诊断要点137

第三节 类证鉴别137

第四节 辨证论治138

第五节 其他疗法141

第四章 不寐145

第一节 病因病机145

第二节 诊断要点149

第三节 类证鉴别149

第四节 辨证论治150

第五节 其他疗法153

第五章 喘证155

第一节 病因病机155

第二节 诊断要点157

第三节 类证鉴别159

第四节 辨证论治160

第五节 其他疗法163

第六章 水肿165

第一节 病因病机165

第二节 诊断要点167

第三节 类证鉴别168

第四节 辨证论治170

第五节 其他疗法172

第七章 厥脱174

第一节 病因病机174

第二节 诊断要点177

第三节 类证鉴别178

第四节 辨证论治178

第五节 其他疗法181

第二篇 临床应用篇185

卷四 临床基础185

第一章 心脏病常用中医诊断185

第一节 望诊185

第二节 闻诊189

第三节 问诊190

第四节 切诊193

第二章 心脏病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197

第一节 心脏病的病史采集197

第二节 心脏的体征采集198

第三章 心脏病常用西医诊断202

第一节 血液检查202

第二节 电生理检查207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209

第四节 动态血压监测216

第五节 其他检查217

第四章 心脏病常见症状218

第一节 胸痛218

第二节 呼吸困难222

第三节 心悸225

第四节 晕厥229

第五节 水肿233

第六节 发绀236

第七节 咯血241

卷五 临床治疗245

第一章 心力衰竭245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245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265

第二章 心律失常273

第一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273

第二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282

第三节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92

第三章 血压异常306

第一节 高血压病306

第二节 低血压322

第四章 血脂异常330

第五章 冠心病349

第一节 心绞痛349

第二节 心肌梗死375

第六章 心脏瓣膜病386

第一节 风湿热386

第二节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400

第三节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420

第四节 乳头肌功能不全430

第七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437

第一节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437

第二节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446

第八章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456

第九章 心肌疾病469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469

第二节 扩张型心肌病488

第三节 肥厚型心肌病504

第四节 限制型心肌病和其他特异性心肌病512

第十章 心包炎522

第十一章 心源性休克534

第十二章 主动脉和肺血管病543

第一节 主动脉疾病543

第二节 肺源性心脏病548

第三节 肺动脉栓塞558

第十三章 肺动脉高压564

第十四章 梅毒性心脏病569

第十五章 其他心脏病574

第一节 免疫性心脏病574

第二节 糖尿病心肌病588

第十六章 心脏病治疗学及康复治疗601

第一节 心脏病治疗学601

第二节 心脏康复治疗612

第三篇 古今方药篇619

卷六 常用中药619

第一章 补虚药619

第二章 燥湿化痰药627

第三章 活血化瘀药630

第四章 开窍药639

第五章 利水化湿药642

第六章 祛风湿药646

第七章 平肝息风药648

第八章 理气药655

第九章 清热药662

第十章 收涩药672

第十一章 安神药674

第十二章 温里药678

第十三章 消食药683

第十四章 解表药686

卷七 常用中成药689

第一章 活血(祛痰)剂689

第二章 安神剂697

第三章 开窍剂700

第四章 补益剂701

卷八 常用古方707

第一章 解表剂707

第二章 泻下剂710

第三章 和解剂713

第四章 清热剂717

第五章 补益剂720

第六章 安神剂725

第七章 理血剂728

第八章 祛湿剂732

卷九 现代验方735

第一章 心力衰竭735

第二章 心律失常737

第三章 高血压739

第四章 血脂异常741

第五章 冠心病742

第六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45

第七章 心肌疾病747

第八章 肺源性心脏病749

第四篇 专家经验篇753

卷十 中医名家治疗心脏病经验753

邓铁涛753

阮士怡759

颜德馨763

路志正771

周次清776

任继学783

陈可冀785

火树华791

沈宝藩794

张学文799

黄春林805

严世芸809

史载祥816

张伯礼822

第五篇 科研方法篇831

卷十一 思路方法831

第一章 中医心脏病研究方法831

第二章 中医心脏病学研究程序835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选题835

第二节 研究课题的要求837

第三章 中医心脏病研究设计方法应用841

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841

第二节 设计方法843

第三节 设计中常见的错误847

卷十二 实验研究851

第一章 中医心脏病的实验设计851

第二章 中医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制作860

第一节 动物模型制作的要求860

第二节 常用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861

卷十三 临床研究869

第一章 中医心脏病临床研究选题869

第一节 中医心脏病临床研究步骤869

第二节 中医心脏病临床研究要求872

第二章 中医心脏病的临床研究875

第一节 中医心脏病临床研究的思路875

第二节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876

第三节 中医心脏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对策与展望878

第三章 中医心脏病疗效评估方案与诊疗指南882

卷十四 研究内容885

第一章 中医心脏病“证”的研究885

第一节 “证”本质研究885

第二节 中医心脏病诊疗规范和标准的研究890

第二章 中医心脏病治法研究893

第一节 中医治法的历史沿革893

第二节 中医心脏病治法的临床应用895

第三章 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898

第一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要求898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901

第四章 循证医学与中医心脏病904

第一节 概念904

第二节 证据904

第三节 应用911

第六篇 发展思考篇917

卷十五 中医心脏病学发展现状917

第一章 中医心脏病学的理论与实践917

第一节 中医学对心脏病的认识917

第二节 中医心脏病学的临床研究918

第三节 中医心脏病学的基础研究924

第四节 中医心脏病学的规范化研究927

第二章 中医心脏病学术传承与发展933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应用研究在国外937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观察937

第二节 中医药防治心脏病的实验研究939

卷十六 中医心脏病学的发展与思考941

第一章 中医心脏病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941

第二章 中医心脏病学发展方向的思考943

附录9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