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用电阻率表征水泥混凝土结构形成动力学及性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用电阻率表征水泥混凝土结构形成动力学及性能
  • 魏小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5325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6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80页
  • 主题词:水泥-混凝土结构-电阻率-测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用电阻率表征水泥混凝土结构形成动力学及性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电阻率的基本概念及测试方法1

1.1 电阻率和电导率的基本概念1

1.2 水、海水以及水泥浆液相的导电性能和离子特性3

1.3 多孔材料的电阻率8

1.4 有电极电阻率测试方法10

1.5 无接触电极电阻率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11

1.5.1 无接触电极电阻率测试仪基本组成11

1.5.2 无接触电极电阻率测试仪操作步骤12

1.6 无接触电极电阻率测试的优点17

2 电阻率法表征水灰比和水泥强度等级对水泥浆水化过程的影响20

2.1 水灰比和龄期对孔隙率的影响21

2.2 试验材料、配合比及测试方法23

2.3 水灰比对水泥浆体电阻率曲线的影响24

2.4 24h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关系26

2.5 水灰比对水泥浆体电阻率微分曲线的影响及特征点的物理意义27

2.6 水泥浆体电阻率时间对数曲线和结构形成动力学参数31

2.7 水化减速期动力学参数Km与抗压强度的关系32

2.8 不同水泥等级对水泥浆体电阻率曲线的影响33

2.9 水灰比为0.4的水泥浆体24h的电阻率与水泥胶砂强度间的关系35

2.9.1 电阻率测试36

2.9.2 水泥胶砂的拌制和抗压强度测试36

2.9.3 水泥净浆电阻率与胶砂强度的关系37

2.10 本章小结38

3 基于电阻率曲线特征点的计算机模拟42

3.1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水泥水化研究进展42

3.2 水泥水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46

3.2.1 随机生成水泥基材料的二维微观结构47

3.2.2 计算机模拟水泥颗粒的生长过程48

3.2.3 确定水泥水化模拟中的速率参数51

3.3 计算机模拟不同水灰比水泥水化的实例53

3.4 本章小结55

4 用电阻率法和水化热法表征水化动力学过程的内在关系59

4.1 前言59

4.2 实验61

4.2.1 原材料和样品制备61

4.2.2 电阻率测试62

4.2.3 水化热和抗压强度63

4.3 结果与讨论63

4.3.1 基于电阻率和水化热发展的水化阶段的比较63

4.3.2 粉煤灰掺量和不同水泥对水泥浆体电阻率的影响65

4.3.3 粉煤灰掺量和不同水泥对水泥浆体水化热的影响67

4.3.4 基于电阻率和水化热的水化动力学参数及比较67

4.3.5 24h的水化热和24h的电阻率的相互关系72

4.3.6 水化热方法和电阻率方法的对比73

4.4 本章小结74

5 基于电阻率法的计算机模拟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影响的研究76

5.1 引言76

5.2 原理和方法76

5.2.1 缓凝剂的缓凝机理76

5.2.2 基于电阻率法的计算机模拟77

5.3 试验材料和方法78

5.3.1 试验材料及样品配合比78

5.3.2 试验方法79

5.4 结果与讨论80

5.4.1 缓凝剂对凝结时间的影响80

5.4.2 缓凝剂对抗压强度和水化度的影响80

5.4.3 水泥浆体的电阻率发展曲线和电阻率微分曲线82

5.4.4 计算机模拟掺有缓凝剂浆体的水泥水化过程85

5.4.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掺有缓凝剂浆体的微观结构变化90

5.5 本章小结91

6 用电阻率法确定混凝土结构形成的发展阶段及其动力学参数94

6.1 材料准备和测试方法96

6.1.1 原材料96

6.1.2 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的配制96

6.1.3 电阻率测试方法97

6.2 测试结果和讨论98

6.2.1 水灰比为0.4和0.5时不同骨料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98

6.2.2 基于电阻率微分曲线划分混凝土的结构形成阶段99

6.2.3 相同水灰比条件下不同骨料体积分数对特征点的影响102

6.2.4 相同骨料体积分数条件下不同水灰比对峰值点的影响103

6.2.5 电阻率时间对数曲线和混凝土结构形成动力学参数103

6.3 本章小结108

7 用电阻率法确定混凝土凝结时间111

7.1 凝结的定义和重要性111

7.2 用贯入阻力法测量凝结时间112

7.3 用电阻率表征凝结时间113

7.4 混凝土的非正常凝结118

8 相分布、化学收缩和自收缩122

8.1 变形的类型122

8.2 Powers公式及基于水化度的相组成123

8.3 化学收缩128

8.3.1 化学收缩的概念128

8.3.2 化学收缩测试方法130

8.3.3 化学收缩与水化过程的关系131

8.3.4 化学收缩与电阻率的关系133

8.4 自收缩135

8.4.1 自收缩的概念135

8.4.2 自收缩的测试方法136

8.4.3 起点测定时间对自收缩结果的影响138

8.4.4 自收缩的机理139

8.4.5 自收缩和化学收缩的内在关系140

8.4.6 自收缩的影响因素141

9 由粉煤灰水泥浆体认识电阻率表征化学收缩及自收缩的关系149

9.1 实验151

9.1.1 原材料与水泥基浆体配制151

9.1.2 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测定152

9.1.3 电阻率测试152

9.1.4 化学收缩测试153

9.1.5 自收缩测试153

9.2 结果与讨论154

9.2.1 水泥浆体的电阻率ρ(t)、结构密实速率常数K及抗压强度f之间的关系154

9.2.2 水泥浆体的化学收缩及其与电阻率的关系155

9.2.3 自收缩发展曲线及其与电阻率的关系157

9.2.4 自收缩与线性化学收缩的比例关系159

9.3 本章小结161

编后记1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