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信息环境中的新型跨国犯罪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球化信息环境中的新型跨国犯罪研究
  • 于志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7682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跨境犯罪-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球化信息环境中的新型跨国犯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国新问题:偷渡入境犯罪视野下偷渡犯罪刑事政策的重构1

第一节 外国人偷渡入境:城市、国家的国际化与偷渡犯罪的发展趋势2

一、北京出入境口岸近六年来的偷渡统计数据分析3

二、城市、国家的国际化与当前中国偷渡现象的新趋势17

第二节 城市、国家的国际化与制裁偷渡犯罪法律体系的准备不足22

一、以制裁“法出境”为中心的偷渡犯罪刑事立法和司法理念整体滞后23

二、新型偷渡行为涌现造成的司法尴尬24

三、偷渡犯罪和相关犯罪在衔接上的缺憾31

四、偷渡犯罪中“驱逐出境”制度的适用不足34

第三节 城市、国家的国际化与未来制裁偷渡犯罪的刑事立法对策36

一、重构顺应时代变化的中国偷渡犯罪刑事政策36

二、偷渡犯罪罪名体系及相关罪名体系的重构40

三、偷渡犯罪中“驱逐出境”制度的增设47

第二章 流入犯罪之一:在华外国人犯罪的规律分析与应对策略50

第一节 城市和国家发展视野中外国人犯罪52

一、外国人犯罪的域外考察——发达国家外国人犯罪的一般检索52

二、外国人犯罪的国内考察——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外国人犯罪54

第二节 以北京近10年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在华外国人犯罪的特征和规律分析57

一、在京外国人犯罪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征58

二、在京外国人犯罪的罪名分布特征61

三、在京外国犯罪人的来源地特征64

四、在京外国犯罪人的个体特征66

五、在京外国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特征68

第三节 城市、国家的角色转型与外国人犯罪应对体系的滞后69

一、刑事立法、司法的自我错误定位和理念缺失69

二、刑事实体法的体系性滞后70

三、刑事程序法中的历史残留:超国民待遇71

四、刑事司法中的过度礼遇:不自觉地贬损司法主权72

五、刑事司法的经验不足:驱逐出境的混乱表现74

第四节 世界城市、大国地位的法律准备:以刑事立法和司法为视角76

一、重构符合大国地位的外国人犯罪刑事政策76

二、设置顺应国际人口流动趋势的出入境犯罪罪名体系80

三、完善预防外国人再次犯罪的刑罚制度85

四、全球化趋势下刑法适用范围的扩张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强化88

第三章 流入犯罪之二:在华外国公司犯罪的规律分析与应对策略94

第一节 外国公司犯罪的一般性检视95

一、外国公司犯罪的肇始及域外考察95

二、在华外国公司犯罪的宏观审视98

第二节 以100个随机案例为基础的在华外国公司犯罪的现状分析100

一、在华外国公司商业贿赂犯罪的整体状况和发展特征100

二、在华外国公司犯罪的罪名分布特征102

三、在华外国公司犯罪的行业分布特征105

四、在华外国公司犯罪的案件“审判机构”特征108

五、涉案外国公司的个体特征109

第三节 在华外国公司犯罪与当前中国制裁策略的缺憾111

一、时代背景:异化的招商引资政策对于刑事司法政策的挤压和侵蚀111

二、立法结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双重问题113

三、司法失衡:刑事司法中的过度礼遇114

第四节 在华外国公司犯罪与中国刑法的应对策略116

一、构建符合时代背景的外国公司犯罪刑事政策与罪名体系116

二、中国经济角色转变中刑事立法和司法理念的转换120

三、双重管辖视野下的中国立场122

第四章 由内而外: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公民跨国犯罪的规律分析与制裁思路131

第一节 中国公民跨国犯罪的时代背景和数据分析131

一、中国公民跨国犯罪频发的背景因素: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132

二、以340个随机案例为样本的规律分析134

第二节 中国公民跨国犯罪的治理难点与司法困境146

一、中国公民实施跨国犯罪的治理难点146

二、中国公民实施跨国犯罪的司法困境149

第三节 中国公民跨国犯罪刑事制裁的体系化思考151

一、管辖权组合适用思路的调整151

二、构建全新的制裁跨国犯罪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机制153

第五章 由外而内: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规律分析与制裁思路155

第一节 网络开设赌场犯罪日趋活跃的根源:信息时代的赌博活动进入网络空间156

一、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深层成因——网络代际性转型的演进156

二、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外层动力——网络犯罪优势特性的推动160

第二节 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规律分析:基于100个随机搜索案例的数据统计163

一、网络开设赌场犯罪宏观趋势:基于时间和空间的分析163

二、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客观表现:行为方式和共犯形式分析165

三、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国际犯罪属性:跨境因素的专门考察167

四、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资金规模:赌资总数额的计算169

五、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特殊问题:单位犯罪形态和财产刑适用的探究171

第三节 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刑法应对困境:时代转型期的刑事法律准备不足172

一、困境的现实背景——“网络化”引发的危害性加剧和国际性凸显172

二、定性模式困境——不同场域下开设赌场行为界定的混乱178

三、定量标准的困境——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社会危害性准确评价180

第四节 网络开设赌场犯罪制裁的完善:基于宏观思路和具体路径的双重考量186

一、宏观思路:树立正确的网络开设赌场犯罪制裁理念186

二、司法路径:网络开设赌场犯罪的重新解释189

三、赌博非犯罪化趋势和国际司法合作的开展200

第六章 内外对流:网络恐怖活动犯罪与中国法律应对203

第一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时代背景: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的典型样本204

第二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数据分析:基于100个随机搜索案例的实证统计211

一、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212

二、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行为类型的统计分析215

第三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分析凸显刑法应对困境221

一、侦查诉讼的困境:网络恐怖活动犯罪难以发现和预防221

二、罪名体系的缺失:网络恐怖活动犯罪难以全面覆盖222

三、犯罪形态传统规则的偏差:网络恐怖活动犯罪难以合理评价225

四、管辖权限的限制:网络恐怖活动犯罪难以有效管辖226

第四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法律应对策略的体系化构建227

一、树立多重平台思维,强化网络恐怖犯罪打击机制228

二、完善反恐罪名体系,将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全面纳入刑法的打击半径229

三、调适犯罪形态评价规则,及时跟进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样态231

四、延伸普遍管辖范围,完善甚至起草国际反恐公约231

第七章 “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与《网络犯罪公约》的中国取舍237

第一节 《网络犯罪公约》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挑战237

一、《网络犯罪公约》的主要内容238

二、《网络犯罪公约》目前面临的质疑和挑战238

三、我国对于《网络犯罪公约》应持何种态度?241

第二节 质疑之一:《网络犯罪公约》在刑事实体法一侧的时代性脱节242

一、互联网的代际演变:网络犯罪内涵的质的变化242

二、《网络犯罪公约》的基础性局限:时代性脱节244

第三节 质疑之二:关于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再思考247

一、网络犯罪对于传统刑事管辖原则的冲击248

二、世界各国扩张刑事管辖权的冲动249

三、关于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中外争议250

第四节 “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与全新国际公约的客观需求252

一、信息时代跨国犯罪的趋势:传统犯罪的跨国化253

二、“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的到来:一个无法回避的演进趋势254

第五节 “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与刑事管辖权“中国规则”的基本思路255

一、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刑事管辖权规则:主客观相一致的实害联系原则255

二、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基本理念转型:“中国规则”的起草基础259

第八章 全球化信息时代中国参与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立场262

第一节 网络犯罪国际治理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合作机制263

一、网络犯罪国际治理的时代背景263

二、关于网络犯罪治理的现有国际协调机制简析265

第二节 借鸡下蛋还是另起炉灶:欧洲网络犯罪公约的中国取舍269

一、取舍的思考点之一: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应然定位是网络刑法典而非类罪条约270

二、取舍的思考点之二:技术犯罪已不再是当前网络犯罪的发展主流271

三、应有的结论:欧洲网络犯罪公约的时代局限与中国的选择274

第三节 中国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底线原则278

一、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构建平台278

二、公约实体法应当积极回应“跨国犯罪的信息化”和“传统公约犯罪的网络化”280

三、不可妥协的规则:以实害联系原则为基础的网络刑事管辖权的重构283

第四节 中国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力推主张287

一、应当主张公约增加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极端主义的内容287

二、应当主张公约增加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秩序性犯罪的行为289

第五节 网络犯罪时代中国的协助思路与中外立场调和292

一、技术上的协助思路:中外“犯罪”尺度的对接292

二、理念上的协助思路:网络主权原则的坚守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