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电源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信电源系统
  • 漆逢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8656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通信设备-电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信电源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1

1.1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组成1

1.1.1 集中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1

1.1.2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6

1.1.3 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6

1.1.4 一体化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7

1.2 低压交流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7

1.2.1 TN系统7

1.2.2 TT系统9

1.2.3 IT系统11

1.3 通信电源供电要求11

1.3.1 基础电源的供电质量指标11

1.3.2 供电可靠性12

1.3.3 安全供电13

1.3.4 电磁兼容性13

1.4 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18

1.5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19

1.5.1 触电事故的种类和触电形式19

1.5.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20

1.5.3 安全电压21

1.5.4 触电救护21

1.5.5 电气安全用具21

第2章 通信局(站)的交流变配电设备23

2.1 交流供电系统概述23

2.2 高压交流供电系统24

2.2.1 高压交流供电系统的组成24

2.2.2 高压配电方式24

2.2.3 两路市电供电的运行方式26

2.2.4 专用变电站(所)26

2.2.5 变电站(所)主接线27

2.3 高压开关柜29

2.3.1 高压开关柜分类29

2.3.2 常用高压电器29

2.3.3 高压开关柜的“五防”功能及倒闸操作相关技术要求31

2.4 降压电力变压器32

2.4.1 降压电力变压器的结构和类型32

2.4.2 降压电力变压器的规格33

2.4.3 降压电力变压器绕组接线方式33

2.5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33

2.5.1 低压配电系统33

2.5.2 常见的低压配电设备34

2.5.3 常见的低压配电电器36

2.6 功率因数补偿39

2.6.1 功率因数的概念39

2.6.2 功率因数补偿措施40

2.7 变配电设备的维护41

2.7.1 变配电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41

2.7.2 高压变配电设备的维护42

2.7.3 低压配电设备的维护43

第3章 通信局(站)的接地与防雷44

3.1 联合接地概述44

3.1.1 联合接地的定义与联合接地系统的组成44

3.1.2 室内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46

3.2 综合通信大楼的接地系统47

3.2.1 接地网47

3.2.2 接地引入线与接地汇集线47

3.2.3 各楼层接地系统的两种连接形式49

3.2.4 通信设备和其他设施的接地50

3.3 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系统52

3.3.1 基站地网52

3.3.2 基站的接地引入线54

3.3.3 基站的接地汇集线及接地汇流排54

3.3.4 基站的接地线与接地处理56

3.4 微波站与卫星地球站的接地系统56

3.4.1 微波站的接地系统56

3.4.2 卫星地球站的接地系统58

3.5 小型有线和无线通信站的接地系统58

3.5.1 市话接入网站和模块局的接地系统58

3.5.2 宽带接入点的接地59

3.5.3 小型无线通信站的接地系统60

3.6 接地电阻60

3.6.1 通信局(站)的接地电阻要求60

3.6.2 接地电阻的定义62

3.6.3 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62

3.6.4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65

3.7 通信局(站)防雷基本知识67

3.7.1 雷电危害的来源67

3.7.2 描述雷电的参数68

3.7.3 防雷区的划分69

3.7.4 浪涌保护器70

3.8 通信局(站)的防雷措施75

3.8.1 直击雷防护75

3.8.2 供电线路与电力变压器的防雷77

3.8.3 低压供电系统的防雷77

3.8.4 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线的防雷80

3.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维护81

3.9.1 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日常维护81

3.9.2 防雷与接地系统维护周期表81

3.9.3 限压型浪涌保护器的检测82

第4章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83

4.1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型号命名及工作原理83

4.1.1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型号命名83

4.1.2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结构83

4.1.3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84

4.1.4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特点86

4.2 全浮充工作方式86

4.2.1 浮充电压86

4.2.2 均充电压87

4.2.3 恒压限流充电88

4.3 蓄电池的放电特性89

4.4 蓄电池的容量及寿命90

4.4.1 蓄电池容量的概念90

4.4.2 蓄电池容量与放电率的关系90

4.4.3 蓄电池容量与电解液温度的关系91

4.4.4 蓄电池容量的选择91

4.4.5 蓄电池的寿命91

4.5 蓄电池组接入开关电源系统的方法92

4.6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安装与维护92

4.6.1 对蓄电池运行环境的要求92

4.6.2 对蓄电池安装与维护的一般要求93

4.6.3 蓄电池的充放电与浮充运行94

4.6.4 蓄电池的日常维护检测95

4.6.5 蓄电池常见故障分析96

第5章 整流电路与高频开关电源电路原理99

5.1 整流电路99

5.1.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99

5.1.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100

5.2 开关电源中的功率电子器件103

5.2.1 概述103

5.2.2 VMOS场效应晶体管104

5.2.3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105

5.3 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电路106

5.3.1 电感和电容的特性106

5.3.2 降压(Buck)式直流变换器107

5.3.3 升压(Boost)式直流变换器111

5.3.4 反相(Buck-Boost)式直流变换器113

5.4 隔离型开关电源电路114

5.4.1 单端反激(Flyback)式直流变换器115

5.4.2 单端正激(Forward)式直流变换器122

5.4.3 推挽(Push-Pull)式直流变换器124

5.4.4 全桥(Full-Bridge)式直流变换器129

5.4.5 半桥(Half-Bridge)式直流变换器132

5.5 集成PWM控制器136

5.5.1 概述136

5.5.2 电压型控制器举例136

5.5.3 电流型控制器举例140

5.6 边沿谐振型直流变换器144

5.6.1 硬开关PWM直流变换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144

5.6.2 移相控制全桥零电压开关脉宽调制直流变换器145

5.6.3 移相控制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开关脉宽调制直流变换器150

5.6.4 移相全桥软开关PWM变换器的集成控制器举例153

第6章 通信用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159

6.1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组成159

6.2 交流配电部分159

6.2.1 输入两路电源手动转换的交流配电主电路举例159

6.2.2 输入两路电源自动转换的交流配电主电路举例160

6.2.3 交流电压与电流的测量162

6.2.4 交流输入电源线的选用与接入162

6.3 高频开关整流器164

6.3.1 高频开关整流器的组成164

6.3.2 具有共模电感的抗干扰滤波器166

6.3.3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67

6.3.4 高频开关整流器主电路举例171

6.3.5 均流电路172

6.3.6 高频开关整流器的若干技术指标及其测量174

6.3.7 QZY-11型高低频杂音测试仪的使用方法177

6.4 直流配电部分178

6.4.1 直流配电主电路举例179

6.4.2 分流器与霍尔器件180

6.4.3 熔断器通断的检测181

6.4.4 直流馈线截面积的计算182

6.5 监控器183

6.5.1 监控器的主要功能183

6.5.2 开关电源系统的参数设置184

6.6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配置184

6.7 高频开关电源设备的维护185

6.7.1 维护基本要求185

6.7.2 维护周期表185

6.7.3 开关电源故障处理概述186

第7章 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UPS)188

7.1 UPS的基本组成及分类与选用188

7.1.1 UPS的基本组成188

7.1.2 UPS的分类188

7.1.3 UPS的性能分类代码190

7.1.4 UPS的选用191

7.2 正弦脉宽调制技术192

7.2.1 正弦脉宽调制(SPWM)基本原理192

7.2.2 SPWM单相半桥逆变器194

7.2.3 SPWM单相全桥逆变器196

7.2.4 SPWM三相桥式逆变器199

7.3 UPS中的整流器201

7.3.1 三相六管高频开关整流器201

7.3.2 6脉冲整流器204

7.3.3 12脉冲整流器210

7.4 静态开关213

7.4.1 静态开关主电路原理213

7.4.2 静态开关的应用214

7.5 锁相同步基本原理214

7.5.1 锁相环的组成214

7.5.2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215

7.6 UPS系统中蓄电池容量的选择215

7.7 UPS的串并联使用216

7.7.1 双机串联热备份工作方式217

7.7.2 并联冗余供电工作方式217

7.7.3 双母线供电系统218

7.8 UPS的电气性能指标218

7.8.1 通信用UPS的电气性能指标218

7.8.2 若干指标的含义219

7.9 UPS的安装与维护220

7.9.1 UPS安装注意事项220

7.9.2 UPS维护的一般要求221

7.9.3 UPS维护周期表222

7.9.4 UPS常见故障及处理222

第8章 油机发电机组225

8.1 油机发电机组的基础知识225

8.1.1 油机发电机组分类225

8.1.2 发动机的编号规则226

8.1.3 发动机常用术语227

8.2 油机发电机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27

8.2.1 柴油发电机组分类227

8.2.2 柴油发电机组的应用范围228

8.2.3 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28

8.2.4 柴油发电机组的构成229

8.2.5 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33

8.3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33

8.3.1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结构233

8.3.2 同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34

8.3.3 数码发电机简介234

8.4 柴油发电机组主要技术指标235

8.4.1 电气性能主要指标235

8.4.2 环境污染限值237

8.4.3 机组的耗油要求237

8.4.4 安全性238

8.4.5 可靠性238

8.4.6 自启动性能要求238

8.4.7 多台机组并机性能要求239

8.4.8 系统监控要求239

8.5 通信用油机发电机组的选用239

8.5.1 功率规定239

8.5.2 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选择240

8.5.3 油机输出功率的选择241

8.5.4 负载因素影响241

8.5.5 主要配套系统的选用241

8.5.6 移动通信基站固定油机发电机组242

8.5.7 移动通信基站固定油机发电机组的智能控制系统242

8.6 油机发电机组的使用与维护244

8.6.1 油机发电机组维护的基本要求244

8.6.2 移动式发电机组的维护245

8.6.3 油机发电机组的检查245

8.7 油机发电机组故障分析246

8.7.1 发电机组不能发电或电压过高过低246

8.7.2 发电机组频率不稳247

8.7.3 发电机组启动失败247

8.7.4 启动时发动机转动但不能点火248

8.7.5 发动机点火后停机或爆响248

8.7.6 发动机故障248

8.7.7 发电机故障查找248

第9章 机房空调249

9.1 制冷原理与主要部件249

9.1.1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249

9.1.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251

9.1.3 制冷剂、冷媒和冷冻油252

9.1.4 热泵型空调器原理252

9.1.5 制冷系统主要部件253

9.2 空调系统255

9.2.1 空气调节的基础知识255

9.2.2 涉及空调的通信机房环境要求257

9.2.3 房间空调器258

9.2.4 通信机房空调设备的类型261

9.2.5 通信机房所需空调总制冷量的估算262

9.3 空调设备的维护263

9.3.1 空调设备常见故障判断方法263

9.3.2 识别空调假性故障264

9.3.3 制冷系统常见故障——漏和堵265

9.3.4 空调设备故障检查及排除步骤266

9.3.5 通信用空调设备的维护266

第10章 通信局(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272

10.1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272

10.1.1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272

10.1.2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组网结构的多样性273

10.1.3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接口274

10.1.4 监控中心的结构274

10.1.5 SU的结构275

10.2 传输方式276

10.2.1 监控模块(SM)与监控单元(SU)之间的传输方式276

10.2.2 监控单元(SU)与上级监控中心之间的传输方式278

10.2.3 市(州)监控中心(SC或LSC)与省监控中心(PSC或CSC)之间的传输方式281

10.3 监控对象及内容281

10.3.1 中心机房的动力环境监控对象及内容282

10.3.2 移动通信基站的动力环境监控对象及内容284

10.4 现场采集简介285

10.4.1 非智能设备和环境量的数据采集285

10.4.2 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289

10.4.3 图像监控290

10.5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292

10.5.1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一般要求292

10.5.2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管理功能293

10.6 集中监控系统的使用维护294

10.6.1 日常使用和维护294

10.6.2 现场人员故障处理流程295

10.7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296

10.7.1 组网全IP化296

10.7.2 监控对象更全面,功能更完善296

10.7.3 监控系统的开放性应加强296

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