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话剧艺术史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田本相主编 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995534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话剧-戏剧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话剧艺术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田本相1
代绪论1
第一编 戏剧运动3
第一章 新剧的诞生3
第一节 中国人眼中的西方戏剧3
第二节 戏曲改良和学生演剧11
第三节 1907年·春柳社20
第二章 新剧的兴起30
第一节 王钟声和春阳社31
第二节 任天知和进化团35
第三节 春柳派演剧41
第三章 文明戏的兴衰51
第一节 郑正秋、新民社和“甲寅中兴”51
第二节 张石川与民鸣社56
第三节 新民社和民鸣社的戏剧特征63
第四节 文明戏的衰落66
第四章 陆镜若对早期话剧的贡献74
第一节 早期的戏剧活动75
第二节 陆镜若与日本新派剧78
第三节 陆镜若与《血蓑衣》85
第四节 陆镜若与文艺协会演剧研究所87
第二编 早期话剧与外来影响97
第一章 日本: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桥梁97
第一节 日本对中国早期话剧的作用97
第二节 日本的新派剧和新剧99
第三节 日本新派剧、新剧: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106
第二章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派剧110
第一节 早期话剧的诞生与新派剧舞台110
第二节 早期话剧在演出形式上效法日本新派剧113
第三节 早期话剧在演剧风格上师承日本新派剧117
第四节 早期话剧的东方特征121
第三章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剧124
第一节 春柳社与日本新剧124
第二节 光黄新剧同志社、开明社与日本新剧134
第四章 春柳社演出的外国剧目144
第一节 据欧洲浪漫派戏剧改编的剧目145
第二节 据日本固有新派剧改编的剧目155
第五章 春柳社演出剧目的审美特征及外来影响168
第一节 悲剧情感、情境的强化168
第二节 浓郁的日本新派剧情调174
第三节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179
第六章 早期新剧学习日本戏剧的历史经验184
第一节 照搬与移植:外国剧本的改编搬演问题185
第二节 模仿与借鉴:外来形式的吸纳扬弃问题187
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话剧的民族化问题189
附录:193
濑户宏:《不如归》与《家庭恩怨记》的比较193
向阳:西方佳构剧、通俗剧的译介对中国近代剧坛的影响201
第三编 曲折复杂的接受过程221
第一章 从《杜司克》到《热血》与《热泪》221
第一节 《杜司克》222
第二节 《热血》225
第三节 《热泪》231
第二章 佐藤红绿的三部作品240
第一节 从《云之响》到《社会钟》241
第二节 从《潮》到《猛回头》251
第三节 从《牺牲》到《牺牲》257
第三章 《血蓑衣》的来龙去脉265
第一节 小说《两美人》266
第二节 《血蓑衣》268
第三节 口述《血蓑衣》271
第四节 1909年东京上演《血蓑衣》考274
第四章 《野花》与《空谷兰》279
第一节 黑岩泪香的《野花》280
第二节 包天笑的《空谷兰》285
第三节 《空谷兰》的演出288
第四节 电影《空谷兰》295
第五章 另一种《姊妹花》300
第一节 伯莎·M·克莱(Bertha M Clay)的《多拉·索恩(Dora Thorne)》301
第二节 末松谦澄的《空谷山丹》303
第三节 菊池幽芳的《乳姊妹》305
第四节 新派剧《乳姊妹》307
第五节 春柳剧场的《姊妹花》309
第六节 笑舞台的《乳姊妹》311
第六章 从《爱海波》透视早期话剧的编剧及演出情况313
第一节 《爱海波》的主要剧情313
第二节 原作——英国的《The Bondman》317
第三节 日本的新派剧《Bondman》327
第四节 《爱海波》在改编上的特色334
第五节 《爱海波》的影响337
第七章 文明戏《拿破仑》及其相关戏剧作品342
第一节 从日本移植来的法国戏剧342
第二节 传统戏剧(改良京剧)中的拿破仑344
第三节 文明戏中的拿破仑347
第四节 有关拿破仑戏剧的翻译介绍349
第八章 《文艺俱乐部》与中国“新剧”353
第一节 《祖国》356
第二节 《猪之吉》358
第三节 《遗言》359
第四节 《牺牲》363
第五节 《厄尔巴之波》365
第六节 《杜斯克》367
第四编 早期话剧文学和演剧形态373
第一章 文明戏主要剧团的演出形态373
第一节 春阳社的演出373
第二节 进化团的演出375
第三节 春柳剧场的演出378
第四节 新民社的演出380
第二章 文明戏“连台本戏”的演出形态386
第一节 文明戏“连台本戏”剧目386
第二节 文明戏“连台本戏”情节与主题特征391
第三章 “连台本戏”的形成与特征398
第一节 “连台本戏”的来源398
第二节 “连台本戏”本数回目的形成与变化405
第三节 剧评家对于“连台本戏”的异议415
第五编 理论与批评419
第一章 对话剧审美特性的最初体认419
第一节 概述419
第二节 马二先生的新剧美学观432
第二章 一场关于文明戏前途和命运的大讨论436
第一节 新剧的性质437
第二节 新剧与旧剧之关系439
第三节 新剧家和女子演剧441
第四节 关于剧本创作的讨论445
第五节 关于戏剧理论的讨论448
附录:文明新戏社团概览454
后记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