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感染药学专业组组织编写;茹仁萍,武谦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8826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4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7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概论3
第1章 抗菌药物的PK/PD参数与合理用药3
第1节 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基本概念及参数3
一、抗菌药物药效学基本概念3
二、药效学常用参数3
第2节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参数3
第3节 抗菌药物的PK/PD参数4
第4节 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给药方案优化4
一、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4
二、不同类抗菌药物的PK/PD参数与给药方案优化4
第5节 PAE对制订给药方案的影响5
第2章 疾病状态对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7
第1节 疾病对药动学影响7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7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8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9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9
第2节 疾病状态下的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10
一、消化道疾病时的抗感染药物使用10
二、肝功能减退时的抗感染药物使用10
三、肾功能减退时的抗感染药物使用14
四、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19
第3章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2
第1节 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2
一、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22
二、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22
三、老年患者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23
第2节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4
一、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24
二、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24
三、儿童慎用的抗菌药物24
四、儿童禁用抗菌药物25
第3节 妊娠期妇女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5
一、妊娠期妇女的生理特点25
二、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25
三、妊娠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26
四、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27
第4节 哺乳期妇女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8
一、哺乳期妇女生理特点28
二、哺乳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28
三、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28
第5节 免疫缺陷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8
一、尽早开始经验治疗29
二、根据病原微生物选择抗菌药物29
三、免疫缺陷者感染的给药方法29
第4章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机制30
第1节 耐药性概述30
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概念30
二、病原微生物获得性耐药性产生类型30
第2节 耐药性机制30
一、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30
二、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31
第3节 克服和降低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措施32
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32
二、预防耐药菌的传播33
三、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和管理33
四、加强科学研究,寻找和研制新型抗菌药物34
第5章 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范35
第1节 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35
一、抗感染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35
二、抗感染药物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42
三、抗感染药物所致肝损害46
四、抗感染药物所致肾损害50
五、抗感染药物所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53
六、抗感染药物所致二重感染58
七、抗感染药物所致变态反应60
八、抗感染药物所致皮肤与软组织不良反应64
九、抗感染药物致其他系统不良反应67
第2节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72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72
二、影响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73
三、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77
四、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78
第6章 抗感染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不良作用的防范83
第1节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83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83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83
第2节 抗感染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86
第3节 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94
第4节 抗感染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防范111
一、防止毒副反应增加111
二、防止药物效应降低111
三、防止物理化学禁忌发生111
第7章 抗感染药物血药浓度监测113
第1节 血药浓度监测概述113
一、血药浓度监测的定义113
二、需要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和情况113
第2节 血药浓度监测的实施及主要测定方法114
一、TDM的实施流程114
二、取样时间的确定114
三、测定目标的确定114
四、血药浓度测定的主要方法114
五、结果分析与处理116
第3节 抗感染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见品种117
一、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117
二、糖肽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117
三、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118
四、其他抗感染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118
第4节 抗感染药物给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119
一、给药方案的设计119
二、血药浓度调整方法122
三、肾功能不全时的用药方案调整123
四、肝功能不全时的用药方案调整124
第8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127
第1节 抗感染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27
一、存在主要问题127
二、建议及对策129
第2节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30
一、基本原则130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131
三、抗感染药物治疗性使用原则131
四、抗感染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134
第3节 抗感染药物针对病原体的临床选择137
一、细菌感染目标治疗137
二、真菌感染目标治疗142
三、分枝杆菌感染目标治疗144
四、病毒感染目标治疗147
五、其他病原体感染目标治疗150
下篇 各论155
第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155
第1节 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155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155
二、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56
三、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157
四、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157
五、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158
第2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159
青霉素G159
青霉素V钾161
普鲁卡因青霉素162
苄星青霉素162
苯唑西林163
氯唑西林165
氟氯西林166
萘夫西林167
氨苄西林168
阿莫西林170
羧苄西林171
磺苄西林173
呋布西林174
哌拉西林175
阿洛西林176
美洛西林177
替卡西林179
第3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80
一、第1代头孢菌素180
头孢噻吩钠180
头孢唑林钠182
头孢拉定183
头孢氨苄185
头孢羟氨苄187
头孢硫脒188
二、第2代头孢菌素189
头孢呋辛189
头孢孟多酯钠191
头孢替安193
头孢尼西194
头孢丙烯196
头孢克洛198
三、第3代头孢菌素200
头孢噻肟钠200
头孢曲松钠201
头孢地嗪钠203
头孢哌酮钠205
头孢他啶207
头孢唑肟钠209
头孢克肟211
头孢泊肟酯212
头孢地尼214
头孢他美酯215
头孢布烯217
头孢匹胺钠218
四、第4代头孢菌素219
头孢噻利219
头孢匹罗220
头孢吡肟222
第4节 其他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224
一、头霉素类抗生素224
头孢西丁钠224
头孢美唑225
头孢替坦227
头孢拉宗钠228
头孢米诺钠229
二、碳青霉烯类及青霉烯类抗生素23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31
美罗培南233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234
厄他培南236
多尼培南237
比阿培南238
法罗培南钠239
三、氧头孢烯类抗生素240
拉氧头孢240
氟氧头孢钠242
氯碳头孢243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244
氨曲南244
第5节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245
一、有关内酰胺酶245
二、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作用246
三、常见β-内酰胺酶抑制剂246
四、青霉烷砜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246
五、代表药物247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247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8
阿莫西林舒巴坦251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253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5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5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257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58
第10章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266
第1节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概述266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研发进展266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266
三、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方式266
四、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67
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适应证267
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267
七、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267
第2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269
链霉素269
卡那霉素270
庆大霉素271
核糖霉素272
西索米星273
奈替米星273
阿米卡星274
阿司米星275
小诺米星276
妥布霉素277
异帕米星278
依替米星279
大观霉素279
第11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81
第1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概述281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概述281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281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281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282
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282
第2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82
红霉素282
阿奇霉素284
克拉霉素286
乙酰螺旋霉素287
乙酰麦迪霉素288
乙酰吉他霉素289
罗他霉素290
地红霉素290
琥乙红霉素291
依托红霉素293
吉他霉素293
交沙霉素294
麦白霉素295
麦迪霉素295
非达霉素296
第12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299
第1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299
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特点299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299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与临床评价299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300
五、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原则300
第2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301
四环素301
多西环素302
土霉素305
米诺环素306
美他环素308
替加环素308
第13章 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312
第1节 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概述312
一、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概念312
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及机制312
三、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机制312
四、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特殊的不良反应312
第2节 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313
克林霉素313
林可霉素314
第14章 多肽类抗生素316
万古霉素316
去甲万古霉素318
替考拉宁319
多粘菌素B320
第15章 酰胺醇类抗生素323
第1节 酰胺醇类抗生素概述323
第2节 酰胺醇类抗生素临床应用324
氯霉素324
甲砜霉素327
琥珀氯霉素328
棕榈氯霉素(无味氯霉素)328
第16章 抗结核药330
第1节 抗结核药概述330
一、肺结核331
二、肺外结核331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333
四、耐药结核病335
五、特殊人群耐药结核病337
六、抗结核新药338
第2节 抗结核药340
异烟肼340
利福平342
盐酸乙胺丁醇345
吡嗪酰胺346
异烟腙348
利福布汀349
利福喷丁350
利福定352
利福霉素钠(利福霉素钠SV)352
链霉素353
硫酸卡那霉素354
阿米卡星355
卷曲霉素356
左氧氟沙星358
氧氟沙星359
莫西沙星359
丙硫异烟胺360
环丝氨酸361
对氨基水杨酸363
帕司烟肼365
利奈唑胺366
氯法齐明367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68
氨硫脲369
阿奇霉素370
克拉霉素370
贝达喹啉371
德拉马尼373
抗结核复方制剂375
利福马特375
卫非宁376
卫非特376
第17章 抗麻风病药382
氨苯砜382
醋氨苯砜384
氯法齐明384
沙利度胺386
第18章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387
第1节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概述387
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387
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性387
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评价387
四、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特殊问题388
第2节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应用388
诺氟沙星388
环丙沙星389
氧氟沙星390
左氧氟沙星391
芦氟沙星392
曲伐沙星393
莫西沙星394
培氟沙星395
洛美沙星395
依诺沙星396
氟罗沙星396
帕珠沙星397
司帕沙星398
加替沙星399
第19章 磺胺类401
第1节 磺胺类抗菌药的概述401
一、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作用及机制401
二、磺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及机制401
三、磺胺类抗菌药的临床评价402
四、磺胺类抗菌药的特殊问题402
第2节 磺胺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403
磺胺嘧啶403
磺胺嘧啶银405
磺胺嘧啶锌405
磺胺异噁唑406
磺胺甲噁唑408
复方磺胺甲噁唑410
第20章 抗真菌药413
第1节 抗真菌药概述413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413
二、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413
三、抗真菌药的临床评价414
四、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419
五、抗真菌药临床应用原则421
第2节 唑类抗真菌药426
克霉唑426
咪康唑427
酮康唑428
益康唑429
噻康唑429
联苯苄唑430
氟康唑430
伊曲康唑435
伏立康唑439
泊沙康唑443
第3节 多烯类抗真菌药446
两性霉素B446
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449
制霉菌素450
美帕曲星451
那他霉素452
第4节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452
卡泊芬净452
米卡芬净454
阿尼芬净455
第5节 烯丙基胺类455
特比萘芬455
萘替芬457
第6节 其他抗真菌药457
灰黄霉素457
氟胞嘧啶459
环吡酮胺460
阿莫罗芬460
二硫化硒461
大蒜素462
托萘酯462
西卡宁463
第21章 抗病毒药465
第1节 抗肝炎病毒药物概述465
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465
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468
第2节 抗艾滋病毒药物概述475
一、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475
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和开始时机475
三、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475
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监测475
五、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防范476
六、抗艾滋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476
第3节 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479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479
齐多夫定479
司他夫定480
阿巴卡韦481
奥司他韦482
拉米夫定484
阿德福韦酯485
替比夫定487
恩替卡韦488
替诺福韦酯489
恩曲他滨490
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491
奈韦拉平491
依非韦伦493
恩夫韦地494
地拉韦啶495
三、蛋白酶抑制剂496
沙奎那韦496
利托那韦498
奈非那韦499
茚地那韦501
安普那韦503
博赛普韦504
特拉普韦506
索非布韦507
西米普韦508
达卡他韦512
阿孙普韦514
Viekira pak514
Harvoni516
四、抗疱疹病毒药517
阿昔洛韦517
更昔洛韦521
伐昔洛韦523
泛昔洛韦524
膦甲酸钠525
五、其他类527
扎那米韦527
利巴韦林527
金刚烷胺528
重组人干扰素529
聚乙二醇干扰素530
第22章 抗寄生虫药537
第1节 抗原虫药537
一、抗疟原虫药537
磷酸氯喹537
羟氯喹539
磷酸伯氨喹540
奎宁541
磷酸哌喹542
乙胺嘧啶543
青蒿素544
青蒿琥酯545
蒿甲醚545
双氢青蒿素545
磷酸咯萘啶546
本芴醇546
复方蒿甲醚547
双氢青蒿素哌喹547
二、抗利什曼原虫药548
葡萄糖酸锑钠548
喷他脒548
三、抗阿米巴及滴虫药549
甲硝唑549
替硝唑551
双碘喹啉551
第2节 抗蠕虫药552
甲苯咪唑552
阿苯达唑552
噻嘧啶553
伊维菌素554
氯硝柳胺555
枸橼酸乙胺嗪555
吡喹酮556
硫氯酚557
三苯双脒557
第23章 抗感染中成药559
第1节 中成药概述559
一、概述559
二、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原则559
三、中成药的安全性561
第2节 抗感染中成药56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562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562
表实感冒颗粒563
风寒感冒颗粒563
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563
感冒软胶囊564
荆防颗粒(合剂)564
伤风停胶囊564
桂枝合剂564
正柴胡饮颗粒565
表虚感冒颗粒566
都梁软胶囊(丸)566
感冒疏风丸566
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567
风热感冒颗粒567
感冒清胶囊(片)567
感冒退热颗粒568
金羚感冒片568
精制银翘解毒片(胶囊)568
抗感颗粒(口服液)569
羚翘解毒片(丸)569
羚羊感冒胶囊(片)569
清热灵颗粒570
桑菊感冒片(颗粒、合剂)570
桑菊银翘散570
感冒舒颗粒571
金莲清热颗粒571
强力感冒片571
金莲花片572
双黄连含片572
双黄连口服液(颗粒、片、糖浆、合剂、胶囊)572
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573
维C银翘片574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575
银翘伤风胶囊575
治感佳胶囊575
重感灵片576
银翘双解栓576
柴胡口服液(滴丸)577
柴胡注射液577
柴黄颗粒(口服液、片)578
热可平注射液578
风热清口服液578
桑姜感冒片579
感冒止咳颗粒(糖浆、合剂)579
苦甘颗粒579
芎菊上清丸580
凉解感冒合剂580
连花清瘟胶囊580
柴连口服液581
午时茶颗粒581
芙朴感冒颗粒581
藿香正气水(颗粒、片、合剂、口服液、滴丸、胶囊、软胶囊)582
沙溪凉茶颗粒583
暑湿感冒颗粒583
保济丸583
参苏丸(胶囊)584
一清颗粒584
三黄片585
牛黄上清胶囊(片、丸)585
清火片586
新清宁片(胶囊)586
麝香牛黄丸586
鱼金注射液587
复方大青叶合剂587
消炎退热颗粒587
瓜霜退热灵胶囊588
牛黄消炎灵胶囊588
牛黄解毒胶囊(片、丸、软胶囊)588
莲必治注射液589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片)590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590
新雪颗粒590
清开灵胶囊(软胶囊、颗粒、滴丸、片、泡腾片、口服液、注射剂)591
穿心莲片592
热炎宁颗粒(片)593
解热清肺糖浆593
黛蛤散594
芩连片594
黄连胶囊594
导赤丸595
龙胆泻肝丸(水丸、颗粒、大蜜丸、口服液)595
喜炎平注射液595
双清口服液596
清瘟解毒片(丸)596
葛根芩连片(丸)597
热毒平胶囊597
感冒消炎片597
防风通圣丸598
上清丸598
附录601
附录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601
附录二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607
附录三 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676
附录四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695
附录五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716
药名汉语拼音索引735
英文药名索引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