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接入网技术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接入网技术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1908703.jpg)
- 余智豪,顾艳春,范灵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45408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接入网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接入网技术概述1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
1.1.1 接入网的定义1
1.1.2 接入网的发展简史2
1.1.3 接入网的分层模型3
1.1.4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4
1.1.5 接入网的接口6
1.2 宽带接入技术7
1.2.1 宽带接入技术的概念7
1.2.2 宽带接入技术概况8
1.2.3 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9
1.3 接入网技术的分类9
1.3.1 电话铜线接入网10
1.3.2 光纤接入网13
1.3.3 混合接入网16
1.3.4 无线接入网18
1.4 常用接入技术比较21
1.5 本章小结22
复习思考题22
第2章 接入网的体系结构24
2.1 电信接入网总体标准——G.90224
2.1.1 ITU G.902概述24
2.1.2 ITU G.902对接入网的定义25
2.1.3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25
2.1.4 接入网的定界29
2.1.5 接入网的管理30
2.2 IP接入网总体标准——Y.123131
2.2.1 IP接入网系列标准概述31
2.2.2 IP接入网的定义32
2.2.3 IP接入网参考模型33
2.2.4 IP接入网的接入协议模型34
2.2.5 用户驻地网35
2.2.6 G.902与Y.1231的比较35
2.3 本章小结36
复习思考题37
第3章 接入网的接口38
3.1 业务节点接口38
3.1.1 业务节点的概念38
3.1.2 业务节点的类型38
3.1.3 业务节点接口的类型39
3.2 用户网络接口40
3.2.1 Z接口40
3.2.2 U接口40
3.2.3 其他接口41
3.3 电信管理网接口41
3.3.1 电信管理网的概念41
3.3.2 电信管理网的业务42
3.3.3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42
3.3.4 电信管理网的4种接口44
3.4 V5接口45
3.4.1 V5接口的概念45
3.4.2 V5接口的接入模型45
3.4.3 V5接口的主要功能47
3.4.4 V5.2接口的协议结构48
3.5 VB5接口63
3.5.1 VB5接口的基本特性63
3.5.2 VB5接口的协议配置67
3.5.3 VB5接口的协议69
3.5.4 VB5接口的连接类型70
3.6 本章小结74
复习思考题75
第4章 电话铜线接入技术76
4.1 电话铜线用户线路网76
4.1.1 公用电话交换网76
4.1.2 电话铜线和音频对称电缆77
4.1.3 用户线路网78
4.1.4 电话线路的配线方式79
4.1.5 电话铜线的传输性能81
4.2 铜线对增容技术83
4.2.1 信号复用技术83
4.2.2 线路集中技术85
4.3 普通Modem接入技术86
4.3.1 拨号通信协议86
4.3.2 Modem的工作原理91
4.3.3 调制解调技术93
4.4 ISDN拨号接入技术94
4.4.1 ISDN的体系结构94
4.4.2 ISDN的协议95
4.4.3 ISDN的业务97
4.5 HDSL接入技术99
4.5.1 xDSL技术简介99
4.5.2 HDSL系统的组成99
4.5.3 HDSL系统关键技术101
4.6 ADSL接入技术103
4.6.1 ADSL技术的特点103
4.6.2 ADSL的技术标准104
4.6.3 ADSL的工作原理104
4.6.4 ADSL复用技术106
4.6.5 ADSL调制技术106
4.6.6 ADSL的发射和接收模块109
4.6.7 ADSL的帧结构111
4.7 VDSL接入技术112
4.7.1 VDSL参考模型113
4.7.2 VDSL频段划分113
4.7.3 VDSL调制技术114
4.7.4 VDSL技术与ADSL技术比较115
4.8 第二代xDSL接入技术115
4.8.1 HDSL2技术简介115
4.8.2 ADSL2+技术简介117
4.8.3 VDSL2+技术简介118
4.9 本章小结120
复习思考题121
第5章 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122
5.1 HFC技术概述122
5.1.1 有线电视网络的演进过程122
5.1.2 双向HFC网结构123
5.1.3 HFC频谱划分124
5.1.4 双向HFC网络的噪声问题124
5.1.5 HFC网络协议标准125
5.2 Cable Modem系统工作原理126
5.2.1 Cable Modem系统构成126
5.2.2 Cable Modem工作原理128
5.3 基于DOCSIS的Cable Modem130
5.3.1 DOCSIS协议层次结构130
5.3.2 DOCSIS的物理层130
5.3.3 DOCSIS的传输会聚子层131
5.3.4 MAC子层132
5.3.5 数据链路加密子层133
5.3.6 DOCSIS 1.1协议134
5.3.7 DOCSIS 2.0简介136
5.3.8 DOCSIS 3.0简介136
5.4 Cable Modem的应用138
5.4.1 系统的基本构成138
5.4.2 Cable Modem系统的配置、使用和管理139
5.4.3 HFC网络用户线接入方式140
5.5 本章小结140
复习思考题140
第6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141
6.1 以太网接入技术概述141
6.1.1 以太网接入及其优点141
6.1.2 以太网接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42
6.2 以太网接入的主要技术142
6.2.1 用VLAN隔离用户信息142
6.2.2 PPPoE技术143
6.2.3 802.1 x技术147
6.2.4 PPPoE与802.1 x认证方式的比较149
6.2.5 基于VLAN+PPPoE的以太网接入技术方案149
6.3 IEEE 802.3ah以太接入网150
6.3.1 IEEE 802.3ah标准概要151
6.3.2 铜线以太接入151
6.3.3 光纤以太接入152
6.3.4 802.3ah的OAM153
6.3.5 802.3ah的应用154
6.4 本章小结155
复习思考题156
第7章 光纤接入技术157
7.1 光纤接入网基础157
7.1.1 光纤接入网的概念157
7.1.2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158
7.1.3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159
7.2 无源光网络161
7.2.1 无源光网络的概念161
7.2.2 无源光网络的光纤类型162
7.2.3 无源光网络的波长分配163
7.2.4 无源光网络的关键技术163
7.2.5 无源光网络的功能结构170
7.3 APON接入技术174
7.3.1 APON的系统结构175
7.3.2 APON的帧结构177
7.3.3 APON的关键技术179
7.3.4 APON的应用182
7.4 EPON接入技术182
7.4.1 EPON的发展背景182
7.4.2 EPON的系统结构184
7.4.3 EPON的工作原理185
7.4.4 EPON的光路波长分配187
7.4.5 EPON的应用188
7.5 GPON技术190
7.5.1 GPON简介190
7.5.2 GPON的标准190
7.5.3 GPON的系统结构192
7.5.4 GPON的工作原理193
7.5.5 GPON的协议栈196
7.5.6 GPON的封装方式200
7.6 本章小结202
复习思考题202
第8章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204
8.1 无线局域网概述204
8.1.1 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204
8.1.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205
8.1.3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205
8.1.4 无线局域网的分类206
8.1.5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207
8.2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209
8.2.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209
8.2.2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211
8.2.3 无线局域网的服务213
8.3 CSMA/CA协议214
8.3.1 CSMA/CA基本原理215
8.3.2 冲突避免机制216
8.3.3 单帧等待应答218
8.3.4 分段与重装219
8.3.5 信道占用预测220
8.4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221
8.4.1 IEEE 802.11物理层222
8.4.2 IEEE 802.11a标准223
8.4.3 IEEE 802.11b标准224
8.4.4 IEEE 802.11g标准225
8.4.5 IEEE 802.11n标准226
8.5 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227
8.5.1 WEP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227
8.5.2 WPA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228
8.5.3 基于802.1x协议的认证安全机制230
8.5.4 802.11i、WPA2和AES加密标准232
8.5.5 WAPI安全协议233
8.6 本章小结235
复习思考题236
第9章 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238
9.1 无线城域网概述238
9.1.1 无线城域网的形成238
9.1.2 WiMAX论坛239
9.2 IEEE 802.16标准241
9.2.1 IEEE 802.16标准及其演进241
9.2.2 WiMAX/802.16系统结构244
9.2.3 WiMAX/802.16端对端的参考模型245
9.2.4 WiMAX/802.16网络实体246
9.2.5 WiMAX/802.16网络接口246
9.2.6 WiMAX/802.16业务及QoS247
9.2.7 WiMAX/802.16协议模型247
9.3 IEEE 802.16物理层248
9.3.1 IEEE 802.16物理层的分类248
9.3.2 IEEE 802.16物理层的关键技术249
9.4 IEEE 802.16 MAC层252
9.4.1 802.16 MAC层的技术特点252
9.4.2 汇聚子层的功能254
9.4.3 汇聚子层的分类254
9.4.4 汇聚子层报头压缩功能255
9.4.5 公共部分子层258
9.4.6 MAC CPS支持的网络结构258
9.4.7 MAC CPS的功能262
9.4.8 MAC安全子层266
9.5 WiMAX技术与其他技术比较267
9.5.1 无线宽带接入背景267
9.5.2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267
9.5.3 3G技术概述268
9.5.4 WiMAX技术概述270
9.5.5 WiFi技术概述271
9.5.6 WiFi、WiMAX、3G技术对比272
9.6 本章小结273
复习思考题274
第10章 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275
10.1 无线广域网概述275
10.2 无线广域网接入体系276
10.2.1 无线广域网接入的概念276
10.2.2 无线广域网接入的类型277
10.3 陆地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277
10.3.1 GPRS接入技术277
10.3.2 CDPD接入技术283
10.3.3 CDMA2000-1x接入技术287
10.3.4 W-CDMA接入技术290
10.3.5 TD-SCDMA接入技术293
10.3.6 4G接入技术297
10.3.7 i-BURST接入技术299
10.4 卫星接入技术301
10.4.1 简介302
10.4.2 卫星宽带接入技术302
10.5 本章小结306
复习思考题308
第11章 电力线接入技术309
11.1 电力线接入概述309
11.1.1 电力接入网的基本概念309
11.1.2 电力接入网的系统结构309
11.2 电力线接入的工作原理310
11.2.1 电力线通信技术310
11.2.2 电力线接入技术与其他接入技术对比314
11.3 本章小结315
复习思考题316
第12章 接入网管理317
12.1 网络管理的概念317
12.1.1 SNMP管理技术317
12.1.2 RMON管理技术318
12.1.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319
12.2 网络管理的功能320
12.2.1 故障管理320
12.2.2 计费管理321
12.2.3 配置管理321
12.2.4 性能管理322
12.2.5 安全管理323
12.3 电信管理网323
12.3.1 电信管理网的概念323
12.3.2 电信管理网的物理结构324
12.3.3 电信管理网的功能结构325
12.3.4 电信管理网的信息结构325
12.3.5 电信管理网的逻辑分层结构326
12.4 本章小结327
复习思考题328
模拟试题一329
模拟试题二332
常用英文缩写对照表335
参考文献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