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礼俗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丁广惠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168662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礼仪-风俗习惯-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礼俗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考论1
礼俗论1
一、什么是礼(上)——礼的内涵1
(一)礼是国家和社会的规章制度1
(二)礼是具体制度的运作程序4
(三)礼是统治阶级为公众制定的行为规范5
二、什么是礼(下)——礼的本质8
(一)礼维护周代最根本的制度社会等级制度8
(二)调和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9
三、什么是俗(上)——俗的内涵12
(一)从风俗到民俗12
(二)民俗及相近概念14
1.民俗14
2.习惯15
3.风尚15
4.风气16
四、什么是俗(下)——俗的特点16
(一)地域性16
(二)传承性17
(三)变异性18
(四)民族性19
五、礼与俗的关系21
(一)礼和俗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21
(二)俗早于礼23
(三)礼和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4
1.统治阶级将俗中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加以改造,上升为礼24
2.在一定条件下,礼可以转化为俗26
(四)礼和俗相互渗透,礼中有俗,俗中有礼27
(五)礼对俗有一定的制导作用29
民俗学和民俗学的研究33
一、什么是民俗33
二、什么是民俗学34
三、西方民俗学的研究35
四、民俗学在中国的发展37
五、黑龙江民俗学的研究40
史诗通论43
一、外国文学史诗及其特点43
二、中国未出现外国文学式史诗的原因46
三、中国古典史诗及其特点50
四、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及其特点54
五、中国民族史诗与长篇叙事诗、长篇说唱文学的区别58
六、历史题材和中国当代史诗61
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65
一、为什么要提倡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65
二、文化和传统文化71
三、道德和传统道德75
四、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85
五、结语89
传统岁时节日90
春节民俗在黑龙江省当代变异的考察和发展春节民俗的探索90
一、黑龙江春节民俗的当代变异90
(一)春节准备阶段的变异90
1.小年90
2.年前的准备工作91
扫房92
竖灯笼杆92
杀年猪92
蒸干粮92
包冻饺92
春联93
年画93
送灯93
(二)春节正节阶段的变异94
上供94
守岁95
发大纸95
年饭95
鞭炮95
接财神96
拜年96
压岁钱97
拜新年97
送神97
回娘家97
破五98
(三)春节后续阶段的变异99
开市99
人日99
游戏101
百戏101
二、春节民俗变异的一般特点102
(一)敬鬼礼神因素的淡化与亲情团聚观念的突出102
(二)春节的某些信仰民俗正向其他民俗转化并将继续存在103
(三)一些旧的春节民俗消失和一些新的春节民俗兴起104
(四)政府部门参与并主导春节活动,形成官民互动,上下同乐的局面105
三、发展春节民俗的探索107
(一)重点恢复几项传统春节娱乐活动,增强春节“年味”气氛107
(二)加强政府部门提倡和制止的主导作用109
(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基层组织的作用110
(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禁某些传统民俗111
国家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春节的重要作用113
一、发展春节的重要前提113
二、立法机关对发展春节的作用117
三、行政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春节的作用121
(一)国务院在春节中的作用122
(二)国务院下属部局对春节的作用123
(三)基层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对春节的作用124
立春礼俗考129
一、立春为什么又称打春129
二、立春礼仪的时空考察130
(一)祀春礼仪涵盖的地域131
(二)祀春礼仪部分的历史时限132
三、立春礼俗的历史发展135
(一)周秦时代的发生期135
(二)汉魏六朝时代的发展期138
(三)唐宋时代的成熟期143
(四)明清时代的鼎盛期150
(五)民国至今的民俗传承期160
四、立春礼俗的文化蕴意164
(一)关于春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映164
1.神界系统中的东方春神164
2.春天是生命发生的季节166
(二)农业文化的丰富内涵167
1.贯彻以农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167
2.劝农礼仪系列中的重要位置168
置闰和立春的单双与有无173
何谓“三羊开泰”180
一、易学的三阳开泰180
二、民俗学的三羊开泰183
上巳、寒食、清明的渊源及民俗活动的演变185
一、扫墓186
二、踏青188
三、其他杂俗192
端午节的起源及其民俗文化蕴意195
一、名称:古老的文化积淀195
二、纪念屈原不是端午的唯一起源197
三、五月五日:一个神秘的数字和日子199
四、多源的端午民俗起源200
五、端午民俗在现代的变异202
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灯官考论206
一、灯官史料及其反映的灯官一般形态和民俗文化性质207
二、灯官诸要素的横向历史考察214
(一)关于灯官的名号214
(二)关于灯官的职权215
(三)关于灯官的产生217
(四)关于灯官的服饰和仪仗219
(五)关于灯官的活动224
(六)关于灯官娘子226
三、灯官历史发展形态的纵向考察229
(一)灯官发展的早期及其特征229
(二)灯官发展的中期及其特征231
(三)灯官发展的晚期及其特征232
四、灯官在不同文化系统中的宏观考察235
(一)灯官与满族文化235
(二)灯官与中华文化237
(三)灯官与人类文化239
就中西文化问题答哈尔滨电视台记者刘莎问244
一、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发展要充满信心244
二、如何对待西方文化、西方节日245
三、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248
传统礼仪制度250
古代的姓氏250
一、姓和氏250
二、姓的取称252
三、氏的取称253
古人的名和字256
一、命名礼和命名256
二、冠礼和取字257
三、女人的名字259
君主的称呼261
一、职称261
二、君主生前的称谓266
(一)自称266
(二)谦称267
(三)对称268
(四)旁称269
三、君主死后的称谓270
(一)谥号270
(二)庙号272
相制沿革考略274
九卿说略278
六部简说282
文史研究馆的性质与任务287
一、文史馆的初创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完善和发展287
二、文史研究馆的设置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289
三、新形势下文史馆馆员的工作任务294
古代一昼夜时段的划分及其用语299
书房札记303
一、书房与序303
二、书与书房304
三、斋和书斋306
四、屋和书屋307
五、书房与庐、庵308
六、塾和私塾310
七、官学和书院311
八、书架和书庋313
九、书箱和书囊314
十、书帙和书函316
说鼎318
一、鼎的形制318
二、鼎的用途320
三、传国之宝321
龙的起源与演变324
凤的起源与演变331
说狐338
谈虎341
礼俗考误343
《封神榜》礼俗考误343
一、姬遂与姓名343
二、伯安与字344
三、南宫适与辅国将军346
四、万乘与悖、掣347
五、狐裘与袍348
六、文王与谥号350
七、姜子牙与丞相352
八、黄飞虎与武成王353
九、商容与死节355
十、炮烙与炮格356
十一、西瓜与胡峤358
十二、磻溪与缴石360
十三、椒房与民俗361
十四、两餐与食俗363
十五、菩萨与佛教的传入365
十六、服色与尚赤367
《汉武大帝》史事辨370
一、内阁与首辅370
二、高丽参与匈奴辖地372
三、伊稚斜与鸣镝弑父374
四、韩嫣乔装与魏武捉刀375
五、鱼鳞图册与钦差大臣377
六、《三辅黄图》与《淮南子》379
七、匈奴与昆仑神381
八、《红楼梦》与禅宗383
九、相面、割发与卫律385
十、文字的形体与音义387
十一、窦婴的除门籍与田蚡的“阑入”389
十二、“大不敬”与“见知故纵”392
十三、“不道”与汉“无正法”394
《唐明皇》礼俗考397
一、举丧与神主(上)397
二、举丧与神主(下)399
三、铭旌与避讳401
四、中书令与三省制403
五、左右相与左右丞相405
六、力士与册命406
七、宫禁与走马408
后记411
再版后记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