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急性病证妙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急性病证妙谛](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173037.jpg)
- 周迎春,黄桂琼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1797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急性病-中医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急性病证妙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急性发热1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1
一、《素问》:病因1
二、张仲景《伤寒论》:外感发热1
三、杨士瀛《伤寒类书》:疟邪致热8
四、张景岳《景岳全书》:病因辨证、治法9
五、王肯堂《证治准绳》:外感、内伤辨证10
六、何梦瑶《医碥》:阴虚发热11
七、柯韵伯《伤寒来苏集》:阳明发热11
八、张璐《张氏医通》:潮热、辨寒热真假12
九、吴鞠通《温病条辨》:病因、病机、辨证、治法13
十、王孟英《温热经纬》:温热病发热规律16
十一、柳宝怡《温热逢源》:伏暑发热20
十二、周学海《读医随笔》:瘀血发热21
十三、石寿棠《温病合编》:寒疫发热21
十四、王燕昌《王氏医存》:治疗时机21
十五、程杏轩《医述》:发热类型22
十六、秦皇士《伤寒大白》:汗法应用22
十七、戴天章《广温疫论》:治法23
十八、杨璇《寒温条辨》:温病治法23
十九、陆廷珍《六因条辨》:春温24
二十、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疫疠发热、伏邪病位25
二十一、戴天章《重订广温热论》:寒热错杂26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27
一、姜春华治疗急性热病的“截断学说”27
二、时逸人治疗外感热病经验——伏温内发,需辨气血30
三、孔伯华治疗外感热病经验——温热病从伏邪治31
四、吴佩衡治疗发热病证的经验33
五、叶景华治疗外感发热经验35
六、张琪治疗高热经验37
七、吴康衡外感热病泛精气神七纲证治论38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40
一、白虎汤40
二、柴葛解肌汤48
三、银翘散52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57
五、柴胡注射液63
第2章 暴喘67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67
一、《黄帝内经》:病因病机67
二、张仲景《伤寒论》:病因69
三、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病因69
四、杨仁斋《仁斋直指方》:痰浊致喘70
五、朱震亨《丹溪心法》:病机70
六、秦景明《症因脉治》:产后及外伤致暴喘70
七、张景岳《景岳全书》:病机虚实及辨证论治71
八、程国彭《医学心悟·喘》:治则73
九、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危证73
十、林佩琴《类证治裁》:喘与胀鉴别及喘证论治74
十一、吴谦《医宗金鉴》:急症75
十二、吴鞠通《温病条辨》:治法方药75
十三、高秉钧《疡科心得集》:邪毒致喘76
十四、柳梦瑶《医碥》:病因病机、治法方药76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78
一、叶天士从痰饮治咳喘证四法——温肺法、温胃法、温肾法以及治疗痰饮咳喘变证诸法78
二、张锡纯治喘经验79
三、董建华治疗哮喘的经验81
四、颜德馨治喘经验83
五、顾丕荣化湿泄毒治哮喘86
六、张宽智治喘证从心肝辨治经验86
七、张琪运用仲景方治疗咳喘的经验88
八、治喘四法——葛琳仪治疗喘证经验介绍89
九、田玉美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经验90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92
一、泻白散92
二、定喘汤96
三、小青龙汤101
四、五虎汤109
第3章 暴吐116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116
一、《黄帝内经》:病因病机116
二、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致呕及呕吐与胃反的鉴别117
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邪致吐118
四、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心与呕吐119
五、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辨证119
六、朱肱《类证活人书》:下法之用120
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致吐120
八、王履《医经溯洄集》:病名溯源120
九、周慎斋《慎斋遗书》:辨顺逆121
十、皇甫中《明医指掌》:以脉参证121
十一、张景岳《景岳全书》:辨虚实及中毒122
十二、林佩琴《类证治裁》:肝木犯胃123
十三、陈士铎《石室秘录》:肾寒呕吐123
十四、叶桂《临证指南医案》:用药124
十五、程钟龄《医学心悟》:辨寒热124
十六、李中梓《证治汇补》:病机125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125
一、张仲景《金匮要略》治呕方法125
二、俞尚德——补气宽中治呕吐126
三、徐景藩治疗胃病痰饮中阻引起呕吐的经验126
四、呕吐从肾论治128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129
一、小半夏汤129
二、吴茱萸汤132
三、半夏泻心汤137
四、左金丸147
第4章 暴泻155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155
一、《黄帝内经》:病名、病因155
二、《难经》:五脏泄156
三、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157
四、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命名157
五、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积滞泄泻158
六、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泄泻158
七、朱震亨《脉因证治》、《丹溪治法心要》:寒热辨证与治则159
八、张景岳《景岳全书》:泄泻论治159
九、王肯堂《证治准绳》:辨证160
十、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法161
十一、吴鞠通《温病条辨》:湿热泄泻161
十二、尤怡《医学读书记》:辨痢疾与泄泻162
十三、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治疗162
十四、张璐《张氏医通》:食积热泄163
十五、雷丰《时病论》:辨证163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164
一、仲景运用通因通用法治疗下利164
二、夏幼周辨治“泄泻”的经验165
三、张锡纯治泄泻经验166
四、黄春林治疗感染性腹泻的经验167
五、罗笑容治疗小儿腹泻经验169
六、李乾构治疗腹泻经验171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171
一、葛根芩连汤171
二、四神丸177
三、参苓白术散181
四、痛泻要方188
五、藿香正气散195
第5章 痢疾200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200
一、《黄帝内经》:病因病机与预后200
二、张仲景《金匮要略》、《伤寒论》:湿热痢、虚寒痢及协热痢202
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辨证203
四、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辨气血203
五、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辨寒热204
六、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病性204
七、张景岳《景岳全书》、《类经》:证候治则、病机病位204
八、王纶《明医指掌》:食积痢、虚寒痢及预后208
九、赵献可《医贯》:辨寒热208
十、王肯堂《证治准绳》:暑湿痢疾209
十一、喻昌《医门法律》:治法209
十二、薛生白《湿热病篇》:病机及辨证210
十三、林佩琴《类证治裁》:病机证候211
十四、沈金鳌《杂病证治准绳》:噤口痢病机证治212
十五、雷丰《时病论》:寒、热、湿痢及五色痢病机辨证212
十六、李用粹《证治汇补》:疫毒痢214
十七、吴鞠通《温病条辨》:湿热痢辨证论治215
十八、齐秉慧《痢证汇参》:病位216
十九、程钟龄《医学心悟》:治则治法216
二十、高斗魁《医家心法》:治则治法217
二十一、戴天章《重订广温热论》:治法方宜218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218
一、朱丹溪治疗痢疾的学术思想218
二、张锡纯论治下痢六法220
三、关幼波治疗痢疾的临床经验222
四、吴生元治疗急性痢疾的经验223
五、魏平孙运用归芍三子汤治疗痢疾的经验224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225
一、白头翁汤225
二、芍药汤230
三、香连丸233
四、葛根芩连汤(详细参考暴泻)237
第6章 急性腹痛238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238
一、《素问》:病因238
二、张仲景《金匮要略》:虫积、肠痈、疝痛239
三、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治疗240
四、葛洪《肘后备急方》:灸法治疗241
五、苏轼、沈括《苏沈良方》:辨虚实241
六、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寒积、虫积腹痛241
七、张元素《医学启源》:寒邪腹痛242
八、朱震亨《局方发挥》、《丹溪手镜》、《丹溪治法心要》:腹痛的辨证、治法与预后242
九、皇甫中《明医指掌》:病因病机245
十、许浚《东医宝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246
十一、龚廷贤《万病回春》:病因、临床症状248
十二、虞抟《医学正传》:辨证、治则治法249
十三、张景岳《景岳全书》:病机251
十四、王肯堂《证治准绳》:七情致腹痛253
十五、陈士铎《石室秘录》:热入小肠254
十六、何梦瑶《医碥》:瘀血腹痛254
十七、郑钦安《医法圆通》:辨病位254
十八、何世仁《治病要言》:脉证255
十九、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全集》、《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各种腹痛及治法255
二十、程钟龄《医学心悟》:辨证施治257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258
一、仲景腹痛证治258
二、谢昌仁治疗急腹症的经验260
三、曲衍海治疗急腹症经验260
四、吴咸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腹症262
五、刘国强治疗急腹症经验263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265
一、良附丸265
二、大承气汤267
三、少腹逐瘀汤276
四、芍药甘草汤281
五、大柴胡汤286
第7章 急性胃脘痛294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294
一、《黄帝内经》:病名、病位、病机294
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与治疗296
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分类297
四、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释名与病因298
五、李杲《兰室秘藏》:病因298
六、朱丹溪《丹溪手镜》、《丹溪治法心要》、《医法圆通》:病因病机、治法转归299
七、张景岳《景岳全书》:辨证施治301
八、李梴《医学入门》:辨寒热302
九、方贤《奇效良方》:七情病机303
十、虞抟《医学正传》:释名、治则303
十一、李中梓《医宗必读》:辨病304
十二、龚庭贤《万病回春》:食滞胃痛304
十三、程国彭《医学心悟》:治法305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305
一、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经验305
二、姜春华治疗胃脘痛经验307
三、裘沛然运用“辛散苦泄,甘缓酸收”法治疗胃炎309
四、陈慈煦治疗胃脘痛经验311
五、秦伯未治疗胃脘痛经验312
六、关幼波治疗胃脘痛经验313
七、施今墨治胃痛八法314
八、李克绍治疗胃脘痛的经验316
九、胡希恕治疗胃溃疡经验318
十、赵金铎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319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320
一、金铃子散320
二、厚朴温中汤323
三、四君子汤329
四、黄芪建中汤337
五、三黄泻心汤345
第8章 心悸351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351
一、《素问》:病位351
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结、代脉辨证及痰湿水饮所致心悸352
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因354
四、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痰饮惊悸354
五、严用和《济生方》:病因病机355
六、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邪心悸356
七、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证候356
八、朱震亨《丹溪手镜》、《丹溪心法》:病因、病机与证治357
九、龚居中《痰火点雪》:辨惊悸与怔忡359
十、张景岳《景岳全书》:悸者多虚360
十一、龚廷贤《万病回春》、《寿世保元》、《古今医鉴》:惊悸与怔忡的鉴别及治法361
十二、王肯堂《证治准绳》:病机证治363
十三、虞抟《医学正传》:情志所伤364
十四、李中梓《医宗必读》:病因病机365
十五、何世仁《治病要言》:治疗366
十六、张璐《张氏医通》:脉象367
十七、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心肾不交、水饮及血虚心悸367
十八、李用粹《证治汇补》:心虚水饮凌心368
十九、陈士铎《石室秘录》辨心悸与心动368
二十、唐容川《血证论》:证治369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369
一、叶天士心悸治法369
二、刘渡舟治疗心悸经验371
三、路志正从湿论治心律失常373
四、王键治疗心悸经验374
五、周次清治疗心律失常经验375
六、奚凤霖诊治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375
七、罗铨治疗心悸经验377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378
一、炙甘草汤378
二、酸枣仁汤384
三、天王补心丹388
四、桂枝甘草汤393
第9章 卒心痛397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397
一、《黄帝内经》:病因、病名、症状397
二、张仲景《金匮要略》:病机总则399
三、华佗《中藏经》:虚证胸痹400
四、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因400
五、孙思邈《千金要方》:寒证胸痹402
六、《太平圣惠方》:病因病机403
七、《圣济总录》:病因病机404
八、陈无择《三因方》:胸痹九痛405
九、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脉象406
十、朱震亨《丹溪手镜》、《脉因证治》:火邪胸痹406
十一、楼英《医学纲目》:邪实胸痹406
十二、李梃《医学入门》:病因证候407
十三、龚廷贤《寿世保元》:寒邪心痛408
十四、张景岳《景岳全书》:与胃脘痛的鉴别408
十五、张洁《仁术便览》:真心痛409
十六、戴思恭《证治要决》:与膈痛的鉴别409
十七、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证候410
十八、李用粹《证治汇补》:辨寒热411
十九、何梦瑶《医碥》:病位411
二十、叶天士《叶选医衡》、《临证指南医案》:辨病412
二十一、程钟龄《医学心悟》:证候分型413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414
一、《金匮》论治胸痹特点414
二、叶天士治疗胸痹经验414
三、邵念方教授治疗真心痛的经验415
四、郭培正临证治疗胸痹的经验416
五、袁海波辨治胸痹心痛经验418
六、孙朝宗治疗胸痹心痛四法419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420
一、血府逐瘀汤420
二、瓜蒌薤白半夏汤426
三、丹参饮430
四、速效救心丸433
第10章 中风439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439
一、《黄帝内经》:病名439
二、张仲景《金匮要略》:外风立论441
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风鉴别442
四、《圣济总录》:脏腑内虚论442
五、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立论443
六、李杲《脾胃论》:内虚致中444
七、朱震亨《丹溪心法》:痰邪论444
八、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分别阴阳445
九、楼英《医学纲目》:辨病445
十、王履《医经溯洄集》:类中风446
十一、张景岳《景岳全书》:非风说及治法方药446
十二、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法449
十三、陸以湉《冷庐医话》:辨闭脱450
十四、程钟龄《医学心悟》:治法用药450
十五、林佩琴《类证治裁》:方药451
十六、李用粹《证治汇补》:辨病位453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453
一、龚廷贤治气治血论治中风453
二、叶天士内风论治特点455
三、王清任治疗中风病特色456
四、张锡纯论治出血性中风心法457
五、张寿颐治疗中风八法461
六、冉雪峰应用镇静、兴奋二法治疗中风463
七、孔伯华治疗中风经验464
八、王永炎治疗中风经验——化痰通腑应识法度465
九、汪履秋教授治疗中风的经验467
十、邵念方“中风无风”论469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470
一、天麻钩藤饮470
二、补阳还五汤476
三、醒脑静注射液485
四、脉络宁注射液493
五、清开灵注射液(详见昏迷章节)501
第11章 中暑502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502
一、《黄帝内经》:发病时节502
二、张仲景《金匮要略》:证候治则503
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暑证重证503
四、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简便治法504
五、吴彦夔《传信适用方》:急救法504
六、朱震亨《丹溪心法》:病性505
七、皇甫中《明医指掌》:辨阴暑阳暑506
八、王履《医经溯洄集》:病名渊源506
九、龚延贤《增订寿世保元》:辨病507
十、虞抟《医学正传》:病因507
十一、张景岳《景岳全书》:辨证、治则及预防508
十二、周慎斋《慎斋遗书》:重证急救510
十三、秦景明《症因脉治》:中暑与中热510
十四、赵献可《医贯》:证候511
十五、徐大椿《增订伤暑全书》:变证511
十六、喻嘉言《医门法律》:治疗513
十七、李用粹《证治汇补》:暑厥和暑风514
十八、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辨证论治514
十九、汪昂《医方集解》:阴暑病机516
二十、林佩琴《类证治裁》:治则禁忌517
二十一、程钟龄《医学心悟》:急救法517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518
一、叶天士治疗暑病518
二、张风逵的暑病证治及运用519
三、雷少逸治暑四法521
四、蔡荫庭治疗暑病经验522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524
一、白虎加人参汤524
二、新加香薷饮527
三、清暑益气汤531
四、醒脑静注射夜(具体见中风章节)536
五、参附注射液(具体见厥脱章节)536
六、生脉注射液(具体见厥脱章节)536
第12章 厥脱537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537
一、《黄帝内经》:病名、病因病机537
二、张仲景《伤寒论》:病机、证候539
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机539
四、朱肱《类证活人书》:辨寒热及证治540
五、刘完素《河间六书》:热厥证治541
六、罗天益《卫生宝鉴》:治法542
七、李东垣《东垣十书》:寒热真假542
八、朱震亨《脉因证治》:辨寒热542
九、孙志宏《简明医彀》:厥脱危证543
十、龚延贤《万病回春》:中风暴厥和食厥543
十一、张景岳《景岳全书》、《类经》:总病机,辨虚实寒热、阴阳亡脱致厥544
十二、王肯堂《证治准绳》:证候、治则548
十三、李梴《医学入门》:少阴厥549
十四、赵献可《医贯》:辨证施治550
十五、程杏轩《医述》:病因550
十六、何梦瑶《医碥》:病机551
十七、叶桂《临证指南医案》:阳脱和阴脱552
十八、林佩琴《类证治裁》:气、血、食厥553
十九、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与痫证的区别554
二十、张璐《张氏医通》:辨厥证与中风554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555
一、吴鞠通厥脱辨治特色555
二、张锡纯治疗厥脱思想557
三、谢远明治疗不明原因厥证经验558
四、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经验559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561
一、参附注射液561
二、生脉注射液569
三、四逆汤575
四、醒脑静注射液(具体参考中风章节)581
第13章 昏迷582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582
一、《黄帝内经》:病因病机582
二、张仲景《伤寒论》:外感病证导致昏迷584
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痉证、癫癎昏迷588
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风昏迷与气闭590
五、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闭证及中暑昏迷590
六、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气厥昏迷591
七、释继洪《岭南卫生方》:瘀闭昏迷592
八、张景岳《景岳全书》:鉴别与救治592
九、王肯堂《证治准绳》:昏迷急救595
十、吴昆《医方考》:病因病机596
十一、吴又可《瘟疫论》:证候596
十二、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昏迷及其三焦证治597
十三、郑树珪《七松岩集》:直中少阴、脏腑而昏迷600
十四、雷丰《时病论》:痰闭、寒邪昏迷601
十五、周学海《读医随笔》:辨病602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603
一、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昏迷方法603
二、泻热回阳——《伤寒论》治疗昏迷方法604
三、林兰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经验——辟秽降浊防传变养阴生津贵润燥606
四、梁贻俊治疗温热病昏迷的经验607
五、程益春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经验609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610
一、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610
二、黄连温胆汤618
三、通窍活血汤625
四、醒脑静注射液(详见中风章节)630
五、大承气汤(详见急性腹痛章节)630
六、四逆汤(详见厥脱章节)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