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问题研究
  • 丁关良著(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管理学院)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5604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农村土地承包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述析1

1.1 农村土地利用制度变迁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生1

1.1.1 农民私人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私人土地利用时期1

1.1.2 农民私人土地所有权和初级合作社集体经营土地时期1

1.1.3 高级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高级社集体经营土地时期2

1.1.4 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以队为基础的三级组织经营土地时期2

1.1.5 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承包经营土地时期3

1.1.6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承包经营土地时期4

1.2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制度的主要内容5

1.2.1 关于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

1.2.2 关于承包的形式11

1.2.3 关于承包的期限13

1.2.4 关于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5

1.2.5 关于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和缴纳税费义务及其税费取消17

1.2.6 关于承包土地的收回22

1.2.7 关于承包土地的调整23

1.2.8 关于“四荒”的治理和开发26

1.2.9 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29

1.2.10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继承30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34

1.3.1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的主要法律规范34

1.3.2 农村土地承包的司法解释41

1.3.3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结构和法律规范涉及的主要内容42

1.4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沿革的主要内容变迁44

1.4.1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变迁44

1.4.2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整变迁45

1.4.3 农村土地承包形式变迁46

1.4.4 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变迁48

1.4.5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权利保护变迁49

1.4.6 农村承包地调整变迁49

1.4.7 农村承包地流转变迁51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权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53

2.1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53

2.1.1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历史沿革53

2.1.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主体类型59

2.1.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营、管理者59

2.1.4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60

2.1.5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62

2.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善66

2.2.1 现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弊端66

2.2.2 变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种种主张和评述69

2.2.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再造的方案选择74

2.3 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种种观点评析和客观界定75

2.3.1 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种种观点综述77

2.3.2 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种种观点评析81

2.3.3 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种种观点评析的结论90

2.3.4 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明造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混乱90

2.3.5 集体土地所有权之性质应为农民集体享有的单独所有权92

2.4 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乡(镇)、村、组农民集体93

2.4.1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种种观点综述94

2.4.2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立法规定不一96

2.4.3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理论阐述和法律界定97

2.4.4 法律应赋予农民集体之特殊民事主体法律地位100

2.5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多层级行使主体103

2.5.1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运行机制和局限性103

2.5.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的种种观点105

2.5.3 地方立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规定不一107

2.5.4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多层级行使主体界定108

3 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途径——农村土地承包方式113

3.1 农村土地承包方式的种类113

3.1.1 农村土地承包的种类113

3.1.2 家庭承包的概念和特征114

3.1.3 其他方式承包的概念和特征114

3.2 家庭承包与其他方式承包之异同点115

3.2.1 家庭承包与其他方式承包之相同点115

3.2.2 家庭承包与其他方式承包之差异点118

4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界定123

4.1 《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种种观点123

4.1.1 物权说123

4.1.2 债权说124

4.1.3 物权兼债权说124

4.1.4 债权兼物权说125

4.1.5 劳动关系说125

4.1.6 (复合)所有权说125

4.1.7 田面权说125

4.2 《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种种观点126

4.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为物权126

4.2.2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为债权127

4.2.3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兼具债权特征的物权127

4.2.4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双重属性128

4.2.5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多重属性128

4.2.6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二元化(物权和债权)129

4.2.7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属“类所有权”129

4.2.8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模糊129

4.2.9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无法界定130

4.3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之涉及法律规范实质内容剖析131

4.3.1 《农村土地承包法》之法律规范内容分析131

4.3.2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之内容分析133

4.4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界定——“二元化”134

4.4.1 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134

4.4.2 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135

4.5 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现实意义135

4.5.1 有利于正确适用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135

4.5.2 有利于确定不同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136

4.5.3 有利于确认不同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136

4.5.4 有利于确认不同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效力137

4.5.5 有利于依法实施不同性质的法律保护138

4.6 二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区别研究138

4.6.1 两权之实质属性不同139

4.6.2 两权之义务主体不同139

4.6.3 两权之设立和生效条件不同139

4.6.4 两权之内容界定不同140

4.6.5 两权之存续期限不同140

4.6.6 两权之效力不可等量齐观140

4.6.7 两权之流转效力不同141

4.6.8 两权之适用法律规范不同141

4.6.9 两权之法律保护力度不同141

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原理143

5.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43

5.1.1 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143

5.1.2 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146

5.2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辨析149

5.2.1 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49

5.2.2 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区别150

5.2.3 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联系151

5.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要素152

5.3.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152

5.3.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156

5.3.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158

5.4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二元158

5.4.1 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登记二元158

5.4.2 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登记二元160

5.5 家庭承包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和义务162

5.5.1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162

5.5.2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168

5.6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172

5.6.1 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172

5.6.2 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172

5.6.3 保护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173

5.6.4 耕地、草地承包收益继承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继承174

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法律问题175

6.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历史沿革175

6.1.1 法律与政策都不允许阶段(1978—1983年)175

6.1.2 政策初步放开与法律不允许阶段(1984—1987年)175

6.1.3 法律开禁与政策规范阶段(1988—2002年)177

6.1.4 法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阶段(2003年以来)178

6.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78

6.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178

6.2.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特征181

6.2.3 两类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区别183

6.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流转的二元185

6.3.1 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流转权利的种种观点185

6.3.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流转权利种种观点的剖析186

6.3.3 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流转界定——“二元化”187

6.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研究188

6.4.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种种观点188

6.4.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法理界定190

6.4.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分类192

6.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各种方式之法律内涵193

6.5.1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193

6.5.2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197

6.5.3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198

6.5.4 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201

6.5.5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201

6.5.6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202

6.5.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他方式之法律内涵203

6.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各种方式之运行法律机理205

6.6.1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运行法律机制206

6.6.2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运行法律机制207

6.6.3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运行法律机制208

6.6.4 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运行法律机制209

6.6.5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运行法律机制210

6.6.6 土地承包经营权代耕运行法律机制211

6.6.7 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运行法律机制212

6.6.8 土地承包经营权准占用运行法律机制213

7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规范存在问题和完善建议214

7.1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规范问题214

7.1.1 土地承包经营权约定内容与物权内容法定相悖214

7.1.2 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无“内容法定”215

7.1.3 承包地可以依法调整与物权之绝对性相冲突215

7.1.4 承包地可以依法收回与物权之绝对性相冲突217

7.1.5 《农村土地承包法》没有规定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撤销218

7.1.6 《农村土地承包法》没有规定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抛弃218

7.1.7 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问题218

7.1.8 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法律规范存在的其他问题221

7.2 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法律规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冲突225

7.2.1 承包地可以依法调整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冲突226

7.2.2 承包地可以依法收回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冲突226

7.2.3 耕地和草地承包经营权不允许继承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冲突227

7.2.4 承包地可以依法调整与继承相冲突228

7.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规范问题229

7.3.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结构不科学229

7.3.2 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全面法律规范231

7.3.3 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限制与物权性质不相吻合231

7.3.4 林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应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33

7.3.5 应允许家庭承包中耕地和草地承包经营权继承233

7.3.6 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允许抵押234

7.3.7 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主体范围应放宽235

7.3.8 “转包或者出租”法律条文不科学235

7.3.9 “转让”法律条文不科学236

7.3.10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登记制度存在缺陷236

8 《物权法》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评析238

8.1 《物权法(第二修改草稿)》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评析238

8.1.1 《物权法(第二修改草稿)》“土地承包经营权”条文设计之成功之处239

8.1.2 《物权法(第二修改草稿)》“土地承包经营权”条文设计之不足和缺陷242

8.1.3 《物权法(草案)》“土地承包经营权”条文设计建议稿247

8.2 《物权法(第三审草案)》中“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253

8.2.1 对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范围未作界定254

8.2.2 对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未实行一体的法律制度规范256

8.2.3 对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概念未作法律界定257

8.2.4 土地承包经营权标的物规定不科学258

8.2.5 采取列举式禁止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并非全面和科学259

8.2.6 “转包”不应成为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260

8.2.7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须经发包人同意与其支配权不相吻合261

8.2.8 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登记之规定是不合适的263

8.2.9 承包期内保留或收回承包地的条文设计不合理和不科学264

8.2.10 《物权法(草案)》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条文设计存在的其他问题265

8.3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内容269

8.3.1 立法机关八次审议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主要内容269

8.3.2 《物权法》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规范273

8.4 《物权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成功之处274

8.4.1 《物权法》充分肯定《农村土地承包法》之物权法律规范274

8.4.2 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留足空间276

8.4.3 《物权法》真正确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276

8.4.4 《物权法》真正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77

8.4.5 明确承包地被征收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278

8.4.6 《物权法》对用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特别制度279

8.5 《物权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之不足281

8.5.1 对用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范围未界定281

8.5.2 对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未实行一体的法律制度规范282

8.5.3 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无完善法律规范适用283

8.5.4 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内容法定不明284

8.5.5 承包地被征收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补偿内容不明285

8.5.6 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期未界定286

8.5.7 抵押财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性质未界定288

参考文献290

作者发表的与本著作内容相关的论著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