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
  • 赵授吉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4084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人体生理2

第一章 中医西医理论基础学2

第一节 生理动态与生命活动2

第二节 中医阴阳在细胞外环境、细胞内环境的动态3

第三节 人体内物质转运与信息3

第四节 人体内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和方式3

第五节 刺激与反应4

第六节 生物电4

第七节 人体功能的自身调节6

第八节 阴阳的概念6

第九节 阴阳与人体生命哲理的剖析7

第十节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阴阳五行学说7

第十一节 阴阳五行在人体生理的具体表现9

第二章 生命与生态11

第一节 人体生命与自然11

第二节 生殖11

第三节 阴阳与男女胚胎生成12

第三章 人体脏腑功能与自然环境变化关系13

第一节 研究五脏的功能与自然环境在人体医学的意义13

第二节 论五脏六腑14

第四章 中医生理19

第一节 人体营卫、气血、津液三大生命物质生成及功能19

第二节 精、气、血、神、津液在人体内的运动转化20

第三节 血、脉、经络20

第四节 奇经八脉21

第二篇 症状与物理诊断24

第五章 中西医临床症状学与诊断24

第一节 中西医临床诊断的依据24

第二节 自然六淫、条件反射对人体产生的效应24

第六章 中医六经、四诊、八纲在临床诊断的具体运用27

第一节 六经的区分和辨证在临床的运用27

第二节 六经八纲在疾病诊断的指导作用27

第三节 八纲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分析27

第七章 症状与物理诊断29

第一节 四诊29

第二节 望、闻、问、触、叩、听水肿性疾病性质及病理病因54

第三节 问腹痛、腹泻55

第四节 呕血、咯血与便血的望闻问切56

第五节 黄疸发生的部位、时间与黄疸性疾病的关系57

第六节 昏迷性疾病与病理的因果关系58

第七节 望、触、叩、听的临床应用59

第八节 胸肺和胸膜的检查62

第九节 心脏和心血管疾病的望诊与检查67

第十节 心脏杂音与机理76

第十一节 心脏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78

第十二节 血管检查80

第十三节 腹部检查82

第十四节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望诊与检查86

第十五节 运动系统的望、触、叩诊87

第十六节 神经系统检查88

第八章 人体经脉生成与脉象91

第一节 经脉与脉象91

第二节 中医辨证法临床的具体运用及意义92

第三节 施治94

第九章 药物的性能与治疗的关系97

第一节 药物性能97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用法及意义98

第三节 药物的炮制及意义99

第四节 配伍禁忌,相反相畏药99

第五节 妊娠禁忌药物100

第六节 施治方法与定方100

第三篇 临床医学102

第十章 传染病102

第一节 传染病发病的各个阶段102

第二节 六经在传染热性病演变过程中的临床分症及意义102

第三节 论太阳病103

第四节 论少阳病104

第五节 论阳明病105

第六节 论太阴病106

第七节 论少阴病107

第八节 论厥阴病108

第十一章 中医对发热性传染病的研讨109

第十二章 中西医对传染病的探讨111

第一节 中西医论传染病111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原理111

第十三章 传染性疾病114

第一节 病毒性感冒114

第二节 出疹性病毒性疾病123

一、麻疹123

二、风疹126

三、天花127

四、水痘131

五、带状疱疹133

第三节 肠道病毒性疾病134

肝炎134

第四节 病毒性疾病138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138

二、流行性腮腺炎141

三、流行性出血热142

四、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151

第五节 立克氏体病152

流行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152

第六节 细菌性疾病155

一、败血症155

二、急性扁桃体腺炎158

三、猩红热160

四、化脓性脑膜炎162

五、流行脑脊髓膜炎164

六、白喉169

七、百日咳172

八、伤寒、副伤寒174

九、细菌性食物中毒179

十、细菌性痢疾181

十一、霍乱186

十二、鼠疫189

十三、布鲁氏菌病192

十四、破伤风194

十五、麻风病197

十六、炭疽200

十七、结核病202

十八、霉菌病205

十九、螺旋体病207

回归热、雅司、母司、梅毒207

钩端螺旋体病209

第七节 原虫性疾病212

一、阿米巴、阿米巴痢疾212

二、疟疾213

三、黑热病216

四、梨形鞭毛虫217

五、弓形体病218

六、血吸虫病219

七、绦虫病223

第八节 胶原性疾病224

一、类风湿病(痛风)224

二、红斑性狼疮226

三、硬皮病230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233

第一节 急性支气管炎234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239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245

第四节 肺炎247

第十五章 循环系统251

第一节 心律失常253

第二节 休克256

第三节 动脉硬化261

第四节 心绞痛265

第五节 心肌梗塞266

第六节 克山病268

第七节 周围血管疾病271

一、闭塞性动脉炎(无脉症)271

二、肢端动脉痉挛病273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74

第八节 高血压病276

第九节 风湿心脏病280

第十节 心肌炎285

第十一节 心内膜炎289

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292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临床症状的分析292

第二节 胃炎293

第三节 腹泻298

第四节 便秘301

第五节 胃神经官能症304

第六节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305

第七节 黄疸309

第八节 肝昏迷314

第九节 肝硬化316

第十节 胆囊炎附胆结石319

第十一节 胰腺炎320

第十二节 肠梗阻324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329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330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335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337

第四节 肾盂肾炎(包括急慢性膀胱炎及尿路感染)345

第十八章 造血系统疾病350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351

第二节 白血病353

第三节 白细胞减少(颗粒细胞缺乏症)357

第四节 贫血359

第十九章 出血性疾病364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364

第二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6

第三节 血友病369

第二十章 内分泌372

第一节 前(腺)垂体机能减退373

第二节 后(神经)脑垂体机能减退——尿崩症375

第三节 肾上腺病377

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379

二、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382

第四节 甲状腺病385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385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390

三、甲状腺炎393

四、甲状旁腺素机能减退症395

五、甲状旁腺素机能亢进症397

第二十一章 性腺疾病400

第一节 男性生殖腺机能减退症400

第二节 女性经前期紧张症402

第三节 绝经期综合征403

第二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406

第一节 颅神经疾病407

一、视神经炎407

二、三叉神经痛409

三、面神经炎411

四、内耳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413

五、进行性延髓麻痹416

第二节 脊神经疾病417

一、多发性脊神经炎417

二、臂丛神经痛420

三、坐骨神经痛421

第三节 脊髓疾病424

一、急性脊髓炎424

二、脊髓压迫症427

第四节 脑部疾病429

一、头痛429

二、癫狂、痉痫433

三、脑血管意外438

四、脑脓肿443

五、脑积水444

六、舞蹈病446

第五节 肌肉疾病448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448

二、重症肌无力450

三、肌强直综合征453

第六节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455

一、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455

二、原发性多汗症456

三、神经、梅毒457

第二十二章 精神疾病总论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