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瓷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瓷文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792060.jpg)
- 邹丽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780232110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陶瓷-工艺美术-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瓷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历史篇3
第一章 瓷器的雏形——原始瓷器3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与发展3
一、陶器的起源3
二、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出现与兴盛4
三、制陶工艺的成就5
四、陶器与瓷器的区别5
第二节 原始瓷器的出现与成熟6
一、制瓷工艺的发展6
二、原始青瓷的特点7
三、最早的色釉7
第二章 瓷器的真正产生在东汉8
第一节 东汉瓷的特点8
一、东汉瓷的特点8
二、最早的黑瓷9
第二节 东汉瓷窑9
第三章 早期的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11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瓷器11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瓷器12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瓷器13
一、南北方迥异的瓷器14
二、白瓷的迅猛发展15
三、佛教对南北朝瓷器的影响16
第四章 隋代的瓷器17
第一节 青瓷与白瓷17
一、青瓷17
二、白瓷18
三、制瓷工艺与器型19
第二节 北方制瓷业的发展20
第五章 唐代的瓷器21
第一节 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21
一、越窑青瓷22
二、邢窑白瓷23
第二节 其他釉色瓷的发展23
一、寿州黄瓷23
二、黑瓷24
三、唐花釉瓷24
四、彩绘瓷25
五、绞胎瓷25
第三节 制瓷工艺的发展25
一、窑炉的改进25
二、器型的演变26
三、装饰特征27
第四节 唐代青花瓷27
第六章 五代的瓷器29
一、越窑秘色瓷29
二、北方耀州窑青瓷30
第七章 宋代的瓷器32
第一节 宋代五大名窑33
一、“弃定用汝”33
二、钧窑器与艮岳山34
三、官窑瓷与宋室南渡34
第二节 宋代的窑系35
第三节 宋代饮茶风尚与瓷器36
第八章 辽金夏的瓷器37
第一节 辽代瓷器37
第二节 金代瓷器39
第三节 西夏瓷器40
第九章 元代的瓷器42
一、青花43
二、釉里红45
三、卵白釉45
四、青白瓷46
五、蓝釉46
第十章 明代的瓷器47
第一节 洪武时期的瓷器48
一、青花48
二、釉里红49
第二节 永乐时期的瓷器49
一、青花50
二、甜白釉51
三、鲜红器51
第三节 宣德时期的瓷器52
一、青花52
二、釉里红53
三、宝石红53
四、青花加彩54
五、祭蓝釉的发展54
第四节 明代“空白期”的瓷器55
第五节 成化时期的陶瓷56
一、青花56
二、釉里红57
三、成化斗彩57
四、成化脱胎瓷58
第六节 弘治时期的陶瓷58
一、青花58
二、宫廷御用黄釉瓷器59
三、素色弘治瓷器60
第七节 正德时期的陶瓷61
一、青花61
二、孔雀绿釉62
三、伊斯兰纹饰瓷器62
第八节 嘉靖时期的陶瓷63
一、青花63
二、五彩64
三、“官搭民窑”65
四、嘉靖皇帝与道教纹饰瓷器65
第九节 隆庆时期的陶瓷67
一、青花67
二、五彩67
第十节 万历时期的陶瓷68
一、青花68
二、万历五彩68
三、万历三彩69
四、万历皇帝用嘉靖龙缸陪葬70
五、克拉克瓷器70
第十一节 天启、崇祯时期的陶瓷71
一、青花71
二、崇祯五彩72
第十一章 清代的瓷器73
第一节 顺治时期的陶瓷73
一、青花74
二、五彩75
第二节 康熙时期的陶瓷75
一、青花76
二、釉里红78
三、康熙五彩78
四、粉彩的始创80
五、珐琅彩瓷81
六、康熙素三彩81
七、豇豆红和郎窑红82
八、康熙瓷器造型的特点83
第三节 雍正时期的陶瓷83
一、青花84
二、釉里红85
三、粉彩85
四、珐琅彩瓷86
五、斗彩87
第四节 乾隆时期的陶瓷87
一、青花88
二、釉里红89
三、珐琅彩瓷89
四、斗彩90
五、粉彩90
六、乾隆皇帝与藏传佛教瓷器92
七、乾隆帝与特种工艺瓷92
八、中国最早的陶瓷器专著93
第五节 嘉庆时期的陶瓷93
一、青花94
二、粉彩95
第六节 道光时期的陶瓷96
一、青花96
二、粉彩97
第七节 咸丰、同治时期的瓷器98
一、青花98
二、粉彩99
第八节 光绪、宣统时期的瓷器100
一、青花100
二、粉彩101
第十二章 民国的瓷器103
一、“洪宪”瓷与“觯斋”瓷103
二、粉彩新艺瓷105
三、瓷板画105
第十三章 中国仿古瓷概述108
第一节 仿古瓷出现的历史条件108
一、仿古瓷的概念108
二、仿古瓷出现的历史条件109
第二节 仿古瓷的分类110
一、仿古瓷的仿古与作伪110
二、仿古瓷的分类111
第三节 仿古瓷的发展史113
一、仿古瓷发展的两个高潮113
二、仿古瓷的历史概况114
第二篇 窑口篇123
第一章 窑口的概述123
第二章 早期的窑口128
一、越窑128
二、瓯窑129
三、婺州窑129
四、德清窑130
五、湘阴窑130
六、青羊宫窑130
七、固驿窑131
八、罗湖窑131
九、洪州窑131
十、寨里窑131
十一、中陈郝窑131
十二、淄博窑131
十三、南山窑132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窑口133
一、柴窑133
二、越窑133
三、邢窑135
四、长沙窑136
五、瓯窑138
六、婺州窑138
七、岳州窑139
八、寿州窑139
九、邛崃窑139
十、巩县窑140
十一、湘阳窑140
十二、安阳窑140
十三、淮南窑140
十四、成都窑141
十五、广元窑141
十六、琉璃厂窑141
十七、西村窑142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窑口与窑系143
一、定窑及定窑系143
二、汝窑148
三、官窑150
四、哥窑153
五、钧窑与钧窑系155
六、越窑与越窑系159
七、龙泉窑与龙泉窑系159
八、磁州窑及磁州窑系161
九、景德镇窑及青白窑系166
十、耀州窑与耀州窑系169
十一、建阳窑及建阳窑系173
十二、宋元其他名窑176
第五章 明清的窑口182
一、景德镇窑182
二、龙泉窑185
三、德化窑186
第三篇 常识篇191
第一章 瓷器的分类191
第一节 瓷器的分类191
一、烧制时间191
二、烧制地点191
三、烧制特征191
四、烧制窑别192
第二节 色釉瓷的分类192
第三节 彩瓷的分类193
第四节 特征的分类193
一、原始瓷器193
二、原始青瓷194
三、青瓷194
四、缥瓷194
五、白瓷194
六、青白瓷195
七、黑瓷195
八、素瓷195
九、彩瓷195
十、青花瓷196
十一、玲珑瓷196
十二、青花玲珑瓷196
十三、色釉瓷196
十四、花瓷197
十五、甜白瓷197
十六、薄胎瓷197
十七、绞胎瓷198
十八、绞釉瓷198
十九、枢府瓷198
二十、秘色瓷198
二十一、芒口瓷199
二十二、骨瓷199
二十三、珍珠瓷199
二十四、像生瓷199
二十五、镶嵌瓷200
二十六、新彩瓷200
二十七、煨瓷200
二十八、生瓷200
二十九、文革瓷200
三十、“主席”瓷201
三十一、民间陶瓷201
三十二、祁门瓷器202
三十三、红绿彩瓷202
三十四、外销瓷器202
三十五、高古瓷203
三十六、现代瓷203
三十七、蓄光陶瓷203
三十八、自洁陶瓷203
三十九、透明陶瓷203
第二章 瓷器的胎、釉、彩205
第一节 瓷器的胎205
第二节 瓷器的釉色206
一、颜色釉206
二、青釉207
三、梅子青釉207
四、冬青釉207
五、豆青釉208
六、影青釉208
七、天青釉208
八、粉青釉209
九、缥色209
十、仿龙泉釉209
十一、釉里红210
十二、钧红210
十三、霁红210
十四、抹红211
十五、豇豆红釉211
十六、鲜红釉211
十七、郎窑红釉211
十八、矾红釉212
十九、火焰釉212
二十、胭脂水212
二十一、绿釉213
二十二、松石绿213
二十三、瓜皮绿釉213
二十四、苹果绿釉213
二十五、鹦哥绿釉214
二十六、蓝釉214
二十七、回青215
二十八、霁蓝釉215
二十九、洒蓝釉215
三十、孔雀蓝釉215
三十一、天蓝釉216
三十二、黄釉216
三十三、娇黄216
三十四、蜜蜡黄217
三十五、蛋黄釉217
三十六、鳝鱼黄217
三十七、白釉217
三十八、卵白釉218
三十九、甜白釉218
四十、象牙白釉218
四十一、黑釉218
四十二、天目釉219
四十三、油滴219
四十四、兔毫釉219
四十五、玳瑁釉220
四十六、鹧鸪斑220
四十七、乌金釉220
四十八、杂色釉220
四十九、酱色釉221
五十、金酱釉221
五十一、紫釉221
五十二、茄皮紫221
五十三、玻璃釉222
五十四、花色釉222
五十五、窑变釉222
五十六、钧釉223
五十七、结晶釉223
五十八、茶叶末釉223
五十九、铁锈花224
六十、低温色釉224
六十一、胭脂红釉224
六十二、孔雀绿釉225
六十三、珐华釉225
六十四、炉钧225
六十五、高温颜色釉226
第三节 瓷器的彩226
一、釉上彩226
二、釉下彩230
第三章 瓷器的器型235
第一节 瓷器的器型术语235
一、陶瓷器的口部形式235
二、陶瓷器的耳部形式237
三、陶瓷器的肩部形式238
四、陶瓷器的腹部形式238
五、陶瓷器的流部形式239
六、陶瓷器的底部形式240
七、陶瓷器的足部形式240
第二节 瓷器的器型242
一、碗类242
二、杯类244
三、瓶类246
四、壶类250
五、罐类254
六、尊类256
七、炉类258
八、盘类259
九、盒类260
十、洗类261
十一、盆类261
十二、文房用具类262
十三、其他264
第四章 瓷器的题记266
第一节 题记的概述266
一、题记的分类266
二、题记的艺术风格266
第二节 纪年类题记268
第三节 堂名款273
第四节 陶人款276
第五节 其他类款识278
第六节 诗句文字类题记282
第五章 瓷器的纹饰284
第一节 几何纹284
第二节 动物纹288
第三节 植物纹293
第四节 人物纹298
第五节 山水纹300
第六节 宗教纹301
第七节 吉祥纹302
第四篇 鉴藏篇309
第一章 瓷器的鉴定309
第一节 瓷器鉴定的主要依据309
第二节 瓷器鉴定的主要内容310
一、辨真伪310
二、断代313
三、断窑口314
四、评价值316
第三节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317
一、辨伪瓷器基本方法317
二、眼学与科学之争318
第四节 传统的鉴定法319
一、造型鉴定319
二、胎釉的鉴定320
三、款识的鉴定321
四、底足的鉴定322
五、纹饰的鉴定323
六、工艺鉴定324
七、从土斑辨识高古瓷327
八、从包浆辨识瓷器328
九、对瓷片进行辨别真伪328
第五节 现代科学鉴别方法简述329
一、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的瓷器鉴定329
二、现代科学高仿技术与传统鉴定法330
三、陶瓷釉质的老化鉴定331
第六节 常用瓷器鉴定术语333
一、瓷器的缺陷333
二、瓷器的修复338
三、瓷器的作伪339
第七节 官窑瓷器的鉴定要点343
第八节 民窑瓷器的鉴定345
第九节 元明清各朝代青花瓷器鉴定要点346
一、元代青花瓷器346
二、明代瓷器的特征347
三、清代瓷器的特征348
第十节 明清彩瓷的鉴定要点349
一、康熙素三彩的鉴定要点350
二、雍正朝仿宋钧窑瓷器的鉴定要点350
三、粉彩瓷器的鉴定350
四、炉钧釉瓷器的鉴定要点351
五、雍正粉彩、珐琅彩瓷器的鉴定要点352
六、收藏瓷板画应该注意的事项352
第三章 瓷器的鉴赏与收藏353
第一节 瓷器的鉴赏概述与名瓷器鉴赏353
一、色釉瓷354
二、彩瓷356
三、青花瓷357
第二节 瓷器收藏的基本知识358
一、收藏的原则358
二、如何逢高投资古瓷359
三、“一要,三不要”359
四、瓷友禁忌361
第三节 初学者与伤残古瓷362
第四节 瓷器收藏价值品评364
一、色釉瓷364
二、彩瓷367
三、官窑瓷与民窑瓷369
参考文献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