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6-200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6-2007
  • 曹新元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456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6~200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6-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矿业宏观经济定量分析一、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演变2

(一)矿业产值2

(二)矿业增加值4

(三)矿业利润5

二、矿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比较分析7

(一)矿业资金利税率7

(二)矿业成本费用利润率8

(三)矿业工业增加值率11

三、矿业消费结构11

(一)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总体消费结构13

(二)矿业部门的消费结构16

(三)能源采选业及相关能源生产部门的消费结构18

(四)能源矿业部门的消费结构21

(五)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费结构23

(六)金属矿业部门的消费结构26

(七)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费结构28

(八)非金属矿业部门的消费结构31

四、矿业消费效益分析33

(一)矿产品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消费效益34

(二)矿产品消费效益44

五、矿业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54

(一)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部门的影响力55

(二)能源矿业及相关能源部门的影响力56

(三)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部门的影响力56

(四)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部门的影响力57

(五)矿业部门的影响力57

(六)能源矿业部门的影响力58

(七)金属矿业部门的影响力58

(八)非金属矿业部门的影响力58

六、矿业对其他部门的感应度59

(一)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部门的感应度60

(二)能源矿业及相关能源部门的感应度60

(三)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部门的感应度61

(四)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部门的感应度61

(五)矿业部门的感应度62

(六)能源矿业部门的感应度63

(七)金属矿业部门的感应度63

(八)非金属矿业部门的感应度64

七、体会认识64

(一)矿业“乱中求进”,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地位得以巩固64

(二)抓住机遇,加快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和机制65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先实施“结构节能降耗”66

(四)提高相关科技和管理水平,降低主要行业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66

(五)正确认识发展规律,准确调控矿业与宏观经济相互关系66

参考文献67

第二篇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土地利用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系统演进69

(一)城镇土地利用系统浅析69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微观土地利用71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中观土地利用74

(四)城镇化进程中的宏观土地利用76

二、中国当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77

(一)当前城镇化所处阶段的判断77

(二)城镇化较快发展的有利机遇78

(三)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及分析80

三、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现状和态势83

(一)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土地利用现状83

(二)未来不同时期的城镇土地利用规模预测94

四、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土地利用问题及解析101

(一)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土地利用问题101

(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土地利用问题探因107

五、城镇化健康发展土地利用对策措施111

(一)科学引导城镇扩张并加强农地保护111

(二)积极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创新112

(三)优化区域和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布局113

(四)多手段集约节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114

(五)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114

(六)综合整治促进城镇土地生态良性化115

参考文献116

第三篇 美国煤炭政策研究及启示一、美国煤炭业产业结构及市场运作特点118

(一)储量、产量及消费量居世界前列118

(二)以烟煤为主,且1/3左右适合露天开采119

(三)煤炭是美国未来重要能源来源,2030年需求将达18亿短吨119

(四)大中小微矿并存,资源回采率水平均衡120

(五)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122

(六)煤炭矿山安全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提高122

(七)煤炭以销定产,供需基本平衡123

(八)活跃着煤炭资产经营公司,很多小煤矿由其经营124

二、煤炭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124

(一)联邦法律125

(二)联邦法规:煤炭管理128

(三)各类标准、指南、操作手册等129

三、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联邦煤炭资源行政管理体制130

(一)能源部是能源的宏观调控及服务部门130

(二)内政部是煤炭资源的主管部门131

(三)矿产资源收益的审计体制134

(四)联邦与州:协调、代理与合作136

四、联邦煤炭资源规划及矿业权设置139

(一)矿产资源分类管理,煤炭为可租让矿产139

(二)租约设置前的煤炭资源规划140

(三)租约设置后的租约评价142

五、煤炭租约管理144

(一)租约人资质144

(二)煤炭勘查许可证144

(三)采矿租约设置:区域租约和申请租约145

(四)租约面积和租约期限146

(五)煤炭租约发放需要照顾小企业146

(六)投标过程的监督147

(七)非法勘查开采将受到刑事和民事处罚147

(八)获得煤炭租约后,需要获得其他许可148

(九)煤炭租约承租人的责任和义务149

(十)煤炭租约的转让和转租154

(十一)租约全流程中的公众参与制度155

(十二)覆盖面广泛的保证金和财务担保制度156

六、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及税费158

(一)红利租金158

(二)煤炭租约租费159

(三)露天矿与地下矿山不同的从价权利金160

(四)申请费等行政费用161

(五)管理官员的自由裁量权161

(六)联邦层次的税收162

(七)州矿业税收164

七、煤炭资源管理的支撑体系167

(一)煤炭数据、分析与预测支撑系统167

(二)顾问委员会体系是关键的智囊机构167

(三)信息化管理168

(四)法律惩罚措施171

八、启示、思考与建议172

(一)法制和体制是煤炭资源管理的两块基石172

(二)专业化和社会化结合,刚柔相济174

(三)所有权收益占重要地位是其发挥调控作用的基础176

(四)以资产管理为主线,加强煤炭资源资产管理179

(五)靠限制外资维护煤炭资源安全182

(六)煤炭储量需要防止投机与垄断184

(七)美国的逻辑采矿单元与中国的煤矿关闭整合185

(八)数据、信息、研究分析及专家队伍:执法与决策的基石189

参考文献190

第四篇 世界滑坡风险管理政策的经验与启示一、滑坡灾害风险管理需求分析192

(一)风险管理是当代滑坡灾害防治工作的主流192

(二)我国滑坡灾害防治现状与问题193

二、滑坡风险管理框架199

(一)滑坡灾害风险的构成199

(二)滑坡灾害风险管理框架201

(三)灾后救助与重建205

(四)管理机构在滑坡风险评价中的作用206

三、一些国家和地区滑坡风险管理政策209

(一)法国209

(二)瑞士212

(三)意大利217

(四)英国219

(五)美国224

(六)澳大利亚229

(七)新西兰完善的滑坡灾害管理法规体系233

(八)中国香港地区236

(九)圣卢西亚群岛——社区斜坡稳定性管理(MoSSaiC)计划241

四、启示与建议245

(一)以先进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滑坡风险管理体系245

(二)法制建设和法律实施是滑坡风险管理的根本246

(三)土地规划与土地审批是滑坡风险管理的关键247

(四)滑坡风险调查与区划是滑坡风险管理的基石248

(五)量化风险评估是滑坡风险管理的科学支撑249

(六)实施滑坡综合管理是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250

(七)建立和实施滑坡灾害风险共担机制是必然趋势253

(八)滑坡风险评估资质认证制度是滑坡风险管理的保障255

(九)风险知识的教育与信息服务是滑坡风险管理的根基256

参考文献257

附图目录2

图1.1.1 1985~2005年我国矿业产值增长趋势2

图1.1.2 1986~2005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和矿业产值增长速度比较2

图1.1.3 矿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4

图1.1.4 矿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长速度比较4

图1.1.5 矿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5

图1.1.6 矿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全国GDP的比重5

图1.1.7 矿业利润和工业利润总额增长速度比较6

图1.1.8 矿业利润及其占工业利润的比重6

图1.2.1 矿业和工业资金利税率比较8

图1.2.2 2005年矿业和工业平均资金利税率比较8

图1.2.3 矿业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9

图1.2.4 2005年我国矿业和工业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9

图1.2.5 矿业和其他工业行业增加值率比较11

图1.3.1 各行业对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的消费比例14

图1.3.2 2002年各行业对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的消耗比例14

图1.3.3 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所占的比重15

图1.3.4 各行业对矿业的消费比例16

图1.3.5 对矿业部门产品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所占的比重17

图1.3.6 各行业对能源矿业及相关能源生产部门的消费比例19

图1.3.7 2002年各行业对能源矿业及相关能源生产部门的消耗比例19

图1.3.8 能源及相关能源生产部门产品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的比重20

图1.3.9 各行业对能源矿业的消费比例21

图1.3.10 对能源矿业部门产品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的比例和22

图1.3.11 各行业对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费比例24

图1.3.12 2002年各行业对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耗比例24

图1.3.13 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的比例和25

图1.3.14 各行业对金属矿业的消费比例26

图1.3.15 对金属矿业部门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的比例和27

图1.3.16 各行业对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费比例29

图1.3.17 2002年各行业对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耗比例29

图1.3.18 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的比例和30

图1.3.19 各行业对非金属矿业的消费比例31

图1.3.20 对非金属矿业部门消耗比例前5位和前10位行业的比例和32

图1.4.1 三大产业对矿产品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的完全消耗系数35

图1.4.2 七大产业对矿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44

图1.4.3 七大产业对矿业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45

图1.5.1 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部门影响力系数变化趋势55

图1.5.2 金属矿业及其相关原材料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变化图56

图1.5.3 矿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变化图57

图1.5.4 金属矿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变化趋势&58

图1.6.1 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0

图1.6.2 能源矿业及相关能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1

图1.6.3 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1

图1.6.4 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2

图1.6.5 矿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2

图1.6.6 能源矿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3

图1.6.7 金属矿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3

图1.6.8 非金属矿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变化图64

图2.1.1 城镇土地利用系统及其演进70

图2.1.2 土地招标租金曲线和成功的招标曲线71

图2.1.3 城镇地块利用强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72

图2.1.4 城镇地块利用强度的自然-生态效益分析73

图2.1.5 城镇土地扩展的阶段性74

图2.1.6 城镇化特定阶段的城镇土地规模74

图2.1.7 单中心城市土地功能分区75

图2.1.8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76

图2.2.1 1949年以来我国历年城镇化水平78

图2.3.1 2005年各省域城镇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面积84

图2.3.2 1996~2005年各类城镇土地变化86

图2.3.3 1996~2005年省域城镇土地变化86

图2.3.4 2005年各省域人均城镇用地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87

图2.3.5 1996~2005年全国人均城镇用地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87

图2.3.6 2000~2005年省域人均城镇用地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变化88

图2.3.7 1997~2005年各类城镇建设占农地未利用地情况88

图2.3.8 1997~2005年各类城镇建设占耕地情况89

图2.3.9 1997~2005年省域城镇建设占农地未利用地合计89

图2.3.10 1997~2005年省域城镇建设占耕地合计90

图2.3.11 1997~2005年不同地区城镇建设占农地未利用地90

图2.3.12 1997~2005年不同地区城镇建设占耕地90

图2.3.13 2005年省域城市内部用地结构91

图2.3.14 1996年和2005年各省域城市、建制镇用地区位指数93

图2.3.15 1996年和2005年各省域城镇、城镇工矿用地区位指数94

图2.4.1 1996~2005年全社会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3

图2.4.2 1997~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104

图3.1.1 美国煤炭生产消费和进出口量119

图3.1.2 美国煤炭产量消费量预测(高经济增长方案)120

图3.1.3 美国煤矿山数量变化趋势121

图3.1.4 2005年美国各规模煤矿山分布121

图3.1.5 美国各规模煤矿山回采率对比121

图3.1.6 美国煤矿山平均产量变化趋势122

图3.1.7 美国煤矿死亡人数(1907~1987年)123

图3.1.8 美国煤矿死亡人数(1990~2006年)123

图3.1.9 美国煤炭价格(不变价格)124

图3.4.1 煤炭租约发放前联邦政府工作流程143

图3.7.1 矿产管理局矿产收益管理分部报告流程170

图3.8.1 美国政府煤炭各类收益结构图178

图3.8.2 中国采掘业各类税费结构图178

图3.8.3 美国联邦政府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结构180

图3.8.4 美国联邦政府权利金收益结构图180

图3.8.5 中国煤炭储量结构分布图189

图3.8.6 2010年规划矿山结构分布图189

图4.1.1 滑坡和洪水发生变化趋势192

图4.1.2 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194

图4.1.3 地质灾害成功预报196

图4.1.4 避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人数197

图4.1.5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和项目统计198

图4.2.1 灾害、风险因素、脆弱性和风险之间的概念关系200

图4.2.2 英国用于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程序201

图4.2.3 澳大利亚岩土力学协会(AGS)的滑坡风险管理程序202

图4.2.4 风险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LARP)204

图4.2.5 按风险/收益比采用不同的风险降低措施204

图4.3.1 瑞士滑坡风险管理框架213

图4.3.2 根据不同保护目标确定不同滑坡安全目标215

图4.3.3 怀特岛海岸滑坡管理战略框架图221

图4.3.4 英国怀特岛Ventnor研究项目流程222

图4.3.5 滑动尺度表示的坡度-密度公式226

图4.3.6 全国专业工程师注册委员会滑坡风险管理注册例行程序流程图232

图4.3.7 澳大利亚滑坡风险管理框架体系234

图4.3.8 圣卢西亚所采用并实施的三个阶段程序242

附表目录10

表1.2.1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10

表1.3.1 各行业对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部门的消费结构13

表1.3.2 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15

表1.3.3 各行业对矿业部门产品的消费比例16

表1.3.4 2002年各行业对矿业的消耗比例17

表1.3.5 对矿业部门产品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18

表1.3.6 各行业对能源采选业及相关能源生产部门的消费比例18

表1.3.7 对能源矿业及相关能源生产部门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20

表1.3.8 各行业对能源矿业的消费比例21

表1.3.9 2002年各行业对能源矿业的消耗比例22

表1.3.10 对能源矿业部门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23

表1.3.11 各行业对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费比例23

表1.3.12 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25

表1.3.13 各行业对金属矿业的消费比例26

表1.3.14 2002年各行业对金属矿业的消耗比例26

表1.3.15 对金属矿业部门产品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28

表1.3.16 各行业对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的消费比例28

表1.3.17 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生产部门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30

表1.3.18 各行业对非金属矿业的消费比例31

表1.3.19 2002年各行业对非金属矿业的消耗比例32

表1.3.20 对非金属矿业部门消耗比例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33

表1.4.1 矿产品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在三大产业中的直接消耗系数35

表1.4.2 矿产品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在三大产业中的完全消耗系数35

表1.4.3 2002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类产品、金属类产品和非金属类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36

表1.4.4 1997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类产品、金属类产品和非金属类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37

表1.4.5 1995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类产品、金属类产品和非金属类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38

表1.4.6 1992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类产品、金属类产品和非金属类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39

表1.4.7 1990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类产品、金属类产品和非金属类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0

表1.4.8 1987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类产品、金属类产品和非金属类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1

表1.4.9 能源及相关原材料完全消耗系数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41

表1.4.10 对金属矿产品及相关原材料完全消耗系数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43

表1.4.11 对非金属矿产品及相关原材料完全消耗系数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43

表1.4.12 七大产业对矿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44

表1.4.13 七大产业对矿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5

表1.4.14 2002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7

表1.4.15 1997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8

表1.4.16 1995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9

表1.4.17 1992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9

表1.4.18 1990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50

表1.4.19 1987年各行业分别对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51

表1.4.20 对能源矿产品完全消耗系数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52

表1.4.21 对金属矿产品完全消耗系数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53

表1.4.22 对非金属矿产品完全消耗系数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53

表1.4.23 对矿产品完全消耗系数前10位的行业对比表54

表1.5.1 能源矿业及相关能源部门的影响力系数56

表1.5.2 非金属矿业及相关原材料部门的影响力系数57

表1.5.3 能源矿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58

表1.5.4 非金属矿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59

表2.2.1 一些国家城市化初期和中期阶段发展速度比较78

表2.2.2 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82

表2.2.3 各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82

表2.3.1 国土资源部与建设部的城镇土地数据84

表2.3.2 2005年各省域土地城镇化水平&85

表2.3.3 不同地区城镇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及其所占比重85

表2.3.4 1996~2005年不同地区城镇土地变化86

表2.3.5 不同地区人均城镇土地及其变化88

表2.3.6 1997~2005年不同地区城镇建设占地情况90

表2.3.7 2005年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内部用地结构91

表2.3.8 2000~2005年不同省域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变化92

表2.3.9 2000~2005年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变化93

表2.3.10 1996年和2005年不同地区城镇土地区位指数94

表2.3.11 我国总人口数量预测95

表2.3.12 2010年省域总人口预测数95

表2.3.13 2020年省域总人口预测数96

表2.3.14 2030年省域总人口预测数96

表2.3.15 全国城镇人口数预测值98

表2.3.16 省域城镇人口数预测值98

表2.3.17 全国城镇土地规模预测值100

表2.3.18 省域城镇土地规模预测值100

表2.4.1 1996年全国和不同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结构106

表2.4.2 2005年全国和不同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结构106

表3.1.1 美国前几家公司控制的产量份额变化趋势122

表3.3.1 内政部各局在固体矿产租约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132

表3.5.1 联邦和州政府机构的煤炭许可要求148

表3.5.2 美国煤炭公司储量产量关系(2005年底)151

表3.6.1 美国煤炭租约要求159

表3.6.2 美国联邦针对矿业征收的各类税收162

表3.6.3 美国联邦税收税率163

表3.6.4 美国部分州同煤炭开采有关的各类税收165

表3.6.5 美国2004年各州煤炭采掘税收入情况166

表3.6.6 怀俄明州2005年州和地方政府来自于煤炭的收入166

表3.7.1 美国能源信息署煤炭数据、分析和预测成果167

表3.8.1 我国吨煤税费构成(矿业权价款按山西试点规定)177

表3.8.2 美国联邦煤炭公司缴纳联邦所得税情况(千美元)177

表3.8.3 美国煤矿政府收益构成(以怀俄明州为例)177

表3.8.4 中国和美国煤炭所有权收益比较179

表3.8.5 中国部分上市公司吨煤结算价格(2005年)181

表3.8.6 中国煤炭上市公司产量储量利用程度一览表185

表3.8.7 2006年前三季度停产整顿矿山数187

表3.8.8 煤炭各类指标占全部非油气矿产的百分比190

表4.3.1 意大利有关滑坡和洪水灾害减灾方面的立法和资金投入(Catenacci,1992)217

表4.3.2 各方在滑坡管理中的作用220

表4.3.3 香港的边坡安全系统组成237

表4.3.4 MoSSaiC管理团队构成243

表4.3.5 MoSSaiC计划最初12个月内所启动和完成的地区能力建设243

表4.4.1 滑坡风险减灾的工程措施251

表4.4.2 滑坡风险减灾的“软”措施252

专栏目录3

专栏1.1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3

专栏1.2 利润总额6

专栏1.3 投入产出分析12

专栏1.4 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34

专栏1.5 影响力系数55

专栏1.6 感应度系数59

专栏3.1 关于Flat Canyon煤矿公平市场价值征求公众意见会的通告155

专栏4.1 斯科茨代尔(Scottsdale)土地区划条例226

专栏4.2 新西兰Taranaki区议会确定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政策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