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部引嫩工程扩建机理系统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部引嫩工程扩建机理系统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1790931.jpg)
- 彭旭明,刘加海,龙显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0167916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小麦-植物病害-防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部引嫩工程扩建机理系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第一章 自然条件7
第一节 气候7
第二节 地质与水文地质10
第三节 水文13
第四节 生物16
第五节 土壤18
第二章 社会经济23
第一节 区域经济23
第二节 交通运输24
第三节 地方病与流行性疾病24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与旅游业25
第二篇 北部引嫩工程概述第一章 北部引嫩工程建设期29
第一节 渠首工程29
第二节 渠道工程30
第三节 交叉工程32
第四节 蓄水工程34
第五节 总体工程验收36
第二章 工程岁修、整修加固、改建扩建37
第一节 历年工程岁修37
第二节 整修加固38
第三节 改建、扩建工程43
第三章 工程效益与防治土壤盐碱50
第一节 工程效益50
第二节 防治土壤盐碱53
第三篇 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对策研究第一章 研究区水资源现状57
第一节 水资源量57
第二节 环境地面水质监测研究57
第二章 水资源存在的问题131
第一节 干旱缺水131
第二节 丰水年水多131
第三节 水质污染132
第四节 嫩江对研究区的影响133
第三章 水资源科学利用与治理对策136
第一节 提高全民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要性的认识136
第二节 进一步搞好水利规划136
第三节 加速修建水源工程136
第四节 全面节水136
第五节 提高防洪治涝治碱排水工程标准137
第六节 加强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力度137
第四篇 干旱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第一章 研究区干旱与干旱灾害概述141
第一节 1949年前141
第二节 1949年以后至今141
第二章 干旱形成原因144
第一节 气候144
第二节 土壤146
第三节 作物需水与土壤供水不足152
第三章 防治干旱对策及措施154
第一节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干旱缺水的战略措施154
第二节 农业灌溉采取高效节水工程技术措施155
第三节 旱地农业抗旱措施160
第四节 将防治干旱列入农业管理措施一体化161
第五篇 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研究第一章 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研究方案设计165
第一节 监测研究点的布设165
第二节 监测研究内容166
第三节 监测研究水、土样的采取166
第四节 土壤、水质监测研究的方法167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68
第一节 地面水质监测研究168
第二节 地下水监测研究182
第三节 土壤盐分(化学成分)与pH值监测研究196
第六篇 侵蚀、泥沙淤积与防治措施研究第一章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成果223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3
第二节 主要研究成果223
第二章 北部引嫩渠道的整治措施226
第一节 铺砌护岸措施226
第二节 生物措施228
第三节 防渗措施229
第四节 排水措施230
第五节 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230
第三章 北引重点渠段侵蚀淤积与治理措施234
第一节 北引总干渠乌北41~52km渠段冲淤状况234
第二节 造成渠道冲淤严重的原因237
第三节 治理措施238
第七篇 专题研究241
第一章 典型灌区地下水资源研究241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述241
第二节 地下水赋存类型与循环特征243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量244
第四节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250
第二章 地面水质研究253
第一节 地面水研究点设计253
第二节 监测研究结果与分析253
第三章 北引总干渠与水库底泥257
第八篇 结论、问题与建议第一章 结论261
第一节 资源优势、问题与解决途径261
第二节 北引扩建机理研究261
第二章 问题265
第一节 水少、水多、水脏265
第二节 土壤盐渍化存在潜在危害265
第三节 土壤渗漏损失大266
第四节 渠道冲刷和淤积与日俱增266
第五节 乌裕尔河交叉水质改善工程泥沙沉积266
第六节 观测试验满足不了运行需要266
第七节 农田灌溉滞后266
第三章 建议267
第一节 开源节流,利用保护水资源267
第二节 防治土壤盐渍化268
第三节 提高现有工程标准269
第四节 对水库淤积进行深入研究269
第五节 制定生态、公益用水相关政策269
第六节 利用地下水资源扩大水田灌溉269
第七节 加强基础研究270
附:阶段研究成果在《黑龙江水利科技》与《黑龙江水专学报》发表的论文目录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