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与农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与农作
  • 陶水龙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3513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7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土壤学-电视大学-教材;农学-电视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与农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土壤与土壤肥力1

一、土壤1

二、土壤肥力2

第二节 土壤和水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3

一、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3

二、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5

一、中国走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性5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7

第二章 土壤组成8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8

一、主要成土矿物和岩石9

二、土壤的物质组成、化学组成和机械组成11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16

一、土壤生物17

二、土壤有机质19

三、土壤腐殖质22

四、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23

第三节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27

一、土壤孔性27

二、土壤结构性30

三、土壤耕性36

第三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40

第一节 土壤的离子交换40

一、土壤胶体的特性与离子交换反应40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43

三、土壤离子交换与土壤肥力的关系44

第二节 土壤的酸碱性46

一、土壤的酸碱性46

二、土壤的缓冲性及其影响因素48

三、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影响50

第三节 土壤养分状况51

一、土壤养分的种类、含量与形态51

二、土壤中的氮素53

三、土壤中的磷素54

四、土壤中的钾56

五、土壤中的微量元素58

第四章 土壤水、气、热状况62

第一节 土壤水分63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类型和性质63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67

三、土壤水分的有效性69

四、土壤水分平衡70

五、土壤墒情与田间验墒72

第二节 土壤空气73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74

二、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74

三、土壤的通气性及其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76

四、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77

第三节 土壤的热量状况78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与平衡78

二、土壤的热性质79

三、土壤温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81

四、土壤温度的调节84

第五章 中低产田土壤的培肥与改良86

第一节 土壤培肥87

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87

二、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87

第二节 我国中低产田的类型与分布88

一、我国中低产田现状88

二、中低产田的改良途径89

第三节 黄土高原旱地和南方山区红黄壤中低产田的改良89

一、黄土高原和红黄壤中低产田的分布与特征89

二、黄土高原旱地的改良措施90

三、南方山区红黄壤中低产田的改良措施91

第四节 中低产水稻土的改良92

一、水稻土的分布与低产水稻土的种类92

二、低产水稻土的改良92

第五节 盐碱土的改良93

一、盐碱土的分布与特征93

二、盐碱土对作物的危害94

三、盐碱土的改良措施95

第六节 荒漠化土壤、受污染土壤的治理95

一、我国土壤荒漠化的程度、特征和原因95

二、土壤荒漠化的对策96

三、土壤污染的种类、程度和原因97

四、土壤污染的控制和治理98

第六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99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99

一、水的生理作用99

二、植物的含水量100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输100

一、水势100

二、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11

三、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13

四、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115

第三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116

一、蒸腾作用的机理116

二、气孔及其蒸腾117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117

第七章 农作概论118

第一节 作物布局119

一、作物的概念与类型119

二、作物布局设计120

三、我国作物布局的主要类型122

第二节 复种123

一、复种及其有关概念123

二、熟制带的确定124

三、复种技术125

四、我国主要复种方式125

第三节 间套作与轮连作126

一、间套作的概念126

二、间套作技术特点127

三、间作的主要类型128

四、套种的主要类型129

五、轮作与连作130

第四节 土壤耕作131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131

二、土壤基本耕作措施133

三、表土耕作措施134

四、少耕和免耕135

第八章 作物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136

第一节 作物需水规律136

一、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136

二、作物需水规律137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138

一、作物需水的主要来源138

二、主要作物的需水量138

三、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143

第三节 作物的合理用水与灌溉技术147

一、大田作物的合理用水与灌溉技术147

二、果树作物的合理用水和灌溉技术156

三、蔬菜作物的合理用水与灌溉技术157

第九章 节水农业160

第一节 农业水资源状况160

一、农业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160

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163

三、农业节水潜力163

第二节 农业节水技术165

一、合理开发利用水源165

二、农业节水系统167

三、节水灌溉技术168

四、节水农业措施171

五、树立水资源的价值观,加强水资源管理172

参考文献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