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藏高原生态替叠与趋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藏高原生态替叠与趋导
  • 景晖,丁忠兵著 著
  • 出版社: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2502850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藏高原生态替叠与趋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A.青藏高原生态定位1

a.1 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地理地貌与生态替叠3

一、青藏高原的隆起3

二、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貌8

三、青藏高原的生态演替10

a.2 中国乃至亚洲最大水源地17

一、青藏高原冰川的演化、现状及其影响18

二、青藏高原河流的演变、现状及其影响21

三、青藏高原湖泊的演化与现状26

a.3 青藏高原的水气通道28

一、印度洋水气对青藏高原的影响29

二、太平洋水气对青藏高原的贡献33

a.4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的调剂34

一、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与演替34

二、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生成的重要影响38

(一)青藏高原的热源与冷源效应39

(二)青藏高原对北半球季风环流的影响39

(三)青藏高原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维持作用40

(四)青藏高原对中亚乃至南半球天气的影响40

三、青藏高原是中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42

四、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44

a.5 三江源——青南高原的生态意义46

一、三江源——青南高原的自然气候特征47

二、三江源——青南高原的生态特征48

三、三江源——青南高原的生态地位50

(一)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51

(二)三江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52

(三)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53

(四)三江源是华夏文明缘起、兴盛的重要物质基础55

四、三江源地区面临生态危机56

(一)湖泊萎缩,冰川后退,水资源减少57

(二)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58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59

(四)生物多样性急剧萎缩60

a.6 黄河的演化61

一、黄河概况61

二、黄河演化62

三、黄河演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64

a.7 长江的演化65

一、长江概况65

二、长江演化及其影响67

B.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生态演替70

b.1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的影响71

一、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72

(一)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72

(二)“阳伞效应”74

(三)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变化效应76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78

(一)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一般规律79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82

(三)人类活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84

三、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87

(一)农耕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87

(二)超载放牧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89

(三)滥伐林木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91

(四)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94

b.2 史前青藏高原的人类存在与生态演替96

一、旧石器时期青藏高原考古发现及人类活动99

二、新石器时期青藏高原考古发现及人类活动101

(一)卡若文化102

(二)曲贡文化104

(三)藏北细石器文化105

(四)马家窑文化106

三、青铜器时期青藏高原考古发现及人类活动109

(一)藏北考古文化109

(二)藏东南考古文化110

(三)齐家文化111

(四)卡约文化113

(五)辛店文化115

(六)诺木洪文化116

四、史前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117

b.3 青藏高原文明的早期发展与生态演替119

一、西藏地区文明的早期发展及人类活动120

(一)“小邦时代”120

(二)象雄、吐蕃、苏毗三大部落联盟的形成122

(三)雅隆部落的扩张125

二、青海文明的早期发展及人类活动127

(一)汉代以前河湟地区的羌人127

(二)两汉时期的青海12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海132

三、青藏高原文明的早期发展对生态演替的影响135

b.4 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与生态演替136

一、吐蕃王朝的建立与扩张136

二、吐蕃王朝的衰亡139

三、吐蕃王朝时期的文明发展141

四、吐蕃文明的发展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144

b.5 吐蕃王朝以后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与生态演替145

一、元朝之前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146

二、元代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148

三、明代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150

四、清代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153

五、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157

六、吐蕃王朝以后青藏高原的文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61

b.6 丝绸之路南道的兴衰与生态演替165

一、丝绸之路南道的缘起166

二、丝绸之路南道的兴盛167

三、丝绸之路南道的衰落170

四、丝绸之路南道的兴衰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171

C.青藏高原生态现状及演替趋势173

c.1 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及其趋势174

一、物种多样性176

(一)物种丰富度176

(二)物种特有现象177

(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180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181

(一)森林生态系统182

(二)高寒灌丛生态系统184

(三)草原生态系统185

(四)高寒草甸生态系统186

(五)荒漠生态系统188

三、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物种多样性的威胁190

(一)森林采伐等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190

(二)滥捕滥猎和滥采乱挖致使大量野生动、植物濒危或灭绝191

(三)超载放牧,引起草场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192

(四)环境遭破坏,威胁动、植物生长192

(五)外来种入侵破坏物种平衡193

(六)青藏高原受威胁动植物状况193

四、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194

(一)人类活动对草原、草甸生态系统的破坏195

(二)人类活动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196

(三)人类活动对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196

c.2 青藏高原水文状况与干旱化趋势197

一、高原湿地198

(一)青藏高原的湖泊湿地199

(二)青藏高原的森林湿地201

(三)青藏高原的草丛湿地202

(四)青藏高原的河流湿地203

(五)青藏高原的钙华湿地204

(六)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的精品“博物馆”——九寨沟205

(七)青藏高原湿地上的生物多样性206

(八)青藏高原湿地的退化207

二、黄河断流及其影响208

三、青海湖水位下降及其影响211

四、旱灾及其危害214

c.3 青藏高原土壤状况与土地退化216

一、青藏高原的土壤状况216

二、青藏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泥石流220

三、青藏高原的土地荒漠化225

四、青藏高原的土地沙漠化227

五、青藏高原的沙尘暴231

c.4 青藏高原气候状况与暖干化趋势234

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234

(一)气温低、日较差大234

(二)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235

(三)降水少、干湿季分明、区域差异大237

(四)风大、灾害严重240

(五)纷繁复杂的高原气候带241

(六)青藏高原的“臭氧低谷”242

二、青藏高原的气候演替趋势245

(一)近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规律246

(二)影响青藏高原气候演替的自然因素分析247

(三)影响青藏高原气候演替的人为因素分析249

(四)青藏高原气候演替基本趋势250

c.5 青藏高原人口状况与人口环境压力252

一、青藏高原的人口状况252

二、青藏高原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55

D.青藏高原生态保护259

d.1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59

一、科学发展观的演进260

二、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62

(一)兼顾环境与发展的协调262

(二)兼顾人口与资源的协调263

(三)兼顾资源与环境的协调264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65

三、高原先民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266

四、高原人民现代生态环保思想的滞后与加强269

d.2 节制生育,有进有退地调整人口布局273

一、控制人口增长速度273

二、提高人口素质276

(一)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276

(二)要将提高人口素质同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结合277

(三)要将提高人口素质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加大智力开发扶贫力度277

(四)要改革用人制度,促进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278

(五)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278

三、调整人口布局278

(一)实施生态移民,促进生态脆弱区的自我恢复279

(二)加快劳动力转移速度280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281

d.3 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草)282

一、青藏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现状283

二、存在的困难及建议287

(一)困难之一,林草成活率低,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益的发挥287

(二)困难之二,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的长远发展难以保障288

(三)困难之三,生态移民安置困难,生态建设与人们的发展要求难以协调一致289

d.4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292

一、南水北调的由来及工程概况293

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概况及前期工作298

(一)西线工程的调水量与供水范围299

(二)西线工程的地理位置299

(三)西线工程的效益300

(四)西线工程的技术可行性300

(五)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现状301

三、积极利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行生态建设301

d.5 建立现代生态系统303

一、现代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304

二、建立青藏高原现代生态系统的措施建议306

(一)要严格控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活动307

(二)要保护高原的湿地308

(三)要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308

d.6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309

一、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意义310

二、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特征312

三、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建议315

(一)积极争取国家对高原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支持316

(二)完善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317

(三)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意义的宣传和教育317

(四)改进管理模式318

(五)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318

d.7 土洋并举,综合治理319

一、选择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产方式319

二、主张奉行和谐、节制的生活方式321

三、积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22

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324

五、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高“三废”处理能力325

(一)加大政府环保投入的力度327

(二)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327

(三)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投资328

六、建立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328

主要参考文献331

后记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