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药学 第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药学 第5版
  • 蔡少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09019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94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生药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药学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绪论1

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2

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3

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4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7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7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9

一、记载项目9

二、生药的拉丁名10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11

第一节 生物的初生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11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11

一、糖类及苷类11

二、皂苷类17

三、强心苷类19

四、生物碱类20

五、醌类24

六、香豆素类26

七、黄酮类27

八、萜类29

九、挥发油类31

十、木脂素类32

十一、其他成分32

第三节 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34

一、概述34

二、生源与生物合成研究的基本方法37

三、基本生源生物合成途径41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48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48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49

一、生药的取样49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50

三、生药的限量检查53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54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55

第五节 生药的显微鉴定57

一、显微鉴定的方法57

二、显微鉴定的要点57

三、中成药的显微鉴定61

四、扫描电镜等的应用62

第六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62

一、物理常数63

二、一般理化鉴别63

三、色谱法64

四、分光光度法65

第七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66

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方法与原理66

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69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71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71

一、采收期的确定71

二、一般采收原则72

三、采收方法72

四、采收中注意事项73

第二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73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73

二、产地加工的任务73

三、产地加工的方法74

四、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75

第三节 各类生药的贮藏与保管76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80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80

第二节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82

一、提高净度82

二、增强药物疗效82

三、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82

四、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82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83

六、矫味矫臭83

七、便于调剂制剂83

八、利于贮运83

第三节 中药材炮制的方法84

一、一般修制84

二、水制84

三、火制85

四、水火共制87

五、其他炮制法87

第四节 中药材炮制的机制88

第六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90

第一节 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90

一、自然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90

二、人为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94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95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95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96

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101

第三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102

一、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简介103

二、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优良种植及采收规范(GACP)指导原则》及日本和欧洲的GACP和GAP简介104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106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106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106

第三节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109

一、中药及天然药物开发的意义109

二、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说明109

三、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注册的程序及要求110

第四节 天然保健食品的开发113

一、概述113

二、保健食品的适用范围与要求113

三、国产保健食品的申报114

第五节 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115

一、海洋生药的发展概况115

二、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及应用115

第六节 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121

第二篇 各论125

第八章 藻、菌类生药125

第一节 藻类125

昆布125

海藻126

第二节 菌类126

冬虫夏草127

茯苓129

灵芝129

第九章 蕨类生药131

绵马贯众132

骨碎补135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136

一、银杏科 Ginkgoaceae137

银杏叶(附:白果)137

二、松科 Pinaceae138

松花粉(附:松香)138

三、柏科 Cupressaceae139

侧柏叶(附:柏子仁)139

四、三尖杉科(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140

三尖杉140

五、红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140

紫杉141

六、麻黄科 Ephedraceae141

麻黄(附:麻黄根等)141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146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147

一、桑科 Moraceae147

火麻仁(附:大麻)147

桑白皮(附:桑椹)148

二、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148

细辛149

马兜铃(附:天仙藤)151

三、蓼科 Polygonaceae151

大黄152

何首乌(附:夜交藤)157

虎杖161

四、苋科 Amaranthaceae161

牛膝(附:川牛膝)161

五、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162

银柴胡162

王不留行162

六、毛茛科 Ranunculaceae162

黄连163

川乌(附:附子、草乌)167

白芍(附:赤芍)171

威灵仙174

七、小檗科 Berberidaceae175

淫羊藿175

三颗针179

八、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179

木通(附:川木通、关木通)179

九、防己科 Menispermaceae180

防己(附:木防己、广防己)180

北豆根183

十、木兰科 Magnoliaceae183

厚朴(附:厚朴花)184

辛夷187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188

十一、樟科 Lauraceae191

肉桂(附:桂枝)191

乌药194

十二、罂粟科 Papaveraceae194

延胡索195

阿片198

十三、十字花科 Cruciferae(Brassicaceae)199

板蓝根(附:大青叶、青黛等)199

芥子201

十四、景天科 Crassulaceae201

红景天202

垂盆草202

十五、杜仲科 Eucommiaceae202

杜仲203

十六、蔷薇科 Rosaceae203

山楂(附:野山楂)203

苦杏仁(附:桃仁)205

木瓜207

枇杷叶208

十七、豆科 Leguminosae(Fabaceae)208

黄芪208

甘草213

葛根(附:粉葛)217

番泻叶217

山豆根218

十八、芸香科 Rutaceae218

黄柏(附:关黄柏)219

枳实(附:枳壳)222

白鲜皮222

十九、橄榄科 Burseraceae223

乳香223

没药223

二十、楝科 Meliaceae224

川楝子(附:苦楝皮)224

二十一、远志科 Polygalaceae225

远志225

二十二、大戟科 Euphorbiaceae226

京大戟226

巴豆(附:巴豆霜)226

狼毒227

二十三、漆树科 Anacardiaceae227

五倍子227

二十四、卫矛科 Celastraceae228

雷公藤228

二十五、鼠李科 Rhamnaceae228

大枣229

酸枣仁229

二十六、藤黄科 Guttiferae229

贯叶金丝桃229

二十七、瑞香科 Thymelaeaceae230

沉香(附:进口沉香)230

芫花233

二十八、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233

使君子233

诃子234

二十九、桃金娘科 Myrtaceae234

丁香(附:丁香油)234

三十、五加科 Araliaceae236

人参(附:西洋参)237

三七241

五加皮243

刺五加243

三十一、伞形科 Umbelliferae244

当归244

柴胡247

川芎251

白芷254

小茴香255

三十二、山茱萸科 Cornaceae255

山茱萸256

三十三、木犀科 Oleaceae256

秦皮256

连翘257

三十四、马钱科 Loganiaceae257

马钱子257

三十五、龙胆科 Gentianaceae260

龙胆260

秦艽263

三十六、夹竹桃科 Apocynaceae263

萝芙木264

三十七、萝藦科 Asclepiadaceae264

香加皮265

白薇265

三十八、旋花科 Convolvulaceae266

菟丝子266

牵牛子266

三十九、紫草科 Boraginaceae267

紫草267

四十、唇形科 Labiatae(Lamiaceae)267

薄荷(附:薄荷油等)268

黄芩270

丹参274

益母草277

紫苏叶277

广藿香277

四十一、茄科 Solanaceae278

洋金花279

枸杞子(附:地骨皮)281

四十二、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282

地黄282

玄参285

毛花洋地黄叶(附:洋地黄叶)287

四十三、茜草科 Rubiaceae288

钩藤288

栀子289

四十四、忍冬科 Caprifoliaceae289

金银花(附:忍冬藤、山银花)290

四十五、败酱科 Valerianaceae292

甘松293

缬草293

四十六、葫芦科 Cucurbitaceae293

天花粉294

瓜蒌296

四十七、桔梗科 Campanulaceae296

桔梗297

党参301

南沙参301

半边莲302

四十八、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302

青蒿303

红花(附:白平子)304

苍术(附:白术)307

木香(附:川木香、土木香、越西木香、青木香)310

茵陈313

菊花313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314

四十九、香蒲科 Typhaceae314

蒲黄314

五十、泽泻科 Alismataceae314

泽泻315

五十一、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315

薏苡仁316

白茅根316

五十二、莎草科 Cyperaceae316

香附316

五十三、棕榈科 Palmae(Arecaceae)317

槟榔317

血竭317

五十四、天南星科 Araceae318

半夏(附:水半夏等)318

天南星321

五十五、百部科 Stemonaceae321

百部322

五十六、百合科 Liliaceae322

川贝母(附:浙贝母)323

麦冬(附:山麦冬等)326

芦荟328

知母329

五十七、薯蓣科 Dioscoreaceae329

穿山龙329

山药330

五十八、鸢尾科 Iridaceae330

西红花330

五十九、姜科 Zingiberaceae332

砂仁(附:砂仁壳等)333

莪术(附:姜黄、郁金)336

豆蔻340

草果340

六十、兰科 Orchidaceae341

天麻341

石斛344

白及344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346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论346

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347

二、动物的命名与分类349

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351

四、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352

第二节 重要生药356

全蝎356

鹿茸(附:鹿角、鹿角胶等)358

麝香(附:人工合成麝香等)362

牛黄(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等)365

蟾酥368

地龙370

水蛭371

珍珠371

海螵蛸371

桑螵蛸372

僵蚕372

斑蝥372

龟甲(附:鳖甲)373

蛤蚧373

阿胶374

羚羊角374

哈蟆油375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376

第一节 概述376

一、矿物的性质376

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378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380

一、重要矿物类生药的分类380

二、重要矿物类生药380

朱砂380

芒硝(附:玄明粉)382

石膏383

雄黄(附:雌黄)383

滑石(附:软滑石)383

信石(附:砒霜)384

生药中文名索引385

生药原植(动)物学名索引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