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效率·公平·和谐 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伟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581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人民内部矛盾-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效率·公平·和谐 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研究3
第一章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创立及其主要内容3
一、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酝酿和提出3
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系统形成11
三、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进一步阐发14
四、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22
第二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3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经验33
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在新时期的恢复和发展48
三、认真研究改革开放新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民内部矛盾理论56
第三章 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矛盾63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现阶段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63
二、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66
三、在我国现阶段诸类社会矛盾中人民内部矛盾居主要地位72
第四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77
一、利益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变化的物质经济根源77
二、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地位、表现、性质和特点82
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群体及其矛盾88
四、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主要协调对策和措施93
第五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98
一、意识形态领域内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产生的根源98
二、人民内部思想文化矛盾的表现107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115
第六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领导和群众的矛盾121
一、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122
二、领导和群众的矛盾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突出表现125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正确处理领导和群众矛盾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129
四、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密切领导和群众关系的基本保证138
第七章 积极防止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142
一、人民内部的矛盾对抗和激化现象142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问题149
三、防止矛盾对抗和激化现象以及社会动乱发生的基本措施153
第八章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及措施157
一、采取对抗的斗争形式,即用专政的办法来解决敌我矛盾157
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使用不同于解决敌我矛盾的办法159
下篇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第九章 关于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析方法169
一、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研究及其意义169
二、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利益分析和阶层分析172
三、认识社会成员构成结构首先必须从经济分析入手173
四、对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阶级分析是经济分析方法的延伸177
五、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利益分析方法具有特殊的意义180
六、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阶层分析是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也可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的补充183
第十章 我国目前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193
一、我国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演变的历史与现状193
二、我国社会目前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变化的原因196
三、我国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演变的特点200
四、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演变趋势和变化意义21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群体及其群际矛盾21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及其划分标准21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不同利益群体的具体原因21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利益群体构成218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格局的基本特征224
第十二章 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重大变化228
一、新时期工人阶级变化的主要特点228
二、新时期工人阶级存在的主要问题236
三、对新时期工人阶级变化的正确认识238
四、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243
五、一定要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作用246
第十三章 新时期我国农民阶级的新变化249
一、中国农民阶级变化的历史过程250
二、新时期中国农民阶级的新的分化251
三、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的原因255
四、中国当前农村贫困问题256
五、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57
第十四章 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情况、新特点260
一、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261
二、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262
三、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263
四、自由职业人员263
五、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贡献264
六、关于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阶级属性问题265
第十五章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崛起及特点268
一、正确看待非公有制人士,是对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利益群体正确认识的重要课题268
二、私营企业主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73
三、私营企业主具有二重性277
四、城乡个体经济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特点281
第十六章 我国社会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状况与特点283
一、西方学术界的“中产阶级”概念283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使用的“中间阶级”、“中间阶层”等概念286
三、关于中间阶层和中等收入者的概念286
四、我国中等收入者的状况和特点290
五、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对策和可能的途径293
第十七章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95
一、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高度警惕的新问题295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311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和激化现象315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