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的辩护与批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的辩护与批判
  • 欧锦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020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的辩护与批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编 刑法基本理论3

第一章 中国刑法发展的沉思3

一、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3

二、影响中国刑法发展的重要因素6

三、刑法典的功能9

四、科学刑法典的判断标准11

五、中国刑法的未来发展走向13

第二章 刑法基本原则的困惑与解读15

一、问题的提出15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困惑16

三、刑法基本原则的解读19

四、立法建议25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则的局限及类推的命运27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根据及价值27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局限29

三、类推的命运32

四、小结37

第四章 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之争38

一、主观解释论和客观解释论的基本观点38

二、导致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争论的原因39

三、对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之评价42

四、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43

第五章 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辨析45

一、扩张解释的概念及特征45

二、类推解释的概念和特征47

三、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辨析49

四、类推扩张解释的窘境及其出路51

第二编 犯罪论55

第六章 科学犯罪构成模型的追寻55

一、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56

二、犯罪构成模型的分类60

三、各种犯罪构成模型的功能及评价63

四、科学犯罪构成模型的判断标准和完整犯罪构成模型的推崇66

五、完整犯罪构成模型的司法运用70

第七章 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和范围73

一、不作为的内涵73

二、不作为犯罪的概念76

三、不作为犯罪与作为犯罪的界限80

四、不作为犯罪和作为犯罪的竞合82

五、不作为犯罪的范围84

第八章 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89

一、问题的提出89

二、刑法理论上的行为概念90

三、犯罪不作为的行为性探析92

四、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分析95

五、刑法理论的修订与刑法的立法完善101

第九章 “特定义务产生三根据说”之提出106

一、关于特定义务产生根据的争论及评析106

二、“特定义务产生三根据说”的提出112

三、特定义务产生的法哲学根据115

四、特定义务产生的规范渊源根据117

五、特定作为义务产生的事实根据123

六、“特定义务产生三根据说”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25

第十章 “寄宿罪状”的创制128

一、关于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争论及评析128

二、各国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立法态度131

三、寄宿罪状之提出134

四、寄宿罪状之制定137

第十一章 法定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之构建141

一、法定的刑法因果关系之提倡141

二、法定的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特征、地位及范围144

三、法定的刑法因果关系模式分析150

四、法定的刑法因果关系模式的立法设计158

五、法定的刑法因果关系模式的司法运用161

六、小结166

第十二章 “复合罪过形式”质疑167

一、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167

二、对复合罪过形式的质疑169

三、对复合罪过形式之否定173

四、具有双重危害结果之犯罪的罪过形式认定175

第十三章 刑法上严格责任之否定181

一、刑法上严格责任的概说182

二、刑法上严格责任之否定183

三、立法、司法建议186

第十四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继承与批判190

一、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评价190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继承198

第十五章 “单位主体和自然人主体行为构成竞合论”之提倡204

一、“单位主体和自然人主体行为构成竞合论”之提倡204

二、“行为构成竞合论”在单位犯罪的主体责任认定中的运用206

三、单位实施非单位犯罪的行为时,“行为构成竞合论”在其主体责任认定中的运用209

第三编 刑罚论215

第十六章 刑罚阶梯的演变与展望215

一、刑罚阶梯的历史演变215

二、促使刑罚阶梯演进的因素217

三、如何判断刑罚阶梯是否科学、合理220

四、我国现在的刑罚阶梯可否废除死刑221

五、从死刑顺利走向废止的角度对我国现行刑罚阶梯的评价224

六、我国死刑废止过渡期刑罚阶梯的改革226

七、对我国现行刑罚阶梯中的死刑所进行的立法梳理229

八、余论232

第十七章 刑事责任真谛的追问233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233

二、刑事责任的特征237

三、刑事责任产生的时间及阶段238

四、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关系241

五、刑事责任的地位244

第十八章 被侦查诱惑之犯罪的刑事责任248

一、被侦查诱惑之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刑法法理248

二、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及其对被侦查诱惑之犯罪的刑事责任所产生的影响250

三、立法建议252

第十九章 被害人过错责任与加害人的刑事责任255

一、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的法理分析255

二、刑事被害人的过错形式及其对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影响256

三、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的立法思考258

第四编 刑法立法论263

第二十章 罪名、罪种的合理数量及其立法反思263

一、新刑法典罪名、罪种繁多的原因264

二、判断罪种、罪名的数量是否合理、科学的标准以及确定罪种的原理267

三、确保罪名、罪种合理数量的立法措施269

第二十一章 经济犯罪数额的立法模式272

一、评析新刑法典的经济犯罪数额立法模式272

二、构建“经济犯罪等级数额体系”的立法设想273

三、经济犯罪等级数额体系的相关问题276

第二十二章 刑法典修补技术的探析278

一、对1979年刑法典修补技术的回顾278

二、对1997年刑法典修补技术的评析282

三、科学的刑法典修补技术探析284

参考文献289

后记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