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振峰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7188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一、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
二、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
三、江泽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论17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来源1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18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捍卫和发展23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捍卫和发展27
二、毛泽东确立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0
(一)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31
(二)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34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37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9
三、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42
(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42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46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51
四、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贡献55
(一)进一步明确了思想路线的地位和作用55
(二)丰富和发展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内涵58
(三)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回答和解决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6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论6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论的理论来源67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科学论述67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论述73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论述77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82
(一)1956年前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思82
(二)1956年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84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88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再认识88
(二)改革开放后党对社会主义特征的再认识93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94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鲜明特点100
(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伟大意义102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的新贡献103
(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03
(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10
(三)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12
(四)提出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11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11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的理论来源117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学说117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学说121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学说126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129
(一)寻找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思想的形成129
(二)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思想的主要内容132
(三)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的评述138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140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内涵140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143
(三)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153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新贡献155
(一)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观155
(二)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观160
(三)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观16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16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理论来源169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169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172
(三)苏共领导对本国所处发展阶段的估计和失误176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178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和主要矛盾的分析179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曲折180
(三)纠正“大跃进”错误期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182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18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8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19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194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贡献197
(一)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
(二)发展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认识199
(三)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01
(四)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3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20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的理论来源20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论述206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学说208
(三)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学说211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214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思想的提出214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贡献216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220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220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贡献225
(三)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227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的新贡献231
(一)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31
(二)提出了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234
(三)提出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37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23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的理论来源23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学说239
(二)列宁的世界经济体系学说243
(三)斯大林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247
二、毛泽东关于向外国学习的思想250
(一)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开放思想250
(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向外国学习思想253
(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原因257
三、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259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60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64
(三)对外开放应是全方位的大开放267
(四)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270
四、江泽民对对外开放理论的新贡献271
(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272
(二)实施双向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73
(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274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27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的理论来源276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政治学说276
(二)列宁的民主政治学说279
二、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281
(一)毛泽东对民主的执着追求281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伟大创新283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系统阐述286
(四)毛泽东晚年对民主探索的失误及教训288
三、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291
(一)以新的实践为基础重新考察人民民主专政291
(二)科学揭示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内在关系293
(三)深刻阐述民主制度化与法律化的重要性295
(四)深刻剖析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实质298
四、江泽民对民主政治理论的新贡献302
(一)强调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302
(二)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304
(三)提出民主政治建设的新举措305
(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307
(五)形成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310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论31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论的理论来源314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314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322
二、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324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324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容及实质329
三、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331
(一)邓小平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恢复和发展331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337
(三)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要求342
四、江泽民对国家政权理论的新贡献344
(一)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344
(二)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新探索347
(三)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49
(四)提出“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350
(五)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352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论35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论的理论来源35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制建设学说355
(二)列宁的法制建设学说361
二、毛泽东的法制建设思想367
(一)强调了法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70
(二)强调人人要遵守法律371
(三)提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73
(四)提出依靠人民群众改造罪犯、制止罪犯374
(五)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刑事政策思想374
三、邓小平的法制建设理论377
(一)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377
(二)强调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机结合380
(三)提出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382
(四)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法律原则385
(五)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建设方针387
(六)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389
四、江泽民对法制建设理论的新贡献392
(一)江泽民以法治国思想的形成过程392
(二)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396
(三)提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目标398
(四)提出从制度着手强化法制建设的新思路399
(五)提出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统一的思想401
(六)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方略40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论40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论的理论来源406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模式的科学预见406
(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409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思想412
(一)中国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阶段414
(二)保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种形式414
(三)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414
(四)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415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416
(一)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16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性418
(三)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419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贡献423
(一)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425
(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和作用426
(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427
(四)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42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4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的理论来源430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文明观430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学说435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438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439
(二)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439
(三)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442
(四)全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44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445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45
(二)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446
(三)两大文明必须协调发展447
(四)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449
(五)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提高国民素质450
(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451
(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52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贡献454
(一)突出强调邓小平理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454
(二)突出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意义455
(三)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重大措施457
(四)强调大力弘扬五种精神459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46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的理论来源46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发展战略学说461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学说464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学说466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470
(一)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然性470
(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过程473
(三)科学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476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478
(一)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478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479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及科学性482
(四)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伟大意义484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新贡献488
(一)提出“科教兴国”战略488
(二)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493
(三)提出“西部开发”战略497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论50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论的理论来源502
(一)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中的有关内容502
(二)列宁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学说506
二、毛泽东的和平统一祖国思想509
(一)西藏和平解放的经验509
(二)提出对港澳问题“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512
(三)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514
三、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517
(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517
(二)“一国两制”的涵义和内容519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522
四、江泽民对祖国统一理论的新贡献524
(一)坚定不移地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525
(二)“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527
(三)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531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论53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建设论的理论来源53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学说535
(二)列宁的党建学说538
二、毛泽东的党建思想542
(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542
(二)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544
(三)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547
(四)提出系统化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549
三、邓小平的党建理论551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551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555
(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559
四、江泽民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562
(一)提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63
(二)明确了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要求566
(三)创造了干部教育的新形式570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历史经验57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574
(一)科学发展观574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8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584
(一)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584
(二)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586
(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587
(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589
后记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