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体制 共产主义的政治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体制 共产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 (匈牙利)雅诺什·科尔奈著;张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211301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制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体制 共产主义的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出发点3

第一章 内容与方法3

1.1 历史发展的特殊路径与一般特征3

1.2 社会主义国家5

1.3 对“社会主义”一词的解释9

1.4 “政治经济学”10

1.5 实证分析11

1.6 模型14

1.7 评价15

第二章 社会主义体制的前奏和原型17

2.1 马克思心目中的社会主义17

2.2 体制原型18

2.3 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体制20

2.4 迈向经典体制的革命过渡时期24

第二部分 经典体制剖析31

第三章 权力结构31

3.1 执政党32

3.2 国家34

3.3 群众组织37

3.4 凝聚力38

3.5 内部冲突41

3.6 经典体制下统治精英与社会的关系42

第四章 意识形态45

4.1 官方意识形态45

4.2 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感46

4.3 基本承诺49

4.4 权力的自我合法性与“父爱主义”特征51

4.5 纪律、牺牲精神和警惕性53

4.6 权力与意识形态55

第五章 财产(权)57

5.1 概念解释57

5.2 社会主义体制出现之前的一些典型产权形式61

5.3 国有企业65

5.4 其他国有产权形式70

5.5 合作社71

5.6 私人财产(权)和私人性质的生产活动77

5.7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财产(权)80

第六章 协调机制85

6.1 主要类型85

6.2 主要类型情况介绍89

6.3 官僚(科层)协调机制91

6.4 市场协调94

6.5 自律协调97

6.6 道德协调98

6.7 家庭协调100

6.8 自发变迁与人为变革101

第七章 计划与直接官僚控制103

7.1 社会主义计划的先驱者103

7.2 初始方法:编制计划104

7.3 初始方法:计划的实施与管理107

7.4 经济领域官僚机构领导人的动机111

7.5 讨价还价与内部冲突114

7.6 计划、管理和政治118

7.7 信息问题120

第八章 货币与价格124

8.1 银行体系125

8.2 国家预算127

8.3 货币流动131

8.4 软预算约束与硬预算约束132

8.5 收入与价格反应137

8.6 生产者的行政价格管理140

8.7 消费品的行政价格管理144

8.8 市场价格147

8.9 非价格信号148

第九章 投资与增长152

9.1 扩张冲动与投资饥渴153

9.2 集中分配与投资紧张156

9.3 投资与消费158

9.4 优先(项目)163

9.5 外延式(增长)与集约式(增长)171

9.6 增长的波动、周期178

9.7 总产出的衡量183

9.8 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增长模式:强制增长187

9.9 增长绩效(表现)190

第十章 就业与工资193

10.1 通往全面就业之路194

10.2 劳动力持续短缺的形成与发展200

10.3 就业和工资的直接行政控制205

10.4 工厂里的“雇主”—“雇员”关系207

10.5 官僚协调和市场协调对工资的影响212

第十一章 短缺与通货膨胀:现象(分析)217

11.1 短缺现象和短缺经济218

11.2 需求调整过程224

11.3 横向短缺与纵向短缺229

11.4 短缺与剩余231

11.5 市场机制: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233

11.6 正常短缺与正常剩余239

11.7 公开的、宣布的和隐性的通货膨胀242

第十二章 短缺与通货膨胀:原因(分析)249

12.1 企业行为:短期决策250

12.2 企业行为:长期决策255

12.3 生产管理部门的行为257

12.4 相对价格259

12.5 企业关系中的压制型通货膨胀262

12.6 消费领域的压制型通货膨胀264

12.7 宏观层面的过度需求267

12.8 通货膨胀倾向:短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270

12.9 短缺的自我诱发和自我繁殖272

12.10 体制本身的原因275

12.11 经济效率与技术进步279

第十三章 消费与分配286

13.1 消费的增长286

13.2 物质福利中的其他要素291

13.3 经济安全294

13.4 货币收入的分配299

13.5 物质福利的分配:其他表现形式302

13.6 对分配问题的解释306

13.7 均等化趋势与差异化趋势314

第十四章 外部经济关系316

14.1 外部政治环境321

14.2 对外经济关系的组织安排323

14.3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进口饥渴、出口厌恶和负债倾向327

14.4 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搭配、出口偏好、追求零平衡333

14.5 融合的努力:经互会337

第十五章 经典体制的凝聚力342

15.1 主要的因果联系342

15.2 体制各种因素之间的“亲和力”347

15.3 (体制)原型与国家变体350

15.4 苏联的影响354

15.5 证明356

15.6 经典体制的生命力359

第三部分 偏离经典体制363

第十六章 动态变迁363

16.1 变迁的起因363

16.2 变迁的深度与彻底程度366

16.3 改革与革命367

16.4 按时间顺序对改革和革命进行考察371

第十七章 “完美”控制375

17.1 (完美控制)趋势概述375

17.2 上层重组377

17.3 企业合并378

17.4 计划与直接控制的发展382

17.5 预演: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组织结构385

第十八章 政治改革387

18.1 权力垄断388

18.2 专政的缓和389

18.3 官方意识形态中的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390

18.4 多元化的萌芽394

18.5 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398

18.6 公开性和忠诚度的变化399

18.7 政治改革的局限401

18.8 苏联东欧后社会主义体制的政治结构402

第十九章 民(私)营部门的兴起404

19.1 民(私)营部门发展的背后诱因404

19.2 对民(私)营部门的考察406

19.3 民(私)营部门和官方意识形态414

19.4 私有制与市场协调的亲和力417

19.5 民(私)营部门与政府420

19.6 家庭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425

19.7 预演: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民(私)营部门428

第二十章 自主经营430

20.1 作为思想和政治趋势的自主经营430

20.2 政治关系432

20.3 经济影响435

20.4 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关系438

20.5 道德协调438

20.6 预演: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自主经营440

第二十一章 市场社会主义442

21.1 思想先驱443

21.2 来自历史实践的总结447

21.3 放松管制的其他替代战略分类448

21.4 企业的纵向依赖449

21.5 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及企业对价格的敏感性456

21.6 公有制与官僚协调之间的亲和力463

21.7 公有制企业的横向联系466

21.8 两种依赖的比例469

21.9 国有企业与民(私)营部门的关系471

21.10 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变革的评估472

21.11 预演: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国有部门476

第二十二章 价格改革478

22.1 产品价格的确定479

22.2 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483

22.3 政府制定价格和财政再分配的原则与实践487

22.4 价格改革的范围和限制条件490

22.5 预演: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价格492

第二十三章 宏观矛盾493

23.1 就业与工资494

23.2 增长与投资498

23.3 国家预算与财政政策501

23.4 信贷体制与货币政策507

23.5 短缺与通货膨胀:内部经济关系511

23.6 对外贸易与外债515

23.7 短缺、通货膨胀与负债520

23.8 生活水平521

23.9 预演: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宏观矛盾525

第二十四章 结束语527

24.1 变迁的深度、彻底程度以及主要因果关系527

24.2 缺乏连贯性的改革趋向532

24.3 改革与公众的情绪534

24.4 未来:旧体制的遗产与新体制的建立5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