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命科学哲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命科学哲学概论
  • 曾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859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生命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命科学哲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谱写生命科学与科学哲学交融辉映的新篇章1

0.1 本书编著者与读者的虚拟对话——全书导读1

0.2 生命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内涵和理论目标3

0.2.1 生命科学哲学的外部规定性3

0.2.2 生命科学哲学的内部规定性4

0.2.3 生命科学哲学的理论目标5

0.3 生命科学哲学的价值5

0.4 生命科学哲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6

0.4.1 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途径6

0.4.2 生命科学哲学的学习方法7

本章小结7

思考题7

上篇 生命科学论10

第1章 生命科学的起源10

1.1 生命科学起源的基础传统10

1.1.1 “生物学”一词的来源10

1.1.2 生物学来源的四个传统11

1.1.3 生物学与生物学哲学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中同源共生13

1.1.4 四大基础之间的融会与整合20

1.1.5 在知识和观念的传承与分化中神秘传统与经验传统分离,思辨传统与实证传统分离(医学—生理学成为科学):盖伦—维萨留斯—塞尔维特—法布里修斯—哈维24

1.1.6 在实证的知识传统中“博物学传统”与“医学—生理学传统”并协组合——生物学(科学形态)的诞生27

1.2 生命科学的问题与领域以及学科特征27

1.2.1 生命科学的3个基本问题27

1.2.2 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29

本章小结30

思考题31

第2章 生命科学的演化32

2.1 博物学形态的生物学32

2.1.1 传统形态学研究的目标模式32

2.1.2 传统形态学研究的局限性33

2.1.3 传统形态学模式的问题与缺陷35

2.1.4 生物学博物学形态的突破36

2.2 实验形态的生物科学36

2.2.1 实验形态的生物科学发端于生理学36

2.2.2 实验胚胎学的兴起38

2.2.3 细胞学说的发展41

2.2.4 实验水平上的遗传学研究42

2.3 分子水平的生命科学44

2.3.1 引言44

2.3.2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45

2.3.3 分子生物学的由来46

2.3.4 分子生物学产生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46

2.3.5 来自分子生物学的生命科学哲学问题与启示54

2.4 走向生命科学新的微观与宏观的理论大综合59

2.4.1 走向遗传-发育-进化相统一的演化生命科学59

2.4.2 在现代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平台上关注“生命——人的思维、意识和目的性”问题的整合61

2.4.3 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博物学——生物多样性研究67

2.4.4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及其形成原因69

2.4.5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哲学内容和意义70

本章小结70

思考题71

第3章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关系72

3.1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协进化72

3.1.1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初始理念同源于亚里士多德72

3.1.2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科学形态共同奠基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73

3.1.3 物理学(天文)领域中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地动说”与生物学(医学—生理)领域中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的“血液循环理论”并驾齐驱,互相呼应73

3.1.4 生命科学(显微镜)与物理科学(天文望远镜)在光学仪器平台上的协进化74

3.1.5 化学领域的革命与进步成为揭示生命本质的基础74

3.1.6 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携手并行75

3.1.7 自然科学整体突破“自然界绝对不变”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在突破“自然界绝对不变”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协进化)76

3.1.8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协进化的里程碑——分子生物学的诞生77

3.1.9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中的协同78

3.2 物理科学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影响79

3.2.1 物理科学提供了生命科学的背景框架79

3.2.2 物理科学提供了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框架80

3.2.3 物理科学提供了追求精确性的传统80

3.2.4 推动生命科学由观察科学向实验科学的转型80

3.2.5 推动生命科学由现象性描述走向本质性解释81

3.2.6 物理学家对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82

3.2.7 “互补论”——来自物理学家的生物学思想方法论83

3.2.8 《生命是什么?》——来自物理学家的进军号召84

3.2.9 来自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支撑85

3.3 生命科学的自主性86

3.3.1 生命和无生命的区别86

3.3.2 生物学领域内部发展的非均一性88

3.3.3 生物学的完型性质与开放特征89

3.3.4 生命科学概念与物理科学概念的区别89

3.3.5 生命科学家论生命科学的自主性90

3.3.6 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学的理解是一种“可使用”的理解92

3.4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同一与差别92

3.4.1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同一与差别92

3.4.2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在研究纲领上的同一与差别94

3.4.3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同一与差别94

3.4.4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在科学理论的起源与演化上的同一与差别94

3.4.5 在科学理论与方法之间的交互渗透与互补性94

3.4.6 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在科学规律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一致性95

3.5 走向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框架下的并协论95

3.5.1 走向生命科学哲学的探索性理论框架95

3.5.2 复杂性—复杂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96

3.5.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框架下的并协论97

本章小结98

思考题98

中篇 生命科学哲学形态论100

第4章 生命科学哲学的奠基:达尔文主义100

4.1 达尔文主义的生物学哲学及其意义100

4.1.1 生命科学哲学奠基的标志——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00

4.1.2 生物学哲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101

4.1.3 达尔文主义的挑战102

4.1.4 达尔文主义生物哲学的革新思想102

4.2 达尔文主义生物进化论的起源103

4.2.1 达尔文主义生物进化论的思想传统103

4.2.2 查尔斯·达尔文的科学生涯简介104

4.2.3 《物种起源》一书的逻辑层次与主要内容107

4.2.4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理论的异同110

4.2.5 达尔文著作中的科学和哲学思想方法112

4.2.6 达尔文主义奠定了生命科学哲学的理论框架115

4.3 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与达尔文以后的进化理论的发展115

4.3.1 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115

4.3.2 关于进化论争论的主题118

4.3.3 对达尔文学说的挑战的分析119

4.3.4 达尔文学说经历的修正121

本章小结122

思考题123

第5章 生命科学哲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论域124

5.1 生物学哲学的历史形态124

5.1.1 生物学史上的基本问题和有关理论学说的哲学观念形态124

5.1.2 生物学理论思想发展的历史126

5.2 生命科学哲学的当代论域132

5.2.1 生命科学哲学在当代的兴起132

5.2.2 生命科学哲学能否成立的判断标准138

5.2.3 当代生命科学哲学的两大派别139

5.2.4 生命科学哲学当前争论的主要问题143

5.3 生命科学哲学在中国147

5.3.1 生物学哲学思想在我国传播的开端147

5.3.2 建国以后生物学哲学思想的研究147

5.3.3 我国生命科学哲学研究的理论领域148

5.3.4 我国生命科学哲学研究的理论特色154

本章小结155

思考题156

第6章 生命科学哲学的代表性理论形态157

6.1 迈尔的生物学哲学157

6.1.1 迈尔简介157

6.1.2 迈尔在生物学领域中的成就158

6.1.3 迈尔对进化生物学的贡献160

6.1.4 迈尔的《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161

6.1.5 E.迈尔的生物学哲学理念165

6.2 赫尔的生物学哲学170

6.2.1 赫尔简介170

6.2.2 赫尔对生物学哲学的理论贡献171

6.2.3 赫尔生物学哲学的特点185

本章小结186

思考题186

下篇 生命意识形态论188

第7章 生命意识的科学形态与哲学思维方式188

7.1 物理科学思维模式下的生命特征188

7.1.1 机械论的生命观——“动物是机器”与“人是机器”188

7.1.2 生命的“负熵”特征189

7.1.3 艾根(M.Eigen)论生命的标准190

7.1.4 罗辽复先生论生命190

7.1.5 生命的信息定义194

7.2 生命科学思维模式下的生命特征195

7.2.1 生命的属性和特征195

7.2.2 张昀先生的定义198

7.2.3 雅克·莫诺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对生命特征的定义203

7.2.4 迈尔主张的生命性质列表203

7.2.5 几种“根本性质”定义203

7.2.6 生命科学定义的困难208

7.3 系统科学思维模式下的生命本质209

7.3.1 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论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209

7.3.2 贝塔朗菲给有机体提出的定义210

7.3.3 法默(J.Doyne Farmer)和白林(Aletta d'A Belin)曾经列举了下列一组性质作为生命共有的典型特征210

7.3.4 协同学角度提出的生命定义211

7.4 生命的哲学观211

7.4.1 把握生命特征的哲学方法212

7.4.2 生命的科学定义与哲学定义的区别212

7.5 生命是存在与非存在的矛盾集合体213

7.5.1 矛盾运动的生命观213

7.5.2 生命是多层次的矛盾集合体214

7.5.3 循环与转化的生命观:万物生生不息215

本章小结218

思考题219

第8章 生物世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伦理学220

8.1 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220

8.1.1 生物界中的竞争与协同220

8.1.2 人类社会中的“分工与协同”221

8.1.3 由动物群体向人类社会过渡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性相变222

8.2 生物进化与人类道德的由来225

8.2.1 达尔文的进化伦理观225

8.2.2 赫胥黎宇宙进化论中的伦理思想229

8.2.3 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伦理思想232

8.2.4 进化论的伦理学小结235

8.3 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236

8.3.1 阿尔伯特·施韦泽236

8.3.2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37

8.3.3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内涵237

8.3.4 所有生命平等的伦理学论证238

8.3.5 所有生物在苦乐感受力上平等238

8.3.6 每种生命都有同样的价值239

8.4 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困惑与出路探索240

8.4.1 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走进伦理学研究的视野240

8.4.2 从环境伦理学走向生态伦理学242

8.4.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理论视角243

8.4.4 人类社会生态大系统的内在统一245

8.4.5 探索新的理论途径——人的主体性与内在价值的升华246

本章小结252

思考题252

第9章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在当代的结合:关注人类生命的价值253

9.1 当代生命科学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生命伦理学253

9.1.1 生命伦理学在现代的兴起253

9.1.2 生命伦理学的学科特点和主要内容254

9.1.3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255

9.1.4 生命伦理学当前面对的医学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256

9.1.5 生命伦理学前沿性争议一瞥258

9.2 正视死亡与珍惜生命263

9.2.1 正视死亡是珍惜生命的前提263

9.2.2 临终关怀266

9.3 人类生命的艺术化方式与科学技术化方式267

9.3.1 人类的艺术化生存方式267

9.3.2 人类的技术化生存方式——人工生命272

9.3.3 数字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274

9.3.4 生物技术及其安全性争议278

9.4 人的社会价值与人格尊严284

9.4.1 人的生命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为基础的多样性统一284

9.4.2 医学道德中的生命神圣论286

9.4.3 功利主义生命观——生命质量论286

9.4.4 生命价值论287

9.4.5 人的尊严288

本章小结290

思考题290

结束语 在对生命真谛的认识中寻求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291

参考文献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