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制度创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绿色制度创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738690.jpg)
- 沈满洪,蒋国俊,许云华,陈凯旋,陈谷纲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170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制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绿色制度创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绿色制度创新总论3
1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3
1.1 导致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3
1.2 导致环境问题的“政府失灵”9
2 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17
2.1 环境制度创新的内涵17
2.2 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20
2.3 环境行政制度的创新24
2.4 环境社会制度的创新26
2.5 环境经济制度的创新31
第二篇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31
3 浙江生态保护形势分析39
3.1 浙江生态保护历史与现状的总体判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9
3.2 中期与长期的生态目标:“绿色浙江”与生态省47
3.3 局部与全局的相互关系:全面小康目标与欠发达地区的现状53
4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60
4.1 外部效应理论60
4.2 公共产品理论66
4.3 生态投资理论75
5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本类型81
5.1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含义界定81
5.2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本类型83
5.3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筹集方式87
5.4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践探索90
6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可行性分析94
6.1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利因素94
6.2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不利因素97
6.3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101
6.4 浙江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战略重点103
7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107
7.1 从战略高度认识生态保护的极端重要性107
7.2 制定《浙江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管理条例》109
7.3 将生态保护的好坏列入政绩考核内容110
7.4 建立生态保护价值增值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机构112
7.5 完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制度113
7.6 开展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114
7.7 营造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浓厚氛围115
8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案例分析117
8.1 杭州转塘地区走出“经济洼地”的战略选择117
8.2 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生态补偿问题128
8.3 千岛湖引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36
第三篇 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159
9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原理159
9.1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理论背景159
9.2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机理166
9.3 排污权的价格决定174
9.4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182
10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分析187
10.1 我省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重要意义187
10.2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条件196
10.3 我省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200
11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总体思路206
11.1 指导思想206
11.2 战略目标208
11.3 项目选择212
11.4 地域选择215
11.5 对策建议221
12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案例分析224
12.1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条件分析——中美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比较分析224
12.2 排污权交易中的主体行为分析——以上海市闵行区工业污水排放权交易为例238
12.3 排污权的价格决定——以上海市闵行区与嘉兴市秀洲区水污染权改革为例249
第四篇 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研究249
13 浙江水域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变迁263
13.1 浙江水域的地理背景263
13.2 浙江水域的历史变迁267
14 水域特性、水域功能和水域保护273
14.1 水域特性273
14.2 水域功能274
14.3 水域保护285
15 基本水域率和弹性水域率288
15.1 基本水域等概念的含义288
15.2 基本水域率的影响因素291
15.3 基本水域率的确定原则300
16 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及其可行性分析302
16.1 水域占用302
16.2 水域补偿304
16.3 水域占补平衡制度306
16.4 建立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的可行性309
16.5 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的可行方式314
17 建立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的对策建议316
17.1 从国策高度认识水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316
17.2 建立水域保护与经济增长统筹的综合决策机制318
17.3 将水域保护的好坏列入政绩考核内容320
17.4 在研究基础上核定区域基本水域和基本水域率322
17.5 进一步加强水域管理法治建设323
17.6 做好区域和流域的水域规划编制工作325
17.7 建立水域面积年度统计制度326
17.8 切实执行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制度327
17.9 营造水域保护的浓厚氛围328
18 水域占用管理的案例分析330
18.1 中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根源——以嘉兴市为例330
18.2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水域功能变迁——以绍兴县为例338
18.3 水域占用的责任在政府——以温岭市为例345
第五篇 环境保护社会机制研究345
19 环境信息的披露机制353
19.1 环境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353
19.2 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保护的一大法宝355
19.3 环境信息披露需要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共同推动358
20 环境修复的社会机制362
20.1 滇池流域社区的现状与特征362
20.2 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趋势367
20.3 滇池流域社区运行机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375
20.4 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社区机制构建383
第六篇 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383
21 现实基础与发展机遇393
21.1 现实基础393
21.2 发展机遇402
22 总体思路与发展战略407
22.1 指导思想407
22.2 总体目标409
22.3 产业选择的原则411
22.4 产业特色的提炼413
22.5 主导产业的发展414
23 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418
23.1 产业空间布局模式418
23.2 产业布局的总体空间框架419
23.3 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421
23.4 沿线乡镇的产业定位425
23.5 空间管治规划428
24 支撑条件与对策措施431
24.1 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支撑431
24.2 富有特色的行政体制支撑432
24.3 竞争有序的投资环境支撑433
24.4 多元开放的融资体系支撑434
24.5 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支撑435
24.6 科学完善的技术体系支撑436
后记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