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何以可能 从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何以可能 从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看](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733939.jpg)
- 冯燮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6160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经济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何以可能 从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现实—学者—知识:人类文明的三重结构1
1.1.1 交易公平性与第三方仲裁悖论2
1.1.2 学者形象的对照和知识建构的第三者悖论5
1.1.3 物理知识结构的对照6
1.1.4 经济学知识结构的对照7
1.2 本书的结构安排9
第2章 修补完全理性:行为经济学的心理现实化14
2.1 决策理论概览14
2.2 主观价值判断的心理现实化19
2.2.1 价值载体的相对性19
2.2.2 期望价值的心理现实化21
2.3 概率判断的心理现实化24
2.4 信息和时间因素27
2.4.1 选择评价的第三维度——模糊性27
2.4.2 对时间因素的处理29
2.5 本章小结30
第3章 放弃完全理性:行为经济学对正统经济学微观理论基础的解构32
3.1 结构化效应与相对价值判断33
3.2 偏好关系的程序依赖——偏好的引出效应36
3.3 动态演进的偏好——占有效应39
3.4 经济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思维会计42
3.5 本章小结46
第4章 放弃有限理性:经济学的困境与行为经济学的解构49
4.1 行为博弈论50
4.2 社会效用53
4.3 未知世界中的决策理论56
4.4 情感分析59
4.5 行为经济学在当代的综合——描述性选择行为理论框架63
4.5.1 直觉和推理双系统模型的基本结构64
4.5.2 可达性启发与判断偏差64
4.5.3 双系统选择行为理论:反射机制和适应机制66
4.5.4 描述性转向: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67
4.6 重归柏拉图——经济学的困境与行为经济学解构68
4.7 本章小结70
第5章 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问题、途径与未来72
5.1 结构化陷阱73
5.2 心理现实化、现实心理化、现实化75
5.3 描述性和规范性二分法幻觉78
5.4 情感与黑熊反应问题79
5.5 真正的不确定性81
5.6 行为试验的局限与测不准原理83
5.7 本章小结85
第6章 经济学何以可能88
6.1 正统经济学范式89
6.1.1 作为经济原子的经济人90
6.1.2 在经济世界中的经济原子91
6.2 正统经济学知识的性质93
6.3 经济学本质主义、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不可能95
6.4 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与开放的经济学知识体系98
6.5 本章小结102
第7章 主体关系导向的计量经济学:通向关系论经济学的途径103
7.1 引论:计量分析的基本结构103
7.2 经典模型:先验理论导向的计量分析107
7.2.1 经典计量经济学知识的性质107
7.2.2 经典计量经济学知识的依据110
7.3 非平稳性: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结构113
7.3.1 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基础114
7.3.2 单整、协整与误差修正116
7.3.3 数据关系——主体关系的影子118
7.4 基于统计相关性的综合:动态计量经济学121
7.4.1 衍生误差与关注参数臆构121
7.4.2 基于统计相关性的约化123
7.4.2.1 基于格兰杰非因果性的边缘化124
7.4.2.2 基于外生性的约化125
7.4.2.3 常数性、动态完整性与函数形式127
7.4.3 动态计量经济学知识的性质128
7.4.3.1 本质主义的关注参数臆构——计量分析的不归路129
7.4.3.2 抹去动态性的动态计量经济学130
7.4.3.3 概率结构约化数据生成过程131
7.5 主体关系导向:基于动力学关系的综合131
7.5.1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问题131
7.5.1.1 统计推断知识的逻辑和依据132
7.5.1.2 因果关系界定133
7.5.2 基于动力学关系的综合136
7.5.3 基于中心极限定理的主体关系导向模型建构140
7.6 本章小结144
第8章 知识何以可能146
8.1 引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结构147
8.1.1 洞穴隐喻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147
8.1.2 西方传统哲学隐含的公设体系149
8.2 本质主义的不可能152
8.2.1 内涵悖论与理性知识体系的完备性152
8.2.2 因果关系问题与经验知识体系的完备性155
8.3 关系结构的转型: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158
8.3.1 视觉模式关系结构假设的现实基础160
8.3.2 现实基础的变化与关系结构的转型162
8.4 现代哲学的突破与陷落164
8.4.1 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的突破与陷落165
8.4.2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突破与陷落168
8.5 知识建构的关系论转向与开放的知识方法论171
8.5.1 关系论转向:自然科学的突破171
8.5.2 开放的知识方法论174
8.6 本章小结179
第9章 结论180
跋184
附录——太极拳论186
第一节 太极哲学186
第二节 太极兵法187
第三节 太极拳法188
一、精神统一体:心为主宰,意念先行189
二、物理统一体:气沉丹田,硼然一体190
(一)为什么是丹田190
(二)如何守丹田190
(三)何为“硼然一体”的太极劲192
(四)如何应物自然192
三、协同过程:体柔动缓,用意不用力193
参考文献195
致谢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