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进中医数字时代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进中医数字时代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1723445.jpg)
- 杨殿兴,彭明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004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进中医数字时代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
一、以“西”证“中”——中医研究方法的偏颇3
1.以“西”证“中”3
2.实证医学与中医6
二、经验性——模糊的中医定性定量8
1.现代医学的定性与定量8
2.中医学的定性与定量8
3.定性方面的研究10
4.定量研究12
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脉诊的尴尬13
1.脉诊的不确定性因素14
2.脉诊客观化研究16
四、缺乏客观化——舌诊的困惑17
1.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18
2.各种操作因素的影响18
3.医生自身因素19
4.舌象的复杂性19
五、莫衷一是——各执一词的中医会诊20
1.病情资料收集21
2.辨证分析过程22
3.临床论治23
六、“老来香”——中医艰涩的成才之路24
1.“师带徒”的启示25
2.医者“意”也26
3.模糊性——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27
4.中医不是塔罗牌28
七、重复性——中医稳定疗效的艰难追求29
1.诊断上的缺陷29
2.辨证的模糊30
3.方证相应的统一性31
八、多元化——辨证论治的不同认识和发展32
1.对“辨证论治”的不同认识33
2.“中医辨病”与“辨证”34
3.“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36
4.专病专方与辨证论治36
5.其他的辨证论治方法37
第二章 认知中医43
一、“证状医学”45
1.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45
2.中医学之特色46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8
二、中医学的疾病观49
1.现代医学的疾病观50
2.中医学疾病观50
3.中医疾病观的特点51
三、天人相应——整体观53
1.人体是个有机整体53
2.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55
3.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57
4.病人的整体观58
四、中医学常变观、动变观58
1.气、阴阳、五行的常变观、动变观58
2.辨证论治的常变观、动变观61
五、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63
1.辨证论治的起源与形成63
2.病、证、症的涵义64
3.症、病、证的区别与联系[19]65
4.辨证论治66
第三章 研究的思路方法69
一、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按中医药发展的自身规律开展研究71
1.中医现代化要按自身规律发展71
2.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要求中医按自身规律发展74
二、数字化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5
1.数字化开始渗透到中医药的各个领域75
2.数字化与四诊客观化80
三、中医药与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89
1.中医药与量化研究89
2.中医药与质化研究91
3.中华生命质量量表93
4.中医与循证医学93
四、中华泛术与辨证论治系统建模95
1.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95
2.中华泛术与中医药现代化96
五、多维量化方法与辨证论治模型102
1.阴阳五行学说与辨证论治102
2.因位性势辨证与性味归经治法104
3.多维空间辨证论治模型105
4.辨证论治量化问题讨论107
第四章 “因、位、性、势”四纲统一辨证方法111
一、梳理中医理论113
1.精气学说的研究进展113
2.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进展114
3.脏象学说的研究进展115
4.证实质的研究116
二、统一辨证方法的研究120
1.寒温统一121
2.八纲辨证121
3.构建统一的辨证方法123
4.因、位、性、势统一辨证于四纲125
三、辨证论治智能系统125
1.构建辨证论治智能系统的医学原理126
2.创建辨证论治多维空间模型127
四、因、位、性、势四纲辨证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130
1.中医辨病与因、位、性、势四纲辨证的关系131
2.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因132
3.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位133
4.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性134
5.因、位、性、势四纲辨证之辨病势135
五、因、位、性、势四纲辨证136
1.病因辨证137
2.病位辨证141
3.病性辨证147
4.病势辨证153
第五章 建立数学模型及相关研究159
一、提出辨证论治模型假说161
1.中医健康观162
2.中医的证及其相关概念164
3.推导中医辨证论治公理体系165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模式166
1.《易经》的唯象思维与藏象理论[7]166
2.《易经》的三义与中医的思维模式[8]166
3.《内经》的形成与中医思维模式[9]167
4.“唯顺”观是中医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10]167
5.“志意”对人体的主导作用[11]167
6.《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一体的方法[12]168
三、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模式168
1.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非逻辑思维方式[13]168
2.中医辨证论治中的思维模式特点[14]169
3.对中医临床的直觉思维的思考169
4.思维模式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171
四、《伤寒论》辨证论治偏差处理的方法论研究171
1.纠偏总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72
2.探索性诊治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之一180
五、探索辨证论治规律的意义181
1.疾病防治181
2.人体生命科学探索182
六、构建辨证论治数学模型182
1.辨证论治模型理论架构182
2.数学建模184
3.建模及优化步骤189
4.中医基本证和基本治法的研究190
5.辨证论治智能化平台195
6.模拟人脑辨证论治思维过程196
第六章 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库199
一、知识发现与数据库技术201
1.数据库技术进展201
2.数据挖掘技术201
3.专家系统202
4.智能控制技术202
5.知识库203
二、数据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204
1.中药数据库205
2.方剂数据库209
3.中成药数据库210
4.中医药文献数据库211
5.中医临床相关数据库212
三、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库建构213
1.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字典设计215
2.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记录217
第七章 中医药信息查询与分析221
一、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库查询223
1.中医辨证查询223
2.中医治法查询224
3.智能化辨证论治试验测评226
二、中医药信息资源与查询228
1.生物学、医学数据库资源228
2.文献检索229
3.中医药信息查询230
三、中医药数据分析233
1.数据挖掘技术233
2.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236
3.数理统计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238
四、中医辨证论治数据分析240
1.名老中医临床经验241
2.辨证论治理论现代化——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242
3.重症监护的辨证论治控制243
五、疾病诊治与病机属性关系的文献分析244
1.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结构245
2.中西医诊治2型糖尿病与病机的关系247
3.应用因位性势(性味归经)属性分析病机的方法讨论251
六、智能化辨证论治平台及其知识库的临床评价252
1.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理论支撑253
2.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结构254
3.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使用与维护255
4.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的临床考察256
5.关于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库建构的讨论259
附录Ⅰ 数字化智能化辨证论治软件265
附录Ⅱ 相关数学基础275
A1 线性代数277
A2 集合279
A3 数理逻辑280
A4 灰色控制系统的数学问题282
附录Ⅲ 中医药数据库建设现状一览表285
附录Ⅳ 医药文献数据库291
C1 搜索引擎293
C2 专业数据库检索294
C3 图书馆资源294
C4 综合性药学网站294
C5 中医药专业网站295
C6 中医药数据库295
C7 循证医学网络资源295
C8 科研基金申报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