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林大泽,闫旭骞,张永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4375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青藏高原概况及开发背景1

1.1 青藏高原概况1

1.1.1 地理位置和范围1

1.1.2 青藏高原形成概述2

1.1.3 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3

1.2 开发青藏高原的背景和意义6

1.3 青藏高原产业开发前景与重点12

1.3.1 青藏高原产业开发前景12

1.3.2 青藏高原产业开发重点13

1.4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战略15

1.4.1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思路15

1.4.2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战略17

2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21

2.1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及能源资源概况21

2.1.1 青藏高原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其特征21

2.1.2 青藏高原的能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27

2.1.3 青藏高原非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前景31

2.2 青海省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33

2.2.1 自然地理特征及矿产资源总体概况33

2.2.2 主要矿产资源总量及特征37

2.2.3 主要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前景47

2.3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51

2.3.1 自然地理特征与矿产资源概况51

2.3.2 西藏矿产资源的成矿背景及主要成矿带54

2.3.3 能源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59

2.3.4 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62

2.3.5 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7

3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状况70

3.1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总体状况及分带70

3.1.1 我国地理地带性及三大自然地带系统70

3.1.2 青藏高原区自然地带分区73

3.1.3 青藏高原区自然地理总体状况73

3.2 青藏高原主要自然分带区域特征及自然地理状况89

3.2.1 青藏高原温带区域89

3.2.2 青藏高原亚寒带区域91

3.2.3 青藏高原寒带区域96

3.3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100

3.3.1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100

3.3.2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议103

4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112

4.1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相关理论概述112

4.1.1 自然差异、社会差异论112

4.1.2 地区比较优势论113

4.1.3 地区自组织论115

4.1.4 生态学原理及应用117

4.2 矿产资源自然区划与经济区划118

4.2.1 矿产资源自然区划118

4.2.2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123

4.3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128

4.3.1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基础128

4.3.2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经济区划评述133

5 青海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36

5.1 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137

5.1.1 矿产资源分布概况137

5.1.2 矿产资源经济分析评价139

5.1.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42

5.1.4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及布局143

5.2 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145

5.2.1 柴达木地区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46

5.2.2 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优势分析148

5.3 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促进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152

5.3.1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153

5.3.2 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及发展规划155

5.3.3 柴达木循环经济区“一园四区”的各园区的定位及建设情况160

5.4 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63

5.4.1 柴达木地区的资源开发必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163

5.4.2 充分认识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164

5.4.3 柴达木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164

5.4.4 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165

5.4.5 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具体策略166

6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研究169

6.1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及循环经济状况分析169

6.1.1 有色金属资源状况、生产与消费及利用情况169

6.1.2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现状175

6.2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及循环经济状况分析177

6.2.1 主要矿产资源总量及特征177

6.2.2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状况分析184

6.2.3 主要工艺水平、装备及循环状况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对比分析184

6.3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和制约因素分析187

6.3.1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187

6.3.2 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上调已严重影响有色金属工业的生存和发展188

6.3.3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188

6.3.4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保护环境任务重189

6.3.5 科技创新能力弱189

6.4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189

6.4.1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指导思想190

6.4.2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和主要任务191

6.4.3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193

6.4.4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布局202

6.4.5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阶段目标211

6.5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项目212

6.5.1 硫精矿制酸废渣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212

6.5.2 矿山充填技术研究212

6.5.3 镓、铟、锗等稀散金属回收新技术213

6.6 青海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213

7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216

7.1 “一江两河”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216

7.1.1 自然环境217

7.1.2 自然资源217

7.2 “一江两河”地区的区位优势220

7.2.1 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220

7.2.2 农耕业最发达的地区221

7.2.3 工商业的主要分布区221

7.2.4 交通、通信的枢纽地222

7.2.5 政治和文化核心区223

7.3 “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及重点发展领域224

7.3.1 “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24

7.3.2 “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重点发展领域225

7.3.3“一江两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228

7.4“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及对策232

7.4.1 “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232

7.4.2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选择236

7.4.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策237

7.5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对策238

7.5.1 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238

7.5.2 防治对策241

8 西南三江流域地区优势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43

8.1 三江流域区域特征243

8.1.1 重要的区域位置243

8.1.2 自然条件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244

8.1.3 蕴藏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开发潜力244

8.1.4 人口相对集中,藏民族人口为主245

8.1.5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初级化246

8.1.6 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247

8.2 三江流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重点248

8.2.1 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248

8.2.2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248

8.2.3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248

8.2.4 重点发展产业250

8.2.5 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252

8.3 三江流域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253

8.3.1 甘孜州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议253

8.3.2 迪庆州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议255

8.3.3 昌都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议258

8.4 三江流域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与建议261

8.4.1 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其认识261

8.4.2 三江流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262

8.4.3 三江流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的原则265

8.4.4 三江流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266

8.5 三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269

8.5.1 三江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和目标确定270

8.5.2 三江流域地区沙漠化防治及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措施建议271

参考文献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