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陶冶性教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陶冶性教学论
  • 曹明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4215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陶冶性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陶冶哲学与陶冶性教学的传统1

一、西方陶冶哲学理论透视1

(一)“陶冶”说与“净化”说3

(二)“遵循天性”与“以自然为鹄”7

(三)自我存在的敞亮与澄明10

二、我国古代陶冶教学传统13

(一)“化民成俗”与“中和之纪”14

(二)“温柔敦厚”与“涤除玄览”22

(三)“文以明道”与“文与道俱”32

第二篇 关怀生命:陶冶性教学价值观43

一、语文陶冶性教学价值观的实质44

(一)语文教学陶冶生命的本质分析44

(二)语文陶冶性教学价值观的内涵50

二、语文陶冶性教学价值观的基本理念51

(一)理解生命的生成性51

(二)尊重生命的差异性53

(三)关照生命的整体性54

(四)唤醒生命的主体性56

(五)追求生命的体验性58

(六)激发生命的超越性60

三、语文陶冶性教学价值观的实施61

(一)倡导尊重的教学理念62

(二)回归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统一63

(三)融入情感,实现语文与情感的整合与交融67

(四)树立发展性、弹性化的评价观69

第三篇 陶冶性读写:语文教学的本色72

一、陶冶性阅读教学的生态化建设72

(一)陶冶性阅读教学生态化的外显特征73

(二)陶冶性阅读教学生态化的理论分析76

(三)陶冶性阅读教学生态化的价值追求77

(四)陶冶性阅读教学生态化的实践构想81

二、陶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探讨92

(一)诵读:唤醒文本的生命律动94

(二)体验:驶向彼在的意义之舟100

(三)感悟:泠然冥会的哲情之思105

(四)对话:心系对方的生命关怀110

(五)探究:超越文本的价值追索115

三、陶冶性写作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121

(一)陶冶性写作教学生态环境的界定122

(二)陶冶性写作教学生态环境的特点123

(三)陶冶性写作教学生态环境的设计131

第四篇 理想与突围:陶冶性教学探寻148

一、困境与反思:当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困境149

(一)语文与儿童149

(二)当今我国语文教育的困境及其思想根源150

(三)困境中的突围:语文教育“陶冶”价值的凸现152

二、理想与争鸣: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提出154

(一)汉语“陶冶”的界说154

(二)陶冶与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155

(三)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内涵156

三、沉淀与回眸:语文教育陶冶传统的追溯158

(一)语文教育内容的陶冶传统158

(二)语文教育形式的陶冶传统163

四、发难与应对:当代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167

(一)发难:陶冶是否可能167

(二)应对:对“传统”的重新认识168

(三)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实施168

五、摸索与学步: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实践举隅184

(一)小学语文陶冶性经典诵读教学探索184

(二)小学语文陶冶性识字教学探索187

(三)小学语文陶冶性写字教学探索188

(四)小学语文陶冶性习作教学探索189

第五篇 陶冶性教学状态的审美化追求196

一、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透视196

(一)语文教师的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追问196

(二)语文教师的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特征198

(三)语文教师的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理论基础201

(四)语文教师的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的必要性203

二、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意义205

(一)唤醒语文教师的生命意义205

(二)开发学生的美好人生208

三、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内容211

(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追求211

(二)语文教师参与的校园精神的审美化重构214

(三)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218

四、陶冶性教学状态审美化的相关因素分析220

(一)客观因素分析:语文教师的职业之需220

(二)主观因素分析:语文教师的创造之源223

第六篇 诗性语文:陶冶性教学的设计228

一、语文教学现状的审视与分析228

(一)现状的忧虑228

(二)反思与设想229

二、关于“诗性”的阐释和思考230

(一)“诗性”探源230

(二)“诗性”界说231

三、“诗性语文”陶冶性教学的目标与指向232

(一)激发兴趣开阔视野,构建语文知识网络233

(二)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培养文学审美能力233

(三)通过对话多元互动,促进完美人格生成234

四、“诗性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原则235

(一)创造性与创新性原则235

(二)启发性与开放性原则235

(三)自我澄明与去蔽原则236

(四)师生平等与对话原则236

(五)与文本交流对话原则237

五、“诗性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操作序列238

(一)基本思路阐释238

(二)阅读教学序列240

(三)作文教学序列242

六、“诗性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教学策略244

(一)平等对话策略244

(二)多元互动策略246

第七篇 生命语文:陶冶性教学的追问249

一、“生命语文”陶冶性教学新理念250

(一)语文本质的百年沉思250

(二)“生命语文”的时代呼唤251

二、“生命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内涵252

(一)语文:生命的符号253

(二)陶冶:语文教学的特性254

(三)“生命语文”教学的透视256

三、“生命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258

(一)生命体验:沟通此在与彼在的桥梁258

(二)生命互动:主体间视野的同化与顺应260

(三)动态生成:可能性的创造与伸展263

(四)回归生活:主体意义的建构与回归265

四、“生命语文”陶冶性教学的价值取向267

(一)唤醒生命意识,关注生命情怀267

(二)拓展生命疆界,丰富生命内涵269

(三)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超越269

五、生命陶冶观视界下的语文教学271

(一)生命陶冶观视界下的识字、写字教学271

(二)生命陶冶观视界下的阅读教学274

(三)生命陶冶观视界下的作文教学278

(四)生命陶冶观视界下的口语交际教学282

(五)生命陶冶观视界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283

六、语文课堂生命陶冶“场”的构建285

(一)“场”概念的物理学与心理学视野286

(二)语文课堂生命陶冶“场”的建构意义287

(三)语文课堂生命陶冶“场”的建构策略288

第八篇 审美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建构311

一、“审美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概念阐释312

(一)陶冶性教学的内涵312

(二)陶冶性教学的意义314

二、“审美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功能与要求315

(一)陶冶性教学的功能:优化教学效果316

(二)陶冶性教学的要求:创造和谐境界319

三、“审美语文”陶冶性教学的特征324

(一)陶冶性教学是一种体验性活动324

(二)陶冶性教学是一种对话性活动326

(三)陶冶性教学是一种净化性活动328

(四)陶冶性教学是一种建构性活动329

四、“审美语文”陶冶性教学设计331

(一)陶冶性教学的过程331

(二)陶冶性教学的途径336

(三)陶冶性教学的方法340

五、“审美语文”陶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347

(一)整体感知、把握基调347

(二)结合语境、品味词语347

(三)设身处地、体验情感347

第九篇 经典语文:陶冶性教育的开拓351

一、陶冶性经典教育的内涵与必要性352

(一)经典教育的内涵及其陶冶性352

(二)语文陶冶性经典教育的必要性353

二、陶冶性经典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追求356

(一)人格的塑造:陶冶性经典教育的永恒追求357

(二)人的可持续发展:陶冶性经典教育的着眼点359

(三)储存与记忆:陶冶性经典教育的积累过程362

(四)让学习变成享受:陶冶性经典教育的理想境界363

三、陶冶性经典教育的实施方法365

(一)经典环境陶冶法365

(二)经典诵读对话法368

(三)经典活动教学法377

四、陶冶性经典教育应注意的问题383

(一)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教育的有机整合和良性互动383

(二)施行开放的经典教育,陶冶学生宽广的文化心灵384

(三)善于期待,让学生在经典语文的陶冶中日渐丰满385

(四)涵养深厚的经典文化底蕴,拓展文化智慧与情怀385

第十篇 赵谦翔:“绿色语文”的陶冶实验387

一、“绿色语文”教学实验的追求387

(一)扩展式教学与“人的发展”目标388

(二)建构“绿色语文”,享受诗意人生389

(三)“绿色语文”教学的陶冶性功能390

二、“绿色阅读”教学实验的探究393

(一)“绿色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394

(二)“绿色诗歌鉴赏”教学的开拓398

(三)“绿色文言”教学的实验设计401

三、“绿色作文”教学实验的尝试410

(一)救救孩子,呼唤绿色410

(二)以人为本,开源引流412

(三)以真为纲,启迪悟性414

(四)以导为脉,永葆激情415

参考文献426

后记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