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仿像与超越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仿像与超越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704483.jpg)
- 李明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081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文学-期刊-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仿像与超越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 文学期刊本体论17
第一章 文学期刊传播与生产的双重身份确认17
第一节 文学期刊的传媒品格17
第二节 文学期刊的类别划分18
第三节 技术力量对文学期刊的影响21
第二章 功利与唯美纠结的场域28
第一节 文学期刊经营性质的确立30
第二节 艰难的体制创新35
一、计划化时期文学期刊的一元化体制35
二、变化中的痛苦选择:从一元到多元36
三、在文学法则与市场法则的夹缝中艰难前行40
第三节 管理模式的有效尝试42
第三章 文学期刊的生产力48
第一节 文学期刊生产力的确认49
一、文学生产力的确认49
二、文学期刊生产力内涵分析51
三、文学期刊的发展必须兼顾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55
第二节 文学期刊的主体性59
一、文学期刊主体性的三个层面59
二、生产层因素60
三、外围层因素66
第三节 文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70
一、主编的更替对文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1
二、办刊宗旨的变动对文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1
三、作家资源储备断裂对文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2
四、体制与机制以及经济分配关系的改变对文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5
第四章 审美理想的摇摆与归位77
第一节 文学期刊与文学奖77
一、文学期刊自身设奖是其审美追求的体现77
二、文学期刊的审美特征84
第二节 文学期刊的审美试验85
一、审美试验类型85
二、文学期刊的审美变化89
第三节 从文学的泛审美到文学期刊的泛审美91
第四节 审美的倾斜与归位96
第二部分 文学期刊流变论109
第一章 结构体系下的文学期刊109
第一节 计划化时期文学期刊的地位、功能及作用109
一、作协对文学期刊的影响110
二、文学期刊形成严格的等级制112
三、文学期刊政治职能的形成及其原因114
四、计划化时期文学期刊的价值评判117
第二节 一统时期文学期刊的困境120
一、意识形态与文学期刊的紧密关系120
二、文学期刊的调整及其特点125
第三节 17年时期的《人民文学》130
一、从《发刊词》说起131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审美风格的展现133
三、审美风格的演变139
四、虚拟的权力与权力的颠覆147
第二章 文学期刊的转折158
第一节 文学期刊的勃兴159
一、文学期刊逐渐回归自我159
二、文学期刊本体功能的发挥164
第二节 文学期刊的产业化改革170
一、文学期刊对文学失去热情,改革迟缓171
二、文学期刊的第二次转型174
第三节 文学期刊困境追问及对策177
一、困境的实质177
二、文学期刊市场化及其负面效应180
第三章 解构体系下的文学期刊183
第一节 文学期刊“无产化”趋势加剧183
一、文学期刊经费窘况183
二、文学期刊自救之策185
三、文学期刊在商业化原则支配下的主体彰显188
第二节 文学期刊的越界与扩容192
一、文学及文艺学科的越界与扩容192
二、文学期刊的“改版试验”194
第三节 文学期刊经营策略的调整203
一、改变销售策略,理顺销售渠道203
二、由单一化经营向综合化方向拓展204
三、开展广告业务,尝试产业化运营205
第四节 体制及机制改革208
一、改变经营观念,从人事和分配制度入手进行体制改革209
二、寻找体外资本的介入与运作,走联合发展的道路210
三、转变经营机制,探索期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213
第五节 “改版”的正态效应与负面影响219
一、文学期刊发展的几个重大转变219
二、另类“改版”的警示意义221
第六节 消费社会文学期刊的尴尬境遇223
一、消费文化盛行对文学期刊的影响224
二、文学期刊的应对举措225
第三部分 文学期刊趋向论236
第一章 文学职能及作家身份236
第一节 文学被边缘化还是文学的职能被边缘化236
第二节 文学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移与置换240
第三节 文学内部的流变与职能的发挥243
第四节 文学叙述主体身份的变迁与分化245
一、作家身份确认245
二、创作主体的变迁使得媒体对文学的干预加强248
第二章 文学期刊的走向与前瞻253
第一节 文学期刊格局的变化253
第二节 纯文学期刊的文化品格及审美品格的重建255
第三节 消费时代通俗文学期刊的市场潜能258
第四节 创作主体在文学期刊变革中的作用260
第三章 文学期刊对文学的仿生成像与超越263
第一节 传媒从工具理性向功能主体的转换263
一、传媒对文学的演变过程263
二、传媒对文学的双重影响266
三、传媒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意义271
第二节 文学期刊与文学的关系演进273
第三节 文学期刊塑造文学经典的能力质疑276
第四节 文学期刊期待第三次复兴281
结语 从文学期刊的嬗变看当代文学的演进284
后记288
附录291
附录1:主要参考书目291
附录2:当代主要文学期刊创办年份293
附录3: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来源期刊及出版社297
附录4: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304
附录5:1978—2000年全国文学奖获奖作品来源期刊与出版社311
附录6:“茅台杯”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346
附录7:近年来(2003.9—2006.1)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347